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磊

作品数:28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6篇电生理
  • 6篇电图
  • 6篇眼底
  • 6篇视网膜电图
  • 4篇诱发电位
  • 4篇视觉电生理
  • 4篇视觉诱发
  • 4篇视觉诱发电位
  • 4篇体格
  • 4篇体格检查
  • 3篇飞行
  • 3篇飞行员
  • 2篇血管
  • 2篇眼底照相
  • 2篇视觉
  • 2篇视网膜光
  • 2篇视网膜光损伤
  • 2篇图形视觉诱发...

机构

  • 28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空军临潼航空...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8篇张磊
  • 27篇张作明
  • 13篇安晶
  • 7篇夏峰
  • 6篇王小成
  • 5篇陶冶
  • 5篇杨国庆
  • 5篇严伟明
  • 4篇耿佳
  • 4篇郭群
  • 4篇陈涛
  • 3篇李莉
  • 3篇王丽
  • 3篇赵冠华
  • 2篇顾永昊
  • 2篇李振峰
  • 2篇薛军辉
  • 2篇常耀明
  • 2篇姚璐
  • 2篇王美艳

传媒

  • 7篇中华航空航天...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眼科研究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暗适应时间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暗适应时间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影响,用于制定标准化实验记录方案,便于比较不同实验室间的结果。方法实验研究。42只SD大鼠(42眼)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暗适应15min、30min、1h、4—6h、12~14h、15~17h、24~26h后记录视觉电生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posthoc检验分析两两间差异。结果暗适应时间对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主要发生于暗适应视网膜电图a波和b波的潜伏期,表现为15min暗适应时间组较其余各组潜伏期长(P〈0.05);30min以上暗适应时间,各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暗适应时间影响视网膜电图(ERG)记录,对SD大鼠暗适应ERG记录的暗适应时间不宜少于30min。
顾永昊安晶张作明张磊
关键词:视觉电生理暗适应
国产视觉电生理检测系统正常值范围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本视觉电生理检查室的正常值指标,以利于该技术更好地推广。方法对270只正常眼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内容及方法按常规检查程序进行。结果正常值范围以95%可信区间,各年龄段正常值以x±s或中位数表示。年龄与视觉电生理指标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标准光强混合反应ERGa波、b波及P100隐含值呈正相关(r=0.333;r=0.385;r=0.441;P<0.05)。男女比较、左右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一套可参考的视觉电生理正常值。
张磊夏峰郭群李莉张作明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参考值
似昼夜节律对正常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一天中不同时间段记录的正常SD大鼠视觉电生理结果间的区别,以揭示似昼夜节律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6眼)。对各组分别于8:00~12:00(上午)、14:00~18:00(下午)、20:00~24:00(午夜)、2:00—6:00(凌晨)4个时间段记录不同刺激参数的视觉电生理。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间差异采用posthoc检验分析。结果下午及午夜的暗适应视网膜电图a波和b波的幅值要高于上午(P〈0.05),振荡电位O2波幅值在午夜最高(P〈0.05),20 Hz闪烁视网膜电图反应P1波和视觉诱发电位N1波的潜伏期凌晨明显较上午短(P〈0.05)。结论SD大鼠的视锥和视杆功能变化与似昼夜节律有关,其在夜间要较白天活跃,视觉电生理记录最好固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
顾永昊张磊安晶张作明
关键词:视觉电生理昼夜节律
氢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hydrogen rich saline,HRS)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是否有减轻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氢饱和生理盐水(氢水)组和激素组,于后3组大鼠足垫部皮下注射0.125 mg/kg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于造模后0、0.5、1、2、6、8、12、24 h和3周内每天1次,腹腔注射氢饱和生理盐水20 m L/kg;激素组大鼠于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mg/kg。4组于造模后12、24、48、72、96 h在裂隙灯下观察葡萄膜炎表现,并进行量化评分;并于造模后1、4、7、10、14 d和21 d行视网膜电图检查、房水蛋白定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氢饱和生理盐水组葡萄膜炎程度与模型组相似,裂隙灯临床表现量化评分和炎症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模型的视网膜功能有改变,暗适应3.0反应b潜伏期延长;与模型组相比,氢饱和生理盐水组b波潜伏期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氢饱和生理盐水组房水蛋白总量较模型组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无明显减轻作用。
严伟明安晶张磊刘建文张作明
关键词:内毒素葡萄膜炎视网膜电图
视觉功能检查仪在检查飞行员视力和色觉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检验飞行员特殊视觉功能检查仪在检查视力和色觉功能的精度和准确性,以探讨其在飞行员医学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同一环境下,由同一检查者分别用飞行员特殊视觉功能检查仪、LogMAR视力表、标准近视力表、色觉检查图、FM-100色觉检查对42名男性青年进行检查。结果 E形与C形远视力检查结果和LogMAR视力表检查结果按等级排列,其中1.0~1.2(0^-0.2)LogMAR与E形视力表均为63只眼,占75%,C形视力表为56只眼,占67%。经统计分析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χ2=2.89,P>0.7;χ2=3.65,P>0.5;χ2=3.18,P>0.6)。飞行员特殊视觉功能检查仪近视力的几何均值为(-0.016±0.15),标准近视力表结果的几何均值为(-0.013±0.16),经统计分析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t=0.344,P>0.7)。三种色觉检查方法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检查仪对视力与色觉功能检查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杨国庆陶冶王小成张磊张作明
关键词:视觉功能
174名军事飞行人员眼科疾病检出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分析现役飞行人员的眼科疾病构成情况,了解飞行人员中的常见眼科疾病.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入住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疗养的174名飞行人员的眼科检查资料,按疾病、飞行人员专业及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①眼科的常见疾病为结膜结石、轻度的翼状胬肉、皮质性晶状体浑浊、轻微角膜瘢痕及细丝状瞳孔残膜等;②40岁以上组飞行人员视力显著下降(P<0.01),角膜曲率显著增加(P<0.01);而屈光度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飞行时间在2 000 h以上,年龄在40岁以上组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血管动脉硬化、眼底病变的患病率增加. 结论 此次筛查中飞行人员常见的眼科疾病均对飞行工作影响较小.40岁以上的飞行人员视力明显降低,老年性眼科疾病检出率增加.
