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作品数:19 被引量:10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普勒超声E/E'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索在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脉冲多普勒超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与组织多普勒超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比值E/E’与左右心导管检查中所测心室舒张末压的相关性,进而探索多普勒超声E/E’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 总共纳入2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女120例,男80例,年龄6.5岁(6个月~21岁)。入院后患者均行心导管术,术中测得左心室舒张末压(end-diastolic pressure,EDP)或替代指标(左心房平均压及肺小动脉楔入压)。术前均由同一超声心动图专业人员测得超声心动图参数及组织多普勒(TDI)。这些患者被分成2组,1组为正常双心室患者,其中又分为三亚组:室间隔缺损亚组和房间隔缺损亚组及其他多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混合亚组;另一组为单心室患者。结果 Pearson线性相关结果显示,在双心室组中,室间隔E/E’和心室EDP有较显著的关联[r=0.65,P〈0.001(双侧)],室间隔E/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与EDP相关性弱(r=0.19,P=0.087)。室间隔E/E’值大于10.85对于左心室EDP大于10 mm Hg(1 mm Hg=0.133 k Pa)灵敏度为77%、特异度为8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最大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E/E’(AUC=0.87,P〈0.001)而E/A(AUC=0.55,P=0.24)。而在单心室组中,这些参数与EDP没有任何关联。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多普勒超声获取的室间隔E/E’比值和左心室EDP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左心室充盈压的评价高于其他指标和方法,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规检查中,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 薛正杰 张智伟 孙凌 李俊杰关键词:心室舒张功能 左心室舒张末压 经皮支架植入术在肺动脉分支狭窄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李俊杰 张智伟 钱明阳 谢育梅 王树水 石继军 李一凡经皮支架置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的远期随访 2024年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复杂先心病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中心确诊复杂先心病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并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1例患儿的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心脏CT、心导管、6 min步行试验距离、BNP等检查结果。本组41例患儿,男30例,女11例,置入支架时年龄1.3~14.5岁,平均(6.1±3.6)岁,体质量8~43 kg,平均(18.9±9.4)kg。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期间靶血管直径、跨狭窄处压力阶差、心功能情况等,评估支架置入治疗肺动脉狭窄的远期效果。结果41例患儿均随访,无死亡,随访过程中无支架断裂、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中位随访7.1年(3.1~13.8年)。截至2023年1月,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41例患儿靶血管直径由术前(3.9±1.5)mm升至(6.0±1.5)mm,P<0.05;跨狭窄处压差由术前(51.4±19.1)mmHg下降至(33.1±19.7)mmHg(1 mmHg=0.133 kPa),P<0.05;心脏螺旋CT显示靶血管内径与远端血管内径之比由术前0.4±0.2增加至0.9±0.3,P<0.05。所有患儿无生长发育落后,无反复肺部感染,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39例(95.1%),Ⅱ级2例(4.9%),学龄期患儿6 min步行距离462~633 m,平均(529.9±57.1)m,呼吸评分0.5~1.0分,下肢用力评分6~12分。远期不良事件5例,包括靶血管再狭窄4例(9.7%),支架内部分栓塞1例(2.4%);其中2例再狭窄患儿因反复靶血管狭窄、对侧肺动脉高压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后4、13年行外科肺动脉支架去除术、肺动脉成形术,其余3例患儿临床症状、心功能良好,仍在随访,暂未作进一步干预。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支架置入术前右心室收缩压是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先心病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能有效缓解右心压力超负荷,改善肺血流,稳定心功能,改善复杂先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降低再次手术开胸比例,远期疗效稳定。 黄旭 李一凡 马冰玉 孙凌 李俊杰 石继军 王树水 张智伟 谢育梅关键词: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远期随访 国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 评价我们研制的一种国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膜周部VSD封堵器的结构设计为“工”字形,有对称型及非对称型两种,金属材料选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阻流体选用聚四氟乙烯。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对该装置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并与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对比,对该装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封堵器检验合格并通过国家安全检测。成功建立VSD模型的 22头猪均成功置入封堵器,随诊除 1例伤口感染外无并发症发生。进行临床实验的 58例膜周部VSD病例全部成功置入封堵器, 1例出现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无并发症发生。新型膜周部VSD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相比成功率、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即刻封堵效果优于Amplatzer封堵器。结论 我们研制的封堵器结构设计合理,是一种疗效确切的膜周部VSD介入治疗装置,达到或优于进口Amplatzer装置的治疗效果。 张智伟 曾国洪 林曙光 范瑞新 李渝芬 王树水 谢育梅 石继军 李俊杰关键词:AMPLATZER封堵器 VSD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置入 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堵闭术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前后的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堵闭术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2006年5月至2014年10月于TCPC前、后应用经皮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堵闭术共治疗患者13例,其中10例于TCPC术前行侧支血管堵闭术,3例于术后进行堵闭。