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刚

作品数:21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儿童
  • 8篇手术
  • 5篇疗效
  • 4篇动静脉
  • 4篇外科
  • 4篇文献复习
  • 4篇颅内
  • 4篇静脉
  • 4篇畸形
  • 4篇疾病特征
  • 4篇复习
  • 3篇治疗儿童
  • 3篇神经外科
  • 3篇手术疗效
  • 3篇外科手术
  • 3篇颅骨
  • 2篇动静脉畸形
  • 2篇动静脉瘘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神经外科手术

机构

  • 2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王刚
  • 17篇何俊平
  • 13篇祝永杰
  • 13篇钱静
  • 9篇郑雷
  • 7篇张瑞
  • 6篇王新法
  • 1篇高修成
  • 1篇金玉
  • 1篇陆巍峰
  • 1篇刘长伟

传媒

  • 12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儿童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较为少见,严重者可能引发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若能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患儿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和预后.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患儿,患儿除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升高外,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诊治过程中患儿突发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伴眼球外周麻痹,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患儿视力得以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祝永杰邱德智王刚何俊平
关键词:脑脊液压力腰椎穿刺双眼视力阴性结果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
儿童头颅先天性皮肤窦道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头颅先天性皮肤窦道(CDS)的临床特征、诊疗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4例头颅CD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2岁;病变位于枕部14例、颞部7例、鼻根部3例。术前行头颅CT及其三维重建和(或)头颅MRI检查。所有患儿均行手术切除,定期随访。结果21例患儿一期全切除病变;3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二期行病变全切除术。术中显示,窦道终止于枕部骨膜者2例、硬脑膜7例、硬膜间腔11例、蛛网膜1例、枕大池1例,其余2例窦道终止于小脑,均引起小脑脓肿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6~1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感染和颅内病变的复发。结论儿童头颅CDS窦道的深度决定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严重可致脑脓肿和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治疗疗效好。
王新法何俊平王刚高喆钱静祝永杰邱德智郑雷张瑞
关键词:藏毛窦先天畸形儿童疾病特征头颅
儿童软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及其疗效观察
2022年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软脑膜动静脉瘘(pAVF)的治疗方式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pAVF患儿的临床资料。5例患儿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瘘口位于小脑幕上4例,小脑幕下1例。1例瘘口位于浅表部位、单支供血动脉供血的pAVF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例瘘口位于深部、单支动脉供血的pAVF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另2例瘘口位于浅表部位、多支动脉供血的pAVF采用弹簧圈栓塞主要供血动脉后联合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3、6个月及随后每年进行神经功能及影像学随访。将瘘口消失定义为治愈。结果5例患儿中,完整切除瘘口1例,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2例,弹簧圈栓塞主要供血动脉并完整切除瘘口2例。5例患儿均达治愈标准;无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患儿完成18~36个月的随访。至末次随访,5例患儿均无头痛、呕吐及神经功能障碍,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和DSA检查显示无一例pAVF复发。结论初步观察显示,根据儿童pAVF的部位及其血管构筑选择手术切除、血管内治疗或两者联合的治疗方式,其治愈率高,安全性好,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邱德智何俊平祝永杰张献礼颜青王刚
关键词:动静脉瘘儿童显微外科手术软脑膜
复合手术治疗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颅内未破裂动静脉畸形的初步观察
2024年
目的初步观察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颅内未破裂动静脉畸形(AVM)的复合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颅内未破裂AVM患儿的临床资料。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11例,异常3例。AVM位于额叶7例,颞叶5例,顶叶及枕叶各1例,影像学显示畸形血管团均为致密型。14例患儿均予复合手术治疗[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开颅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对于3例脑电图异常的AVM患儿,术中给予皮质脑电图监测,并行射频热凝或切除致痫灶。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6~12个月复查全脑DSA;随后每年进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神经功能预后(mRS 0~1分为正常),同时采用Engel分级评估癫痫控制效果。结果14例患儿术中均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11例术前脑电图正常的患儿中,2例术中发现畸形血管团旁存在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胶质增生,予以切除;3例术前脑电图异常的患儿中,2例行射频热凝有效,1例行射频热凝无效而给予病灶皮质切除术。术后1例患儿出现偏瘫、失语,两周后恢复正常。14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12~48个月)。至末次随访,无一例AVM复发,14例患儿的神经功能均正常,Engel分级Ⅰa级13例,Ⅱ级1例。结论初步观察发现,采用复合手术治疗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颅内未破裂AVM的全切除率高,安全性良好,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邱德智张献礼钱静祝永杰金桐王刚何俊平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癫痫儿童复合手术
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抗凝疗效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病因和预后.方法 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CVST患儿,所有患儿确诊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 000 IU/10kg,2次/d,共15 d;第12~15天同时口服华法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调节药物剂量,之后根据病因不同个体化应用华法林.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病因、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指标及抗凝疗效.结果 20例患儿起病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5.5 d(0.5~17.0 d);发病以头痛为主的14例、发热4例、癫痫1例、偏瘫1例,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1分17例,3分1例,4分2例.病变位于横窦、乙状窦15例,上矢状窦5例(3例累及皮质静脉).13例患儿的致病因素为中耳乳突炎,病变均位于横窦、乙状窦.7例为非感染性因素,其中2例为白血病,溃疡性结肠炎、TBHB基因突变、颅脑外伤、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病因不明1例;5例病变位于上矢状窦,其中3例合并脑水肿和出血转化.治疗前D-二聚体≥500 ng/ml的有8例.20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51个月).因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至末次随访mRS 0分18例,2分1例;治疗后3个月头颅MR静脉造影显示静脉窦血栓受累位置均再通,6个月随访显示均无复发.结论 儿童CVST的病因复杂,中耳乳突炎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病变部位在横窦、乙状窦.积极的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
