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89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专利
  • 33篇期刊文章
  • 18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语言文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绣线菊
  • 6篇细胞
  • 6篇木脂素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羟基
  • 5篇柳叶
  • 4篇炎性
  • 4篇炎性细胞
  • 4篇炎性细胞因子
  • 4篇鹰嘴豆
  • 4篇生物传感
  • 4篇生物传感器
  • 4篇受体
  • 4篇受体3
  • 4篇双水相
  • 4篇双水相体系
  • 4篇水相
  • 4篇瞬时感受器电...
  • 4篇总木脂素

机构

  • 88篇青岛大学
  • 2篇吉林省中医药...
  • 2篇山东大学齐鲁...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省青岛疗...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88篇刘洋
  • 37篇刘小红
  • 33篇王威
  • 21篇高华
  • 18篇韩立春
  • 15篇刘坤
  • 12篇师海波
  • 7篇王威
  • 6篇董方言
  • 6篇郭慧玲
  • 6篇李爱芹
  • 5篇刘广伟
  • 5篇闫玉芬
  • 4篇王宗花
  • 4篇曲政海
  • 4篇姚慧丽
  • 4篇王克威
  • 4篇程坤
  • 3篇孙艳
  • 3篇李国梁

传媒

  • 5篇中草药
  • 4篇青岛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医疗管理...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大众标准化
  • 1篇中国档案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办公室业务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企业改革与管...
  • 1篇中国医院
  • 1篇Journa...
  • 1篇科技风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现代语文

年份

  • 5篇2024
  • 10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3篇2020
  • 14篇2019
  • 11篇2018
  • 6篇2017
  • 1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苏叶抗高尿酸血症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苏叶抗高尿酸血症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有效部位以紫苏叶为原料,经水提取、浓缩、醇沉、减压回收乙醇得提取物,提取物经正丁醇-水液液分配得正丁醇分离部位,正丁醇分离部位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该有效...
王威韩立春师海波刘小红刘洋
柳叶绣线菊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柳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柳叶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3,5-双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烷-3′,4,9,9′-四醇(1)、3β-乙酰基熊果酸甲酯(2)、3β-乙酰基齐墩果酸甲酯(3)、羽扇豆醇(4)、β-香树脂醇(5)、(7R,8S)-5-甲氧基二氢脱氢双松柏醇(6)、8-羟基-7′-表松脂醇(7)、8-羟基松脂醇(8)、fraxiresinol(9)、(+)-africannal(10)、(+)-南烛木树脂酚(11)、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化合物6、7为首次从绣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人工产物。
颜世达姚慧丽张英华高华刘坤刘洋董方言王威
关键词:三萜木脂素
一种实验室专用鲜花生清洗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专用花生清洗装置,其箱体内分为上部进出料区,中间清洗区,下部沉淀区,在进出料区下部开设进出料口,用于清洗筐的取出或放入,清洗筐底部与托板通过自锁装置固定连接,清洗区中部固定安装一清洗槽,清洗槽底部与...
颜冬云崔玉照王文昊孙伟谭慧婷杨羽刘洋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对首次接受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的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
刘洋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死亡率
文献传递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被引量:16
2019年
信息化技术在实现精细化管理方面发挥出日趋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依托信息化建设构建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门诊环节质控管理考核体系,在推进医院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满意成效。文章详细介绍了我院在门诊预约、医师出诊及门诊病历质控管理等方面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的门诊精细化管理体系,实行了质控信息的自动提取,大幅提升了门诊管理效能,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化医疗质量管控模式有效促进了门诊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刘广伟王振虹曲政海刘洋郭慧玲宗金宝闫玉芬李爱芹
关键词:信息化
高校教学档案的有效管理及利用探究被引量:3
2022年
本文从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收集、数据库及集成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探究高校教学档案的有效管理;从如何发挥教学档案对高校各类评估的支撑、凭借教学档案促进教学持续性改进、强化教学档案的编研等途径进一步探究高校教学档案的有效利用。
王晓辉张永进刘洋武旻华高金宁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有效管理
乏血供与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表现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乏血供与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 Endocrine, pNEN)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NEN的16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或(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动脉晚期病变强化程度为标准,将病变分为乏血供与富血供病变;重点观察病变位置(头颈、体尾)、数目(单发、多发)、形态(类圆形、不规则形)、最大径、病变的密度、信号特点及增强特征,有无囊变坏死、脂质、钙化、包膜是否完整、胰管是否扩张(>3 mm)、胰体尾部萎缩、是否有恶性征象(侵袭邻近组织器官、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乏血供与富血供pNEN在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存在内分泌功能、病灶形态特征、病理分级方面的差异。结果:乏血供与富血供pNEN在部位、数目、形态、边界、包膜、囊变坏死、出血、钙化、脂质、胰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萎缩、恶性征象(病灶侵袭邻近组织器官、淋巴结转移)、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信号、T1预扫信号相对强度、病灶延迟期增强百分比及动脉晚期、延迟期增强指数)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病变功能状态(p χ2 = 19.678, p χ2 = 7.063, p = 0.029)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乏血供与富血供的pNEN在CT、MRI征象上大致相同,乏血供pNEN更常表现为病变最大径较大、T2WI信号及DWI信号更低、病灶动脉晚期、实质期强化程度低,并易出现肝转移,且病理分级为G3级神经内分泌肿瘤或神经内分泌癌;通过认识pNEN影像学表现,有助于病变治疗前的准确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冯莹许伟白旭窦菁菁刘洋苗春萌孙付明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
Akt2与HBV DNA水平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Akt2基因与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探究HBV DNA对Akt2表达的影响;构建并评价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在人HepG2.2.15中的基因沉默效应及沉默后乙肝患者中HBV...
刘洋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载量基因沉默荧光定量检测
柳叶绣线菊茎枝抗类风湿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柳叶绣线菊茎枝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有效部位以柳叶绣线菊茎枝为原料,经60%乙醇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得提取物,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总木脂素苷有效部位。该有效部位中(+)‑...
王威董方言刘小红韩立春师海波刘洋
文献传递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鹰嘴豆油提取工艺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鹰嘴豆油6#溶剂提取工艺,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鹰嘴豆油6#溶剂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自变量,以提取量和过氧化值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以达到高度显著水平,而失拟项不显著;在提取量响应面分析中,一次项、交互项和二次项中的提取温度和液料比极为显著;在过氧化值响应面分析中,一次项和二次项中的提取时间极为显著。为检验响应面法预测的可靠性,在最佳平衡提取工艺条件,即在提取温度为62.1℃,提取时间为2.13h,料液比为6.9∶1,鹰嘴豆油提取量为3.477 6g/100g,过氧化值为1.54mmol/kg的条件下,进行三批放大工艺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鹰嘴豆油提取量分别为3.464 7,3.471 9,3.467 3g/100g,过氧化值分别为1.57,1.52,1.54mmol/kg,该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的鹰嘴豆油提取工艺可行。该研究为鹰嘴豆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伦参考。
程坤王威刘小红姚慧丽高琪刘洋高华
关键词:鹰嘴豆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植物油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