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瑜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碳酸盐岩孔隙-裂缝双重网络模型构建及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为了明确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微观渗流机理,需构建能够精准表征真实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系统三维结构的数字化模型。利用碳酸盐岩样品CT扫描图像和图像分割技术,构建出反映样品结构的孔隙-裂缝双重介质数字岩心模型,并依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参数,分离出样品的孔隙和裂缝空间。通过中心线提取法和最大球填充法,对碳酸盐岩裂缝空间进行了裂缝网络模型提取,结合碳酸盐岩孔隙网络模型,融合为一套孔隙-裂缝双重网络模型,该模型计算得出的孔隙度和绝对渗透率与常规物性实验所获数据较为接近。基于该方法构建的碳酸盐岩孔隙-裂缝双重网络模型能够精准表征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系统的真实三维结构,可用于后期微观渗流机理的深化研究。
- 罗瑜王寅王容袁雯
- 关键词:碳酸盐岩双重介质CT扫描图像分割孔隙网络模型
- 不同岩性气藏注CO_(2)渗流机理
- 2025年
- 气藏中注入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即CCUS-EGR有望成为支撑“双碳”目标的主体技术。针对常规气藏及致密气藏中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尚不清晰的问题,设计不同温压下岩样渗流能力实验,判断不同相态下CO_(2)渗流能力;建立微观数值模拟,对比孔隙空间中注入不同介质驱替CH_(4)的提采效果、波及系数和驱替效率;对含束缚水状态不同岩性样品进行CO_(2)-水-岩反应实验,结合核磁共振设备评价注入CO_(2)前后气藏渗流能力和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的黏度接近气态、密度接近液态,具有极高的渗流能力;与N_(2)和H_(2)O相比,CO_(2)扩散系数最高,CO_(2)对孔隙角隅处CH_(4)的微观波及系数最高、驱替效果最好,对应的CH_(4)采收率最高;CO_(2)-水-岩反应导致碳酸盐岩、致密砂岩和火山岩样品致密化以及束缚水含量降低,其中碳酸盐岩样品反应最强烈、反应后大孔体积占比增加,而致密砂岩和火山岩样品反应后大孔体积占比减少,最终含束缚水岩样渗透率由矿物沉淀程度以及束缚水饱和度降低程度共同决定。该研究为现场常规气藏及致密气藏注入CO_(2)先导试验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张钰祥闫海军闫海军曹正林位云生罗瑜曹正林钟俊杰
- 关键词:渗流机理
- 罗家寨气田CO_(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基于罗家寨嘉陵江组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FLAC3D-TOUGHREACT模拟评估了CO_(2)注入地层后的地质压力、储层物性变化和CO_(2)运移规律等。结果表明,在CO_(2)注入的10年间,CO_(2)的注入提高了整个地层压力,高压场以注入井为中心呈现梯度递减向四周扩大。储层的孔渗性随着CO_(2)的注入逐渐增大,而盖层物性未发生明显变化。CO_(2)羽流主要在中间储层中运移,未突破上下盖层。此外,通过模拟研究发现嘉陵江组的CO_(2)总封存量为3.211×10^(7)kg。结果说明嘉陵江组所选层位可有效封存CO_(2)。
- 罗瑜母若愚张婷婷秦楠周俊豪甘泉李波
- 关键词:枯竭气藏数值模拟嘉陵江组
-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动态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裂缝分布复杂、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流动过程符合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需要采用水平井结合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开发。基于压裂水平井三线性流模型,结合沃伦-鲁特模型,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得到其在Laplace空间的解析解。运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得到实空间的数值解;并绘制无因次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双对数特征曲线图,进一步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流动阻力越大,压裂井后期产量越低。人工主裂缝导流能力主要影响初期产量;内区储容比越大,中期产量递减越平缓,窜流系数越大,压裂井中期产量越大,下降越平缓。外区储容比越大,后期产量下降越平缓,窜流系数越大,后期产量越大,下降越平缓,外区边界反映出现时间越早;综合考虑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人工压裂主裂缝条数存在最优值范围。
- 张芮菡张烈辉卢晓敏罗瑜刘启国安菲菲
-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
- 水平井产能计算新方法被引量:4
- 2014年
- 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及应力敏感效应,且在钻完井及试油过程中,由于钻井液滤失,易导致储层污染。推导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效应及表皮因子的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力分布及产能公式,运用质量守恒原理及二分迭代法得到水平井产量精确解。并以某油田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效应,表皮因子等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最后,对比了几种经典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运用本文公式计算水平井产量是合理可靠的。
- 吴婷婷卢晓敏张烈辉罗瑜刘启国安菲菲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启动压力梯度表皮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