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宁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教学
  • 6篇政治
  • 6篇主义
  • 6篇理论课
  • 6篇教育
  • 5篇思想政治
  • 5篇高校
  • 4篇政治理论
  • 4篇政治理论课
  • 4篇政治理论课教...
  • 4篇社会
  • 4篇理论课教学
  • 3篇社会主义
  • 3篇全面建设小康
  • 3篇全面建设小康...
  • 3篇网络时代
  • 3篇小康
  • 3篇小康社会
  • 3篇后现代视野
  • 3篇建设小康

机构

  • 17篇山东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学院

作者

  • 17篇李建宁
  • 1篇邓薇
  • 1篇赵焱

传媒

  • 3篇青海师专学报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青海民族学院...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青海大学学报...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攀登(哲学社...
  • 1篇北京电子科技...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课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
本文探讨并实践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教室、校园、社会为场所,开设理论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课一体"的教学模式。此模式改变了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了专题讲授、实践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李建宁
关键词:教学模式专题讲授实践教学
网络时代与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被引量:3
2006年
网络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当代大学生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使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生出现一些新特点。如何针对这些新问题和新特点,及时有效地对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优化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网络为教学育人服务的作用,是当前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李建宁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厌学情绪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困境集中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关键是构成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存在某些相互不协调,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兴趣,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为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李建宁
关键词:厌学情绪生态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2003年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深入的关键是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既从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说教者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引导者的转变;从重理论传授、轻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向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从重基本知识考核的评价体系向重应用原理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转变。
李建宁赵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角色转变
后现代视野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5
2009年
后现代文化现象作为当代青年群体中一种时髦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在给青年带来价值苏醒的同时,也引发了青年价值体系的动荡、失范和核心价值认同的危机,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了困境。后现代视野下,在青年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吸收、借鉴后现代主义中积极合理的观念和方法,化解和防范其消极影响,创新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李建宁
关键词:青年后现代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教育
“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负面性的分析与引导被引量:1
2012年
"90后"大学生已成为现今我国大学生的主体。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整体上呈积极、健康、向上趋势的同时,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对"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和引导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建宁
关键词:教育引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发展
2004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基本理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
李建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后现代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矛盾与破解被引量:2
2011年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此从后现代视角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了后现代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矛盾,进而提出借鉴后现代教育思想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以破解教学中的矛盾。
李建宁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后现代
后现代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矛盾与破解被引量:2
2012年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因此,有必要探究后现代教育思想,反思后现代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矛盾,充分吸收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并为我所用,以破解教学中的矛盾。
李建宁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理想的构建
2006年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质,就是要在全社会构建共同富裕理想。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消除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内容。
李建宁
关键词: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