安晶葛雪松郭誉张磊郑丽娟赵娟张作明
关键词:眼疾病流行病学研究飞行人员
花青素类提取物对光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功能和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背景长期光照能诱发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形成,造成视网膜损伤,探讨保护视网膜免受光损伤的方法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评价花青素对视网膜光损伤后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和功能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只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花青素组及混合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于实验前记录视网膜电图(ERG)国际标准五项基本反应,然后3个组大鼠分别连续5d腹腔内注射5ml/kg生理盐水、花青素或花青素+氢饱和生理盐水(HRS)混合液。各组大鼠均用(5000±300)lx光照度于19:00~次日7:00持续照射大鼠右眼3h,左眼遮盖,制作右眼单眼光损伤模型,完成后继续饲养5d,重复记录大鼠ERG国际标准化五项反应。检测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并制作视网膜切片,对各组大鼠视网膜损伤进行组织学定位,并比较不同干预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造模前及造模后5d,3个组大鼠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前:F=0.472,P=0.841;造模后:F=0.658,P=0.762)。造模前3个组大鼠左眼、右眼间暗适应0.01ERGb波、暗适应3.0ERGa波和b波、暗适应3.0震荡电位的总幅值、明适应3.0ERGb波及3.0闪烁光反应P,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5d,各组大鼠损伤眼与自身对照眼相比,上述ERG五项检测各波的振幅值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生理盐水组更为明显,表明光损伤模型建立成功。3个组间暗适应0.01ERG的b波、暗适应3.0ERG的a波和b波、暗适应3.0震荡电位的总幅值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94,P=0.029;F=3.834,P=0.037;F=12.823,P=0.000;F=3.976,P=0.032),而明适应3.0ERG的b波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88,P=0.259),其中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程强张作明张磊
关键词:视网膜光损伤视网膜电图组织病理学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远期视觉质量的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的视觉质量在术后数年内是否稳定,应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对LASIK术后远期视觉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从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中招募志愿者作为受试者,从中选择曾行LASIK手术者35例70眼作为观察组,未行LASIK手术者70例140眼作为对照组,应用OQASⅡ比较近期观察组(LASIK术后2~4a)和远期观察组(LASIK术后5~11a)的视觉质量,通过设立近期对照组(≤22岁)和远期对照组(≥23岁)探讨年龄、用眼习惯等混杂因素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并分别与近期观察组和远期观察组相比较。观察指标为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100%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100%)、20%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20%)和9%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9%)。结果:在术后数年内,观察组的OSI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TF cutoff、SR以及OV100%、OV20%和OV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视觉质量基本保持稳定,OSI有一定降低的趋势,而MTF cutoff、SR、OV100%、OV20%、OV9%有一定升高的趋势,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SIK是矫正近视的常用手术方法,随术后时间延长,因手术一定程度降低的视觉质量有恢复的趋势,但在数年内不能完全恢复,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OQAS能够对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近视矫正术后视觉质量的分析和手术方案的改进。
赵冠华张磊丁一峰严伟明陈涛吴飞张作明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视觉质量近视调制传递函数
民航飞行人员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动态了解民航飞行人员眼底血管的变化,探索眼底照像作为预测飞行人员心脑血管意外客观依据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对参与体检的东方航空公司西北分公司飞行人员进行检查,通过眼底照片分析3年来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对比飞行人员3年间视网膜血管变化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结果 共904人接受了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硬化患病率最高,为9.62%(87人).高血压是视网膜动脉硬化最显著的危险因素,视网膜微血管瘤和视网膜出血与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有关.重新会诊飞行人员3年来视网膜血管病变眼底照片新发现2例视网膜微血管瘤. 结论 眼底照相技术能客观记录视网膜血管的动态变化情况,可用于监测代谢综合征对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
王建智张磊张东李琳耿佳朱宏海焦小红张作明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眼底代谢综合征体格检查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大鼠视杆双极细胞L-钙通道电生理特征
2010年
目的研究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视杆双极细胞(RBCs)L-钙通道的生理学特征,探讨其与视觉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4~8周龄SD大鼠20只(对照组)、CSNB大鼠23只(实验组),深度麻醉后处死大鼠,制作视网膜切片,红外显微镜下寻找RBCs胞体,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记录L-钙通道电流,并记录程序刺激后细胞静息膜电容(restCm)的变化值(△Cm),计算胞吐系数(EI)。结果对照组L-钙通道电流于-20~-30mV达到峰值(-33.2±2.5)pA,实验组电流于-15mV左右达峰值,为(12.2±2.3)pA;L-钙通道特异性阻断剂nifedipine(10μm)可以完全阻断所记录的钙电流。GABA受体阻断剂PTX(100μm)能够明显阻断实验组除极时诱发的外向电流。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Cm和EI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SNB大鼠双极细胞L-钙通道电生理特征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其向下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这可能是导致CSNB发病的机制之一。
陶冶郭群王蕊蕊曹发乐安晶谢蓓张磊张作明
关键词: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电生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