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山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玉米
  • 1篇密度试验

机构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杨锦忠
  • 1篇朱如华
  • 1篇丁山

传媒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玉米3个密度试验结果数学模型的构建
2017年
比较不同数学模型在3个密度试验结果上适用性,寻求玉米产量-密度的最优模型,为深入挖掘3密度试验信息提供理论依据。数据集包括3个密度89个数据集和4个密度128个数据集,均来自中国1950s至2000s六个年代间的玉米密度试验。通过省略次高或者次低密度的方法从4个密度数据集中导出两组3密度伪数据集。拟合的2参数——模型分别为无常数抛物线(PM2)和无常数指数乘积型(EPM2)。对于真数据集,以模型是否存在极大值、参数的统计显著性、理论适宜密度是否越界进行逐级筛选淘汰。最终按照AIC准则决选最优模型。对于伪数据集,则分别比较PM2和EPM2与真数据集最优模型的相似程度,相似性大者获胜。在3个密度的真数据集中,符合AIC准则的PM2数据集最多有32个,比EPM2多21个。能够获得最优模型的数据集数目远小于数据集总数目的原因是理论最适密度越界。在3个密度的伪数据集中,PM2的试验最适密度、最高产量分别与真数据集最优模型的差异均最小。玉米3个密度处理试验数据集可以拟合数学模型,且最优模型是PM2,其次为EPM2。这些结果对于深入挖掘利用玉米3个密度试验结果的价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丁山朱如华韦宝杨锦忠
关键词:玉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