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谦
-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芒针速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芒针速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芒针速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量表(JOA)评分及改善率变化,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PRI、VAS、PPI、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疗效中优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速刺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改善率和缓解疼痛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 姚文平李明黄谦杨正明阮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JOA评分
- 毫针速刺法配合雷火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毫针速刺法配合雷火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毫针速刺法组。试验组为毫针速刺法配合雷火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下降,JOA评分上升,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毫针速刺法配合雷火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非常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祁红艳姚文平张磊杨励黄谦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雷火灸
- 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温针灸对颈性眩晕患者IL-6、hs-CRP、ET-1及NO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IL-6、hs-CRP、血清内皮素-1及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每次6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及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温针灸隔日1次,中药汤剂每日1剂。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前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血流速度(Vm)、hs-CRP、IL-6、ET-1、NO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5%(41/43);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81%(36/4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14,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眩晕、头痛、颈肩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t=-12.612、-16.809、-12.545、-15.902,P均<0.05;对照组:t=-10.658、-8.691、-8.174、-11.681,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颈肩痛评分均明显降升高(t=-2.499、-4.279、-2.198,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Vs、Vm均明显增快(前基底动脉:t=-11.875、-63.50,P均<0.05;双侧椎动脉:t=-37.346、-25.800、-25.699、-24.576,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s、Vm均明显增快(t=-2.815、-10.823,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Vs、Vm均明显增快(基底动脉:t=-3.022、-6.970,P均<0.05;双侧椎动脉:t=-8.073、-10.417、-6.356、-5.958,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ET-1水平均明显降降低,NO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t=15.549、11.862、18.102、-11.276,P均<0.05;对照组:t=-8.767、-6.051、-9.565、-8.64
- 李明姚文平黄谦祁红艳侍昊
- 关键词:桂枝加葛根汤温针疗法眩晕内皮缩血管肽1
- 肝脾两经在小腿内侧面交叉循行探析被引量:1
- 2017年
- 针对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在内踝上八寸的循行交叉问题,诸多学者提出各自的观点,如经脉所属络脏腑的位置决定经脉在四肢部循行位置的前后;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的起始部位决定后续循行的交叉;肝经和脾经的例外分布是采用拇趾向内的不标准姿势造成的等观点。经过研究讨论,提出如应用"针刺、按摩等方法刺激穴位出现的感传现象说明经络的存在,而具有相似主治作用穴位的位置决定经脉的循行路线"的观点以解释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面内踝上八寸的交叉循行路线。
- 孙敦坡黄谦张传东姚文平杨励姜明孝
- 关键词:经络循行肝经脾经
- 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颈舒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毫针速刺法治疗,两组持续治疗8周后观察效果。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眩晕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因子、血管舒缩因子、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IL-6、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均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ET-1、5-HT均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可增强临床疗效,抑制外周血血炎症因子合成,改善血管舒缩因子、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马小闵张春娇孙敦坡尚国超黄谦
- 关键词:颈性眩晕气滞血瘀
- 腰背委中求学术理论溯源被引量:8
- 2018年
- 《四总穴歌》中"腰背委中求"指腰背部疾病选取委中穴来治疗。委中穴又名腘中、郄中和血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凉血泻热和舒筋活络的作用。委中穴是治疗腰背部疾病的常用特效穴位之一,位于腘窝中央,腘横纹中点处,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现将"腰背委中求"学术理论源流探究综述如下。
- 乔明李志伟黄谦
- 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对颈源性眩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就诊的颈源性眩晕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由斜方肌起点部条索状痛性结节进针,刺向枕骨和寰椎之间的寰枕筋膜,隔天1次,与推拿治疗交替进行,各治疗7次;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每晚口服,连续服用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并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ESCV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DH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各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加快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均<0.05),且试验组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患者,试验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对颈源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可实现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双向调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具备一定优势。
- 何雷黄谦张磊李志伟
-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推拿椎-基底动脉
- 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对比,评价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疗效更优、损伤较少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速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毫针速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评分量表和临床体征评分,利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肌骨超声测量平腰三横突末端的两侧肌肉最厚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cgill评分、体征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速刺组治疗后Mcgill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速刺组愈显率86.667%、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愈显率36.666%、总有效率96.666%);速刺组治疗前后肌肉厚度明显下降,其差值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治疗前后差值(P<0.01)。结论: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明显降低患者的Mcgill评分和体征评分,改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局部软组织水肿、消除炎症,且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值得针灸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祁红艳黄谦张磊张磊
- 关键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 电针对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相关睡眠及认知损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观察电针对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相关睡眠及认知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3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治疗的147例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最终79例纳入统计,其中针刺组38例、假针刺组41例。针刺组穴取四神聪,针刺入穴接电针仪,2 Hz连续波,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假针刺组采用安慰针具模拟电针操作。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评分、短时记忆编码实验结果、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及疼痛发展过程变化问卷(PSOCQ)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针刺组患者PSQI评分降低,短时记忆编码实验反应时间缩短,MoCA-B评分、短时记忆编码实验正确率升高,FPS-R评分下降,PSOCQ中思考前期和思考期评分明显降低,PSOCQ中行动期/维持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假针刺组PSQI评分、FPS-R评分降低,MoCA-B评分、短时记忆编码实验正确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刺组PSQI、MoCA-B、FPS-R评分及短时记忆编码实验正确率和反应时间改善程度均优于假针刺组(P均<0.05)。结论 电针治疗对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睡眠及认知功能均有正向调节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协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 何雷黄谦侍昊
- 关键词:电针四神聪睡眠慢性疼痛
- 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区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7.94±6.16)岁,病程(27.25±9.49)个月;对照组36例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46.73±5.14)岁,病程(26.02±7.58)个月。试验组采用毫针速刺法治疗,针对颈项部软组织损伤部位予以穿透性松解刺激,隔日1次,并与推拿治疗交替进行,各治疗6次;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每隔1个疗程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结束后第1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田中靖久颈椎症状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1 d比较,治疗结束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田中靖久颈椎症状评分均升高[试验组(14.93±2.74)分比(9.70±2.45)分,对照组(12.70±2.93)分比(9.40±2.01)分],NDI评分均降低[试验组(15.92±4.21)分比(38.19±5.86)分,对照组(25.46±3.84)分比(36.76±7.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试验组各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田中靖久颈椎症状评分(5.23±1.89)分比(3.30±1.25)分,NDI评分(22.27±4.67)分比(11.30±3.97)分,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33/36)比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0,P=0.032)。结论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治疗能够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并实现对上肢功能的良性调节,降低疾病对生活能力的影响,相对传统针刺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李志伟何雷张磊刘宝林黄谦
- 关键词:上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