任夏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编队卫星实时相对定轨被引量:4
- 2014年
- 提出基于自适应滤波的编队卫星实时相对定轨算法,利用2005-12-09—10两颗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卫星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实测数据进行实时相对定轨试验计算,采用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轨道对试验结果外部检核,结果表明:1自适应滤波相对定轨通过自适应因子,可以较好地平衡编队卫星的观测信息和相对动力学信息,其相对定轨结果精度优于Kalman滤波相对定轨结果;2自适应滤波相对定轨结果随着星间基线缩短而精度提高;3两颗GRACE卫星采用单频伪距和广播星历进行自适应滤波相对定轨,可以得到精度优于6cm的星间基线.
- 秦显平任夏杨元喜
- 关键词:编队卫星自适应滤波伪距广播星历
- 抗差自适应滤波算法在实时定轨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影响动力平滑定轨精度的因素包括观测值质量和滤波方法。采用抗差自适应滤波算法以控制观测值和动力学模型异常对定轨精度的影响,并以实测数据进行实验。算例结果表明,基于抗差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动力平滑定轨可以有效控制观测异常的影响,消弱定轨结果对状态噪声补偿方法的依赖,比传统的滤波定轨方法精度更高。
- 任夏李铸洋丁阳
- 关键词:定轨
- 自主卫星导航的空间基准维持被引量:8
- 2018年
- 基于星间测距的自主定轨必然存在星座的整体旋转和漂移,即存在星座空间基准的衰减问题,因此,卫星星座的空间基准维持是自主定轨的主要目标,也是自主定轨的核心问题之一。重点讨论卫星自主定轨中的空间基准维持方法,系统分析星地观测、星间/星地组合观测和星间观测3种观测模式下的卫星轨道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对应的空间基准维持方式;提出卫星自主定轨强基准和弱基准概念。强基准是指在星地观测或星间/星地组合观测条件下,强化地面高精度基准站坐标的定轨方式,此时卫星星座基准与地面跟踪站基准一致;弱基准是指在仅有星间链路观测条件下,采用卫星轨道信息先验弱约束的定轨方式,即弱基准是以先验轨道所对应的卫星星座的几何重心建立的。强基准充分利用了星间、星地观测网中的各类信息,计算结果可靠且精度稳定,而弱基准虽然缺少地面观测信息,但先验卫星轨道同样是基于地面跟踪网精密定轨得到的,对卫星空间基准的维持同样可靠,且定轨计算更为简单。采用北斗试验星实测数据,分别开展无基准、弱基准和强基准支持下的自主定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弱基准中仅对卫星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进行先验弱约束即可抵偿卫星星座的旋转和漂移,但定轨精度略低于强基准支持下的定轨精度。在无地面跟踪系统支持的特定环境下,建议采用弱基准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定轨。
- 杨元喜任夏
- 关键词:自主定轨星间链路星座旋转
- GEO卫星电离层延迟时间序列抗差谱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用北斗GEO卫星的观测数据,通过双频电离层改正算法获取卫星约一天内的电离层延迟数据。利用抗差谱分析方法,分离电离层延迟时间序列中的长期项、周期项和残差项,以控制异常误差对周期项的影响。计算表明,电离层时间序列谱分析拟合后的残差仍然受有色噪声的影响,因此,基于AR模型对残差项进行有色噪声拟合。结果表明,每天的电离层延迟不仅表现出趋势项、周期项,而且含有有色噪声。经过分段多项式、周期函数和有色噪声拟合后,电离层延迟剩余误差表现出明显的白噪声现象,证明了针对GEO卫星电离层建模的有效性。
- 任夏杨元喜
- 关键词:电离层延迟时间序列有色噪声AR模型
- 两种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方法的比较
- 2017年
- 本文首先分析了采用卫星位置速度和姿态测量矩阵两种方法进行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的差异;然后运用2006年1月4日的GRACE—A卫星实测数据,计算了两种方法对改正值和定轨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对改正值和定轨结果的影响与天线在星体坐标系中的位置有关;(2)利用两种方法计算的角度之差互检,可以探测姿态测量粗差。
- 秦显平任夏
- 关键词:定轨
- 基于LS—M滤波的动力平滑定轨
- 2013年
- GPS单点定位结果的动力平滑精度受到单点定位误差及动力学模型误差的影响,本文将抗差LS—M滤波算法应用于动力平滑中以控制上述两项误差的影响,着重讨论了LS—M滤波在动力平滑单点定位结果中的作用,并与自适应滤波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LS—M滤波在状态噪声补偿较差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滤波精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历史观测异常对定轨结果的影响。
- 任夏秦显平徐天河黄海
- 关键词:自适应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