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自杰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卫星
  • 1篇行星
  • 1篇行星科学
  • 1篇深空
  • 1篇深空探测
  • 1篇思维
  • 1篇太阳风
  • 1篇全景
  • 1篇全景成像
  • 1篇卫星任务
  • 1篇系统思维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科学卫星
  • 1篇回眸
  • 1篇管理复杂性
  • 1篇航天
  • 1篇航天发射
  • 1篇磁层
  • 1篇磁层顶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航天

作者

  • 4篇李自杰
  • 1篇李靖
  • 1篇郑建华
  • 1篇刘子谦
  • 1篇吴琼
  • 1篇王赤
  • 1篇曹松
  • 1篇孙天然
  • 1篇刘佳

传媒

  • 2篇科技导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国际太空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任务概况被引量:10
2017年
空间物理学是伴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日地空间的物理现象,其中,日地耦合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空间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14年,中国科学院(CAS)和欧洲航天局(ESA)共同发起实施了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致力于在任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共同策划、征集、遴选并开展方案设计、工程研制及数据分析与利用。经过多轮遴选,"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卫星从多个项目建议中脱颖而出。SMILE卫星由中国和欧洲科学家共同提出,旨在大倾角、大椭圆轨道上,对向阳侧磁层顶、极尖区和地球极光进行全景成像,同时通过原位测量地磁场、等离子体,以提高人类对于太阳活动与地球磁场变化的相互关系的认知。2015年底,中欧双方各自通过决策机构的立项建议审查,启动了工程立项工作。其中,中方工程立项综合论证工作已经完成,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11月批复工程立项。
王赤李自杰孙天然刘子谦刘佳吴琼郑建华李靖
关键词:卫星任务全景成像相互作用磁层顶太阳风
2020年全球重要空间科学发射任务被引量:6
2020年
2020年全球重要的空间科学发射任务约10次,主要集中在行星科学,包括4次火星探测和1次月球探测。中国GECAM卫星、欧洲太阳轨道探测器以及嫦娥五号和火星探测等任务都计划发射升空,为开展空间引力波研究、太阳爆发机制、行星起源和演化等科学前沿取得发现奠定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时蓬范全林李自杰
关键词:航天发射行星科学
发展科学卫星的管理复杂性被引量:1
2018年
发展科学卫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科学卫星的特点,发展科学卫星面临着许多管理复杂性问题,采用传统的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分析科学卫星的特点、总结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科学卫星管理复杂性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曹松李自杰
关键词:科学卫星管理复杂性系统思维
2019年深空探测热点回眸被引量:1
2020年
深空探测是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方式之一。2019年全球在轨工作的深空探测任务有29个,皆为非载人航天任务,主要开展了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的探测、深空太阳观测及日-地L1点空间天气监测和L2点空间天文观测。在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之际,美国加快推动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中国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对月球背面的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陆续产出一批国际关注的科学成果。美国新视野号任务飞掠柯伊伯带小天体"2014 MU69"的首个科学成果揭示了该"接触双星系统"的发展、地质与构成。日本隼鸟二号任务完成对"龙宫"小行星的两次采样探测、启程返回地球。除了"史诗级"的太阳探测帕克号任务,被"遗忘"在L1点的多个超期服役的空间天气监测科学任务如SOHO、WIND等表现依然稳定和出色。2020年,人类将迎来探测火星的新发射窗口,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即将实施的多个火星任务引人注目。
范全林时蓬李自杰白青江王琴
关键词:深空探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