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阳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轮毂电机不平衡径向力导致的整车振动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9年
- 通过综述国内外开关磁阻电机振动问题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开关磁阻轮毂电机不平衡径向力导致的整车振动问题,以期进一步明确开关磁阻轮毂电机噪声和振动产生机理及控制方法,为解决开关磁阻电机不平衡径向力导致的电动汽车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矛盾恶化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并对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艳阳王艳阳商福兴
- 关键词:开关磁阻电机整车振动振动控制
- 信号交叉口混行交通协同控制方法被引量:1
- 2025年
- 针对信号交叉口下的混行交通,以改善交叉口的通行环境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分层解耦的信号灯-混行队列协同控制方法。在上层信号灯控制研究中,选取交叉口车辆延误时间计算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灯上层控制策略;在下层混行队列控制研究中采用“1+N”模式,建立混行队列动力学模型,选取车辆能耗模型,以队列经济性最低为目标,提出基于最优控制的混行队列下层控制策略。在上、下层控制策略验证的基础上,对协同控制方法进行有效性和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协同控制方法在不同交通场景下,均能有效改善交叉口通行效率和车辆经济性;当最小绿灯时长和控制区长度的取值越小时,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和平均百公里油耗改善效果越好。
- 黄秋实王艳阳邬昌良黄俊富张胜根罗浩轩
- 关键词:协同控制交叉口遗传算法最优控制
- 基于触觉引导的L2级智能汽车人机共享控制技术综述被引量:1
- 2022年
- 因技术和法规等因素限制,智能汽车短时间内难以实现L1级到L5级的快速跨越,人机共驾将长期存在;基于触觉引导的人机共享控制技术为L2级智能汽车人机共驾提供了有效的人机共享控制途径。通过综述国内外车辆人机共享控制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基于触觉引导的车道保持、换道、避撞、倒车辅助等人机共享控制在路径规划、意图决策和权限分配转移等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人机冲突进而导致车辆稳定性降低、行车安全性变差和驾驶员操作舒适度与自由度恶化等关键问题。同时针对人机共享控制中固有的驾驶人风格及认知差异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明确人机共享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及人机冲突产生的机理。提出未来应在大量仿真或实测行车数据的基础上不断迭代优化智能系统,提高智能控制系统对行车环境和驾驶人状态识别的精准度,从而合理分配人机共享控制权重,有效解决人机冲突、车辆稳定性、行车安全性、驾驶员操作舒适性和自由度等问题。基于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自适应性触觉引导共享控制器、权重分配共享控制器、基于神经肌肉反应共享控制器及基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共享控制器等将是智能汽车人机共享控制的主要研究方向。
- 邓修金王艳阳黄秋实王珂廖凯凯
- 关键词:车辆稳定性
- 不确定性对车辆轨迹预测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2
- 2022年
- 通过对国内外车辆行驶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归纳,重点分析了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及其不确定性、环境预测不确定性、车辆模型不确定性、环境感知不确定性、驾驶行为不确定性和多车间的交互与博弈对轨迹预测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确定性对车辆轨迹预测的影响机理及控制方法,为解决不确定性导致的车辆轨迹预测误差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针对车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轨迹预测模型误差和驾驶员转向稳定性差等问题,指出基于传感器融合、车辆模型运动特性和驾驶员模型的方法将成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 王珂王艳阳邓修金黄秋实廖凯凯
- 关键词:不确定性轨迹预测控制方法智能汽车
- 车辆跟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2024年
- 概述国内外车辆跟驰行为,重点分析L0—L5级车辆跟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明确各因素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机制,为解决由驾驶人、车辆特性和车辆自动化等级导致的跟驰行为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最后提出综合考虑驾驶人和车辆特性因素影响下L0—L5级车辆的跟驰行为,驾驶不同等级的L0—L5级车辆驾驶人驾驶风格与自动化等级之间的耦合跟驰行为,以及L4—L5级车辆的行为预测与跟踪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等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 周莹媛王艳阳邬翔张玉锋李磊
- 关键词:影响因素驾驶人智能系统无人驾驶
- 基于高级运动模型轨迹预测的不确定性分析
- 2024年
- 为研究车辆模型不确定性与环境感知不确定性对车辆轨迹预测精度的影响,利用Matlab建立恒横摆率和恒速度(constant turn rate and velocity,CTRV)轨迹预测模型,结合不同工况下采集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与惯性传感器(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融合定位数据集,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s,EKF)算法处理车辆模型的过程噪声与传感器的测量噪声。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不同行驶工况下车辆轨迹预测误差及对轨迹预测模型5个状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KF算法能够很好地处理车辆模型过程噪声和传感器测量噪声,直线行驶工况下的轨迹预测误差控制在0.3 m以内,小曲率弯道行驶工况下的轨迹预测误差范围为1~9 m,大曲率弯道行驶工况下的轨迹预测误差范围为2~38 m;利用基于CTRV的轨迹预测模型结合EKF算法处理不确定性时,道路曲率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车辆偏航角的滤波,甚至会使车辆偏航角滤波轨迹发散,导致大曲率弯道工况下的轨迹预测误差较大。
- 王珂王艳阳黄秋实廖凯凯邓修金胡勇
- 关键词:不确定性轨迹预测
- 驾驶人行为不确定性对车辆轨迹预测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针对驾驶行为不确定性影响车辆轨迹预测精度的问题,采用预瞄控制方法和滑模控制方法,分析了不同行驶车速与工况下车辆轨迹预测误差。结果表明:预瞄控制方法和滑模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处理驾驶人超车、避障和转向行为的外部干扰,将轨迹预测误差控制在0.5 m以内,但高速工况下的轨迹误差明显大于低速工况下的轨迹误差;在小曲率转向工况下,基于单点预瞄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误差小于基于双点预瞄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误;在大曲率转向工况下,基于单点预瞄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误差大于基于双点预瞄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误。研究结果为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策略的制定及车辆不同行驶工况下驾驶人行为不确定性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艳阳王珂廖凯凯邓修金黄秋实胡勇
- 关键词:安全工程不确定性轨迹预测预瞄控制滑模控制
- 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017年
- 在介绍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的背景、发展历史和主要应用的基础上,概括了目前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的减振器设计、馈能特性和控制策略3个方面,最后指出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王艳阳吴维斐杨馥宁
- 关键词:能量回收减振器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