张献礼邱德智何俊平高喆郑雷颜青王刚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颅内儿童疾病特征抗凝药
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儿童下丘脑错构瘤1例报告
2022年
下丘脑错构瘤(hypothalamic hamartoma,HH)又名灰结节错构瘤(hamartoma of the tuber cinereum),病理上又称为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它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脑组织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畸形,瘤体多起自下丘脑的灰结节或乳头体,可独立存在或同时伴有其他畸形。
钱静祝永杰王刚何俊平
矢状缝早闭症的诊疗进展
2020年
矢状缝早闭症(sagittal synostosis,SS)是儿童最常见的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可表现出语言运动发育迟缓,颅内压升高、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活动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SS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颅缝闭合的程度及颅压增高导致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等选择手术方式,不同手术方式也颇受争议。文章旨在总结分析SS的发病机制、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术前术后发育评估,以期在SS未来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提供有效依据。
王静颜青王刚
儿童颅内破裂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破裂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切除的92例儿童颅内破裂AV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的缓急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其中35例于急性期(AVM破裂时间≤72 h)切除AVM;57例于非急性期(AVM破裂时间≤1个月)切除AVM(包括12例急症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儿).术后6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儿的临床预后.结果92例患儿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10例,6~8分16例,9~12分17例,13~15分49例.其中31例(33.7%)AVM合并动脉瘤;4例(4.3%)AVM短期内(≤14 d)再次出血.术前影像学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42例,Ⅱ级29例,Ⅲ级17例,Ⅳ级4例.AVM首次造影的阳性率为95.7%(88/92).92例AVM切除手术中,共86例AVM一次性手术切除,治愈率为93.5%.急性期手术的治愈率为94.3%(33/35),有2例AVM残留,3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偏瘫、失语及硬膜外血肿;非急性期手术的治愈率为93.0%(53/57),有4例AVM残留,4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失语2例、脑积水和偏瘫各1例.92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6~48个月,至末次随访,患儿均未发现AVM复发,其中89例(96.7%)预后良好(mRS≤2分),3例(3.3%)预后不良(mRS≥3分).结论儿童颅内破裂AVM病情危急,合并动脉瘤的比例较高,短期内容易再出血;显微手术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治愈率高,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邱德智何俊平高喆钱静祝永杰郑雷颜青张献礼王刚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儿童疾病特征
三维PET-MRI配准融合技术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与MRI配准融合技术在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术前均行无创性检查[包括头颅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头皮视频脑电图],然后将PET与MRI数据进行配准融合并以三维立体化呈现,以指导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采用Engel分级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2例患儿中,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位于病灶同侧9例(28.1%)、双侧23例(71.9%)。其中25例记录到发作期脑电图,24例发作起始较为局限。术前MRI阳性30例(93.7%)、阴性2例(6.3%);PET均为阳性,经三维PET-MRI配准融合后均为阳性,其中单一病灶29例(90.6%)、多发病灶3例(9.4%)。术中结合皮质脑电图按术前规划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1例行癫痫灶切除术、1例行左侧颞顶枕叶离断术。术后头颅MRI显示手术切除范围均与术前手术规划相吻合。病理学结果: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23例,软化灶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2例,脑炎后改变1例,血管畸形1例。32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5.9个月(4~30个月)。末次随访显示,Engel分级Ⅰ级29例,Ⅱ级1例,Ⅲ级2例。结论应用三维PET-MRI配准融合技术对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检出率高,便于术前评估和进行手术规划,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钱静何俊平祝永杰王刚
关键词:癫痫儿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术前评估
儿童头皮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头皮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治疗结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儿童头皮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儿均表现为无痛性额颞部头皮搏动性肿物,其中5例为先天性,2例为医源性,1例为外伤后出现。所有患儿均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8例患儿头皮动静脉瘘的瘘口均位于额颞部,供血动脉为一侧或两侧颞浅动脉。所有患儿均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其中1例采用小切口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切除。结果所有患儿的病变均顺利切除。8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50个月。所有患儿无一例复发,无头皮坏死,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儿童头皮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病变,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CTA表现可明确诊断。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儿童头皮动静脉瘘可达到治愈效果,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邱德智王刚何俊平高喆颜青张献礼
关键词:动静脉瘘头皮儿童神经外科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