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阳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应激反应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方案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 1篇鼠脑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七氟醚
  • 1篇七氟醚预处理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患者
  • 1篇麻醉

机构

  • 3篇淮安市第一人...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3篇张阳
  • 2篇张倩
  • 2篇霍苗
  • 1篇陈欣
  • 1篇李广明
  • 1篇郑星星
  • 1篇李懔
  • 1篇张敏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镇痛方案对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案对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以下四组,A组(舒芬太尼+地佐辛+昂丹司琼,n=30),B组(舒芬太尼+NSAIDS+昂丹司琼,n=30),C组(地佐辛+NSAIDS+昂丹司琼,n=30),D组(舒芬太尼+地佐辛+NSAIDS+昂丹司琼,n=30),统计四组术后镇痛效果及机体免疫功能。结果:①D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其余三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②D组各时间点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均少于其余三组,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明显(P<0.05);③四组术后各时间点CD3+、CD4+、CD8+及CD4+/CD8+均无交互作用,四组术后各时间点NK细胞数目存在交互作用(P<0.05),术后B、C两组NK细胞数减少,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明显(P<0.05),B、D两组组内各时间点差异不明显(P>0.05);④四组术后不良反应率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舒芬太尼+地佐辛+非甾体类药物(NSAIDS)+昂丹司琼能有效控制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疼痛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同时减少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霍苗张倩张阳
关键词:术后镇痛免疫功能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6
2017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腰麻联合硬膜外(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分别采取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3组患者麻醉前(T0)、切皮时(T1)、切皮后1h(T2)及术毕拔管时(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率(HR)、血压(SBP、DBP)的变化情况。结果:T1、T2时,3组患者的ACTH、Cor、β-EP、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T0(P<0.05),SBP、DBP明显低于T0(P<0.05),HR在T2时明显低于T0(P<0.05);T3时,3组各指标均恢复至与T0相近的水平(P>0.05);T1、T2时,B、C组的ACTH、Cor、β-EP、An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且C组比B组更低(P<0.05);B、C组的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P<0.05),HR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并能有效减轻术中应激反应。
李懔魏萌张敏张阳李广明
关键词:麻醉骨科手术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
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Smad3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七氟醚预处理组、吡非尼酮组和七氟醚预处理+吡非尼酮组。通过右颈内动脉(ICA)缝线结扎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建模前1h,七氟醚组大鼠吸入2.0%七氟醚1h,吡非尼酮组大鼠腹膜内注射200 mg/kg的TGF-β2抑制剂吡非尼酮,七氟醚+吡非尼酮组大鼠同时应用两种药物处理。再灌注24 h后,通过Zea-Longa五级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处死大鼠并测量梗死体积。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Nissl染色评价脑组织损伤程度。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2、Smad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七氟醚预处理明显降低了大鼠的脑梗塞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七氟醚预处理抑制了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七氟醚预处理上调了TGF-β2、VEGF-A和CD34的表达,以及Smad3的磷酸化水平。TGF-β2抑制剂吡非尼酮处理均可减弱七氟醚的脑保护作用并抑制TGF-β2、VEGF-A和CD34的表达和Smad3的磷酸化。结论:七氟醚预处理通过激活TGF-β2/Smad3信号通路来减轻I/R损伤大鼠的脑损伤。
霍苗张倩张阳郑星星曹元陈欣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七氟醚脑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