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正平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镇痛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麻醉
  • 2篇肝移植
  • 1篇胸椎
  • 1篇胸椎旁阻滞
  • 1篇血流
  • 1篇血糖
  • 1篇氧化亚氮
  • 1篇异氟醚
  • 1篇异氟醚吸入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阻滞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肝移植
  • 1篇乳酸
  • 1篇食管
  • 1篇食管手术

机构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李士通
  • 6篇汪正平
  • 3篇庄心良
  • 2篇吴俭
  • 2篇裘毅敏
  • 2篇王莹恬
  • 2篇徐国辉
  • 2篇颜涛
  • 1篇黄丽娜
  • 1篇沈浩
  • 1篇张曦
  • 1篇周雅春
  • 1篇王兆民
  • 1篇唐亮

传媒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及单纯全身麻醉3种麻醉方法,在开胸手术平卧位、侧卧位、单肺通气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手术切口在第4、5肋间,胸腔引流管在第7、8肋间。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组Ⅰ)、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组(组Ⅱ)及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组(组Ⅲ),每组20例。分别于入手术室静息状态(T0)、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T1)、侧卧位后(T2)、硬脊膜外腔加药后或胸椎旁阻滞后5min(T3)、开胸单肺通气后20min(T4)及术毕气管拔管前(T5)5个时间点,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采用Vigileo持续心排出量监测仪持续监测心排血量(CO)和每搏量变异度(SVV)。3组患者均于术毕缝皮时开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记录术后2、24、48h的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0~2h、2~24h、24~48h的PCIA泵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血流动力学:3组在T1、T2时间点的SVV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10%。与T0时间点比较,组Ⅰ、组Ⅱ在各时间点及组Ⅲ在T1~T4时间点的MAP值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组Ⅰ在T1、T2时间点,组Ⅱ在T1~T5时间点,组Ⅲ在T1~T4时间点的CO值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组Ⅰ及组Ⅱ在T4时间点的CVP显著升高(P值均<0.05)。组Ⅲ在T3、T4时间点的MAP值显著低于组Ⅰ及组Ⅱ(P值均<0.05);SVV值显著低于组Ⅱ(P值均<0.05),与组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在T4时间点的SVV值显著高于组Ⅰ及组Ⅲ(P值均<0.05)。3组间同一时间点CO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镇痛评分:组Ⅱ、组Ⅲ在术后2、24、48h的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组Ⅰ(P值均<0.0
裘毅敏唐亮汪正平王兆民周雅春黄丽娜李士通
关键词:胸椎旁阻滞开胸手术每搏量变异度术后镇痛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或复合硬膜外阻滞时的心率和血压改变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患者的HR和BP变化。方法 妇科手术 80例 ,随机分为全麻气管插管 (T)组、全麻喉罩 (L)组、硬膜外阻滞 +全麻气管插管(ET)组、硬膜外阻滞 +全麻喉罩 (EL)组 ,每组 2 0例。硬膜外阻滞用 1%利多卡因 +0 15 %丁卡因。全麻诱导咪唑安定 2mg、芬太尼 0 2mg、丙泊酚 1 5mg/kg、琥珀胆碱 1 5mg/kg后插气管导管或喉罩。全麻维持 5 0 %N2 O +O2 +异氟醚 ,静注阿曲库铵、芬太尼。于麻醉前 (基础 ,入室静卧 10min后 )、插管后 1min、切皮、进腹探查后 5min、拔管后 1min记录MAP、SpO2 、HR、PETCO2 。结果 插管时HR和MAP均低于基础值 ,而两组喉罩HR低于插气管导管者 ,硬膜外复合全麻喉罩组MAP低于气管插管组。切皮时两组全麻MAP高于复合硬膜外组。探查时两组复合硬膜外者HR和MAP均低于基础值 ,且MAP低于单纯全麻者 (P <0 0 5 )。拔管时各组HR均显著高于基础值 ,MAP未复合硬膜外者显著高于基础值。结论  (1)插喉罩对BP和HR的影响不如气管导管剧烈 ;(2 )复合硬膜外阻滞时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应激反应轻 。
