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国
- 作品数:7 被引量:14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植物重金属结合蛋白(肽)被引量:24
- 1990年
- 本文综述了植物体中重金属结合蛋白(肽)——类金属硫蛋白(类MT)和植物螯合肽(PC)的诱导产生、物理和生物化学特性及它们的生理功能,并与动物MT作了比较。
- 李振国余叔文
- 关键词:金属结合蛋白类金属硫蛋白
- 淹水对大豆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0年
- 研究了两种不同的淹水方式—苗全被淹没 (全淹 )和基部淹没 (半淹 )对大豆苗生长的影响 ,在全淹下 ,苗完全停止生长 ,直至死亡。但是 ,只要露出顶芽在空气中 ,苗就不被淹死。大豆苗的耐涝性随苗龄增大而提高。半淹处理明显抑制苗根的生长和降低苗的根冠比 ,却大大刺激不定根的生长。试验结果还显示 ,大豆能在长时期半淹条件下生长发育 ,但其营养器官和结实器官的发育均显著差于对照。淹水对根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倪君蒂李振国
- 关键词:大豆淹水生长发育涝渍不定根
- 植物逆境乙烯的研究
- 余叔文李振国刘愚董建国陈益
- 乙烯作为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体内所增生的乙烯称逆境乙烯。该项成果对植物逆境乙烯的产生、调控、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植物内乙烯生成除了Met→SAM→ACC→C2...
- 关键词:
-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植物激素乙烯
- 镉引起小麦苗逆境乙烯的产生及其和镉的吸收、分布的关系被引量:48
- 1989年
- 溶液培养小麦幼苗转移至含Cd^(2+)的营养液中,根系乙烯产生较快地增加,约在12h达高峰,然后下降;ACC含量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未和Cd^(2+)溶液直接接触的地上部乙烯亦增加,至36h达高峰,此后急剧下降,而ACG和 MAGC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乙烯的增加,主要是由通过根系运往地上部的镉直接作用的结果,不是根部合成ACG运往地上部后再产生的。电镜观察表明,地上部乙烯产生和ACC含量变化的时间进程,可以与镉进入叶细胞内的部位及其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影响相联系。
- 季玉鸣李振国吴敦肃余叔文
- 关键词:小麦镉乙烯
- 呋喃丹的植物毒性研究
- 李振国俞子文季玉鸣
- 关键词:有机氯残留植物药害毒性棉花呋喃丹
- 乙烯消减盐抑制苜蓿种子萌发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3
- 2001年
- 0 .2 5mol/L的NaCl胁迫下的苜蓿种子转变 1 氨基环丙烷 1 羧酸 (ACC)和乙烯利为乙烯的能力明显降低 .加入外源乙烯能引发受NaCl胁迫 48h的苜蓿种子迅速萌发 ,但对种子内的Na+含量无明显影响 .在种子吸涨过程中 ,外源乙烯对受NaCl胁迫的种子的水分吸收也无影响 .外源乙烯能显著地提高NaCl胁迫下种子的呼吸速率和ATP含量 .对乙烯消减盐抑制苜蓿种子萌发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图 6表 1参 2
- 李振国倪君蒂
- 关键词:苜蓿种子萌发乙烯NACL
- 乙烯消减盐渍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3
- 1995年
- 在无盐条件下,外源乙烯对苜蓿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对最终发芽率无影响。盐渍严重抑制苜蓿种子萌发,加入1~50μl/L(v/v)外源乙烯或0.1~5.0mmol/L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或5~100mg/L(w/v)乙烯利(ETH)均能极显著地减轻NaCl对苜蓿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激动素(KT)也有类似作用,并能促进萌发种子的乙烯产生,它与ACC一起使用,则对种子萌发和乙烯产生均显示加成作用。在NaCl胁迫下,应用乙烯和乙烯利虽有利萌发,但幼芽鲜重和下胚轴长度明显低于无盐对照。
- 李振国倪君蒂余叔文
- 关键词:苜蓿乙烯乙烯利萌发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