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长生

作品数:72 被引量:506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电子电信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理学
  • 4篇医药卫生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8篇纳米
  • 10篇铝粉
  • 10篇纳米铝粉
  • 9篇激光
  • 7篇气敏
  • 7篇复合材料
  • 7篇复合材
  • 6篇金属
  • 5篇电子鼻
  • 5篇碳包覆
  • 5篇含能材料
  • 4篇电性能
  • 4篇氧化锌
  • 4篇脂质纳米粒
  • 4篇熔覆
  • 4篇熔凝
  • 4篇气敏性
  • 4篇气敏性能
  • 4篇纳米材料
  • 4篇纳米粒

机构

  • 71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江西蓝天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武汉材料保护...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国立台湾大学

作者

  • 71篇谢长生
  • 27篇宋武林
  • 19篇胡木林
  • 18篇黄开金
  • 13篇曾大文
  • 12篇郭连贵
  • 8篇王爱华
  • 8篇张顺平
  • 6篇许德胜
  • 5篇夏先平
  • 5篇王建军
  • 5篇张小塔
  • 4篇邵可然
  • 4篇林鑫
  • 4篇蔡水洲
  • 4篇平其能
  • 3篇侯冬枝
  • 3篇桂阳海
  • 3篇王芸
  • 2篇周玉华