汪正平吴俭张曦李士通
关键词:喉罩气管插管全麻复合麻醉硬膜外阻滞
移植肝门脉血流恢复后肝静脉血成分变化及其对内环境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完全阻断和开放导致的内环境紊乱。方法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70例,于麻醉前、门静脉阻断前、门静脉开放前和门静脉开放后5min采集患者的动脉血,并于门静脉开放后采集肝静脉血,监测Hb、pH、PaCO_2、BE、PaO_2、血钠、血钾、血钙、血乳酸(LA)、血糖(BG)以及MAP、HR的变化。结果 手术期间循环系统变化明显,表现为腔静脉阻断期间和开放后MAP下降、HR增快和Hb降低。门静脉开放前PaCO_2升高,LA升高,pH和BE下降;开放后5min PaCO_2进一步升高,BE个体间差值明显加大,在—11~9mmol/L之间;开放后5min时血钾个体间波动也在2.6~6.1 mmol/L;同时,BG升高近一倍,LA也大幅升高。肝静脉血严重高钾、高CO_2和钠、钙、pH和BE显著降低,血钾水平最低为10mmol/L,最高达到72mmol/L。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开放后,受肝静脉血成分的影响,出现明显内环境紊乱,显著低钙、高CO_2、高血糖和乳酸蓄积,而血钾和酸碱平衡变化的个体差异极大,需适时监测并纠正。
李士通汪正平王莹恬徐国辉颜涛庄心良
关键词:肝移植门脉血流手术
氧化亚氮对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了解新鲜气流中加入氧化亚氮对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影响。方法 80例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纯氧组(Ⅰ组)和氧气 氧化亚氮组(Ⅱ组),各40例。充分去 氮,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维持PETCO230~34mmHg。调节新鲜气体流量:Ⅰ组氧气 1L/min;Ⅱ组氧气和氧化亚氮各0.5L/min。异氟醚蒸发器开至1.6%刻度,于吸入麻醉开始、麻醉 后5、10、20、30、40和60min测定新鲜气、吸入和呼出异氟醚浓度、MAP、HR、SpO2、PETCO2。结果 (1)两组异氟醚吸入浓度逐渐升高,麻醉后5、10和20minⅠ组高于Ⅱ组(P<0.05,P<0.01),至30 min后浓度上升缓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呼出和呼出/吸入浓度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新 鲜气流中异氟醚浓度Ⅰ组显著高于Ⅱ组。结论 新鲜气流中加用氧化亚氮早期可减慢吸入异氟醚 浓度的上升速度,其原因主要是氧化亚氮使蒸发器输出浓度下降所致。
汪正平吴俭李士通庄心良
关键词:氧化亚氮异氟醚吸入浓度全身麻醉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糖和乳酸的变化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糖和乳酸的变化。方法 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病人80例,男66例,女14例,年龄12~67岁,体重40~130kg,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和60min、门静脉开放后5和30min以及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糖及乳酸浓度。其中70例采集门静脉开放后的肝静脉血测定。结果 术中无一例出现低血糖,门静脉阻断前血糖轻度上升,无肝期血糖有所回降,但仍高于术前。静脉开放5min时,血糖由开放前6.34mmol/L升高到12.14mmol/L(P<0.01)。术中血乳酸呈进行性上升,术前1.87mmol/L,静脉开放5min时达5.23mmol/L(P<0.01),随后继续维持在高水平。开放门静脉后的肝静脉血血糖达16.0~90.5mmol/L,乳酸9.6~80mmol/L。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常出现高血糖和高乳酸血症,尤其是移植肝开放循环后,需随时监测并纠正。
李士通汪正平王莹恬徐国辉颜涛庄心良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血糖乳酸肝硬化
曲马多及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7
2003年
裘毅敏汪正平沈浩李士通
关键词:曲马多芬太尼术后疼痛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