结果成功堵闭体肺动脉侧支血管16条,术中共应用Cook弹簧圈23个,塔型弹簧圈2个,一代血管塞4个,二代血管塞1个。共3例患者于外科术后出现咯血,其中2例行侧支堵闭术后咯血症状消失;另外1例堵闭术后4年因大咯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他10例患者于侧支堵闭术后行TCPC手术,术后顺利出院,随访结果满意。结论于TCPC术前、后行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堵闭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能够降低术后肺动脉压力,减少术后咯血症状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李珊 李俊杰 王树水 李渝芬 许刚 王树杰 张智伟关键词:堵闭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66例中远期随访 2024年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CCF)的经验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的66例先天性CCF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基线资料、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严重不良事件、随访结果及预后等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将患儿进行分组,比较严重不良事件组和无严重不良事件组一般情况及CCF特征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66例先天性CCF的患儿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3.9(1.9,6.2)岁,体重15(11,20)kg。66例CCF均为中型或大型瘘管,其中近端型瘘管55例(83%),远端型瘘管11例(17%);瘘管起源于右冠状动脉38例(58%),起源于左冠状动脉28例(42%);合并冠状动脉瘤(CAA)40例(61%)。66例患儿中64例患儿完成封堵治疗,5例患儿发生6例次围手术期严重不良事件。围手术期手术成功率为92%(59/64),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64),其中2例患儿术中发生了2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包括手术相关死亡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3例患儿术后随访1 d发生了4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例、三尖瓣腱索断裂1例、封堵器脱落1例。共58例患儿完成中远期随访,随访时间9.3(6.5,13.4)年。9例患儿发生10例次严重不良事件,中远期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0/58),其中5例次并发症(1例次新发CAA、1例次主动脉瓣穿孔、1例次冠状动脉血栓形成、2例次新发三尖瓣脱垂伴重度反流)以及5例次大量残余分流(瘘管再通)。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13例患儿发生16例次严重不良事件,51例患儿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组患儿的大型瘘管[11/13比39%(20/51),P=0.005]、巨大CAA[10/13比14%(7/51),P=0.030]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患儿,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患儿 李一凡 李渝芬 李俊杰 谢育梅 王树水 张智伟关键词:冠状动脉循环 随访研究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房间隔缺损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总结Amplatzer封堵器 (ASO)封堵小儿房间隔缺损 (ASD)后出现并发症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的 2 11例ASD患儿中 ,9例在术中或术后随访中出现并发症。其中体循环系统空气栓塞 2例、肺空气栓塞 1例、心包填塞 1例、封堵器脱落 1例、房性早搏1例、测量球囊碎片残留体内 1例、封堵器部分移位 1例、二尖瓣穿孔并返流 1例。分别给予内科、外科积极治疗及随诊观察等处理。结果 冠状动脉气栓及早搏病例自行缓解。封堵器部分移位及二尖瓣穿孔病例仍在随访观察中 ,其余病例均经治疗痊愈。结论 空气栓塞是应用ASO治疗时较易发生的并发症 ,且其发生多数与手术操作有关。并发症一旦发生大多需采取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积极处理。加强对ASO治疗病例的随访工作非常重要。 王树水 李渝芬 张智伟 王慧深 钱明阳 李俊杰关键词:AMPLATZER封堵器 小儿 房间隔缺损 并发症 空气栓塞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体会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IE)对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诊... 潘微 吴桂萍 曾少颖 李俊杰 李虹文献传递 X线和超声监测下重症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一例临床报告 2002年 李江林 李渝芬 张智伟 李俊杰关键词:超声监测 介入治疗 X线监测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动脉导管末闭封堵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经皮PDA封堵器介入治疗IVSD 27例,在术前、术后24 h,术后1、3、6、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体格检查,与同期使用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IVSD 53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PDA封堵器成功植入26例、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植入42例,2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23%、79.25%,平均随访时间为6.78个月(1~ 17个月),2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残余分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A封堵器组缺损直径(t=-3.124,P=0.003)、封堵器直径(t=-4.285,P<0.001)较偏心型封堵器组小,手术成功率较偏心型封堵器组高(x2 =9.099,P=0.011).与术前相比,除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肺动脉内径术后均显著缩小(F =57.62、5.002、4.754、2.782,P=0.000、0.033、0.001、0.030),术后2组随访均无新增严重主动脉瓣反流或原有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加重情况,偏心型封堵器组山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少量心包积液、右侧股动脉栓塞各1例.结论 PDA封堵器治疗IVSD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为IVSD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和更大样本的研究. 邱庆欢 谢育梅 张智伟 钱明阳 石继军 王树水 李俊杰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