传媒

  • 11篇材料导报
  • 8篇传感技术学报
  • 5篇激光技术
  • 4篇中国激光
  • 4篇应用激光
  • 4篇传感器与微系...
  • 3篇材料导报(纳...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推进技术
  • 2篇中国粉体工业
  • 1篇含能材料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药学进展
  • 1篇材料保护
  • 1篇生殖与避孕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1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稳定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英文)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规避药物对体系的影响,本文选用4种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空白而具有良好物理稳定性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方法:用激光散射粒度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LD)检测平均粒径、颗粒分布范围和Zeta电位,另外还进行了DSC热分析和颗粒形态的TEM观察。结果: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脱氧胆酸钠可以提高纳米粒的Zeta电位从而提高系统物理稳定性,但乳化率低;非离子乳化剂Pluronic F-68可以起到空间稳定的作用从而避免胶体系统中颗粒的聚结。结论:4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两种非离子乳化剂(Pluronic F-68和Tween80),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脱氧胆酸钠)以及卵磷脂]可以制备稳定6个月而不分层的纳米混悬液。
侯冬枝谢长生平其能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ZETA电位
粒径大小对高频感应加热制备纳米铝粉活性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蒸发-冷凝法制备了20,25,50 nm三种不同粒度的纳米铝粉,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铝粉进行表征,使用差热分析(DTA)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铝粉的热学行为。结果发现,随着纳米粒子粒径从50 nm减小到20 nm,纳米铝粉反应放热热焓从3.721 kJ.g-1减少到0.928 kJ.g-1,即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铝粉的活性反而变低。认为这是由于铝纳米粒子表面氧化铝膜含量的增加,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方法制备的粒子不存在内部储能所致。因此,纳米铝粉的活性,不仅取决于粒子的尺寸大小,还取决于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及粒子表面包覆壳层的种类、结构、厚度等。
郭连贵宋武林谢长生胡木林王建军
关键词:纳米铝粉粒子尺寸活性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铜颗粒尺寸对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在模拟宫腔液中腐蚀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研究了铜/低密度聚乙烯(Cu/LDPE)复合材料在模拟宫腔液中的腐蚀行为,根据EIS特征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并进行数据拟合分析,获得了复合材料及其表层对应的界面电化学信息参数,如双电层电容、电荷转移电阻、Warburg阻抗等,通过比较两种材料表层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探讨了复合材料中铜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比微米复合材料的腐蚀速率低,且材料表层不易沉积腐蚀产物,更适合作为新型宫内节育器材料。
张会丽王芸蔡水洲夏先平谢长生
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
炭黑填充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气敏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制备出炭黑/聚乙烯导电气敏复合材料,研究了在苯、甲苯、二甲苯三种有机溶剂蒸汽中的电阻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二甲苯蒸汽中电阻变化最大,在苯蒸汽中电阻变化最小.进一步研究了其在100ppm至800ppm(ppm=10-6)二甲苯蒸汽中的气敏响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灵敏度从0.04增大至0.11.
韩蕾蕾蔡水洲谢长生
关键词:炭黑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气敏性能
AZ91D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Zr-Cu-Ni-Al/TiC复合粉末的组织与磨损被引量:34
2007年
为了提高镁合金的磨损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熔覆了Zr-Cu-Ni-Al/TiC复合粉末,制备出TiC和原位合成ZrC共同增强的Zr基非晶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研究了熔覆层的组织;并利用干滑动磨损方法评价了涂层的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主要由非晶和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在非晶相和金属间化合物复合作用下,熔覆层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且随着TiC含量的增加,耐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涂层和基材AZ91D的主要磨损机制不同,前者是疲劳剥落和黏着磨损,后者是磨料磨损。
黄开金林鑫陈池谢长生
关键词:激光熔覆磨损镁合金
熔融燃烧法制备四针状纳米氧化锌被引量:4
2007年
将工业纯锌加热熔化后在氧乙炔火焰场中燃烧并冷凝制得四针状纳米ZnO。经XRD分析产物为ZnO无其它物相存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发现产物基本是四针状的纳米ZnO,针脚长度约100-150nm,直径为20-30nm。产物的形貌与收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有水冷却的收集室壁的产物在针脚长度方向上形成台阶,而在燃烧室高温区停留时间过长则会导致产物尺寸长大。最后对用熔融燃烧法制备四针状纳米ZnO的生长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
陈亮宋武林谢长生林路峰王建国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
电子鼻技术在食醋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06年
利用由10个掺杂纳米氧化锌厚膜气敏传感器组成的阵列对9种食醋和乙酸溶液进行了测量。并通过主元分析、聚类分析和概率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识别。主元分析表明不同的食醋在品牌、种类、酸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聚类分析进一步研究了食醋种类之间的相似程度。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对所测试的食醋进行了识别,有较高的识别率。分析表明电子鼻技术是食醋分析和识别的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实用技术。
张顺平张覃轶李登峰柏自奎谢长生
关键词:电子鼻食醋主元分析聚类分析概率神经网络
激光焊接金刚石锯片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3
2006年
从激光焊接金刚石锯片的焊接过渡层材料成分、焊接工艺和焊接产品检测3个方面对该方法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选作刀头过渡层材料成分的元素包括单元素(如Co,N i)、双元素(如FeCo,FeN i,CoN i,FeCu)和3元素(如FeCoN i,FeCoCu)3种。结果表明,含钴元素的过渡层激光焊接性能优异;金刚石锯片的激光焊接工艺较为成熟;目前需要100%检测激光焊接锯片的强度;对激光焊接过程的机理和数值模型研究、过渡层预合金粉末以及在线质量检测技术研究不够。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黄开金林鑫胡木林谢长生陶曾毅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焊接金刚石锯片过渡层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06年
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大量的潜在应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通过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使其获得更多特殊的性质。综述了最近几年制备壳核结构纳米粒子的方法,根据其核、壳的不同材料分了4类,并对其中某些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张小塔宋武林胡木林谢长生郭连贵
关键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表面钝化纳米铝粉的制备及氧化机理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高频感应线圈加热,以蒸发一冷凝法制备了纳米铝粉,用空气进行钝化处理,得到有钝化层保护的纳米铝粉。使用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DTA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表面钝化处理对纳米铝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表面钝化处理的纳米铝粉粒径范围为15~60nm,纳米铝粉表面包覆了3~5nm厚的氧化铝膜,形成明显的核/壳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这对于纳米铝粉的存储、活性保护机理的探讨有一定的意义。
王建军宋武林郭连贵谢长生
关键词:含能材料纳米铝粉钝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