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刚

作品数:24 被引量:16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蛋白
  • 7篇精子
  • 6篇克隆
  • 6篇基因
  • 5篇精子发生
  • 3篇蛋白表达
  • 3篇原核表达
  • 3篇睾丸
  • 3篇基因克隆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多克隆
  • 2篇多克隆抗体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药性分析
  • 2篇弱精
  • 2篇筛查分析

机构

  • 23篇中南大学
  • 1篇益阳市中心医...

作者

  • 23篇刘刚
  • 15篇卢光琇
  • 4篇李维娜
  • 3篇邢晓为
  • 3篇史秋雯
  • 3篇朱复希
  • 2篇傅俊江
  • 2篇李麓芸
  • 2篇邱庆明
  • 2篇莫亚勤
  • 2篇熊紫薇
  • 1篇苗聪秀
  • 1篇朱文兵
  • 1篇刘上峰
  • 1篇戴灿
  • 1篇贾苗苗
  • 1篇朱莉
  • 1篇杨梦月

传媒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Journa...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ABA)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56株ABA分离鉴定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依据CLSI 2008-2009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某院ABA分离率居前5位的临床科室依次为ICU占24.6%、脑外科15.6%、呼吸内科13.3%、肿瘤科12.0%、血液内科10.2%;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最高,达69.9%;ABA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8.2%。结论应重视对多药耐药ABA的监测与控制,预防AB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刘刚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
β-Crosslaps和PINP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效能评价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评价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和总骨[型前胶原N端肽(PINP)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法 69例50~70岁绝经后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MD),依据T评分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进行诊断。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将69例妇女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健康组。测定所有妇女PINP和β-Crosslaps及雌二醇(E2)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建立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价β-Crosslaps和PINP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用β-Crosslaps诊断绝经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最佳分界值为0.995ng/mL,敏感性为78.0%,特异性为82.1%;用PINP诊断绝经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最佳分界值为34.5 ng/mL,敏感性为65.9%,特异性为85.7%。结论β-Crosslaps和PINP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是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较理想指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显示,β-Crosslaps比PINP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刘刚卢光琇
关键词:胶原
小鼠DNAJB13与HK1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小鼠DNAJB13与HK1是否具有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双酶切连接方法构建p GEX-4T-1/Dnajb13原核表达载体,测序验证;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GST-DNAJB13表达,采用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蛋白和鉴定;提取小鼠睾丸蛋白,采用GST pull down检测DNAJB13与HK1是否具有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 GEX-4T-1-Dnajb13重组质粒,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一致;转化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37℃,IPTG浓度1 mmol/L诱导下高效表达融合蛋白;GST pull down检测结果阳性,显示DNAJB13与HK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在小鼠睾丸中,DNAJB13与HK1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参与精子形成和精子运动。
杨梦月熊紫薇李维娜贾苗苗刘刚
关键词:重组质粒GSTPULLDOWN精子发生精子运动
湖南汉族人群CTLA4基因+49G/A多态性与乙肝感染和乙肝源性肝癌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检测湖南汉族人群中CTLA4基因多态性(+49G/A位点)分布情况,并探讨CTLA4基因多态性(+49G/A位点)与乙肝感染及乙肝源性肝癌(HC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对湖南149例HCC患者、15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65例正常人CTLA4基因+49G/A位点进行研究,同时结合HBsAg、HBeAg、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甲胎蛋白浓度分析此多态性与乙肝感染及乙肝源性HCC之间的关系。结果 HCC组中基因型分布为:GG型40.3%,AG+AA型59.7%;CHB组中基因型分布为:GG型50.0%,AG+AA型50.0%;对照组中分布为:GG型61.8%,AG+AA型38.2%。HCC组、CHB组和对照组中等位基因A和G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6%和55.4%、37.4%和62.6%、28.8%和71.2%。3组间两两比较,基因型频率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湖南汉族人群中CTLA4基因+49G/A多态性可能与乙肝感染和乙肝源性HCC的发生相关。
刘刚卢光琇
关键词:CTLA4单核苷酸多态性乙型肝炎
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RG2的分子克隆及其在隐睾中的表达特征被引量:3
2003年
从已获得的在隐睾和正常睾丸对照中表达量有明显差异的EST片段 (BE6 4 4 5 4 2 )入手 ,利用网上生物信息学克隆了SRG2基因全长 ,GenBank登录号为AF395 0 83。从小鼠睾丸cDNA文库中分离出该基因完整阅读框cDNA ,SRG2基因的cDNA全长为 10 88bp ,为编码 2 9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 335 79kD、等电点为 9 6 4的蛋白质 ,与人类同源基因TSARG2相似性为 78% ,而与其他已知蛋白质无明显同源性。RT PCR结果表明 :该基因只在睾丸中有高表达。应用新型的分子信标检测该基因在不同时期隐睾中的mRNA表达水平 ,发现该基因呈明显上调 。
刘上峰李麓芸莫亚勤傅俊江刘刚邢晓为卢光琇
关键词:隐睾凋亡分子信标
mTSARG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2010年
目的:构建小鼠mTSARG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小鼠精原细胞系GC-1,建立稳定转染mTSARG3的GC-1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技术(FCM)进行初步功能研究。方法:应用RT-PCR从小鼠睾丸cDNA文库中扩增mTSARG3的开放阅读框(ORF),并将PCR产物插入到pGEM-TEasy载体中测序验证。随后,经NotI和Hind III酶切后将目的片段进一步克隆到pcDNA3.1 Hygro(-)真核表达载体中。将经过测序验证的pcDNA3.1 Hygro(-)/mTSARG3表达质粒转染GC-1细胞,通过潮霉素筛选建立mTSARG3稳定转染的GC-1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TSARG3在稳定转染的GC-1细胞系中的表达;FCM观察转染pcDNA3.1 Hygro(-)/mTSARG3重组质粒)对GC-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 Hygro(-)/mTSARG3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转染的GC-1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mT-SARG3在GC-1细胞系中成功表达。进一步通过FCM检测分析发现,转染mTSARG3可促进GC-1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结论:mTSARG3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稳定转染重组质粒GC-1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体外研究mTSARG3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刘刚卢光琇
关键词:转染
不孕不育人群淋球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人群中淋球菌感染率及耐药现状。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淋球菌分离鉴定,鉴定为阳性菌株者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K-B)法,药敏纸片选用5种常用抗菌药物。结果不孕不育人群淋球菌的感染率为0.05%,其中男性不育人群淋球菌感染率为0.03%,女性不孕人群淋球菌感染率为0.06%;分离鉴定的淋球菌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的区别,菌株对四环素、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比较高,对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的灵敏度比较高。结论不孕不育人群中女性淋球菌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大观霉素可作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胡坚黄益飞刘刚
关键词:淋球菌感染率
抗缪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激素特征的关系及使用ROC曲线法评价AMH对PCOS的诊断价值。方法 576例PCOS患者血清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与503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进行对照。用SPSS绘制ROC曲线及统计分析。结果(1)PCOS组血清激素(中位数)AMH10.46 ng/ml、E2 40.92、LH 6.67、T 0.7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MH 3.65 ng/ml、E235.97、LH 6.45、T 0.48,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FSH 5.14明显低于对照组(6.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OS组AMH与T、LH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6,0.221,P<0.05);与FSH呈负相关(r=-0.113,P<0.05);与年龄、E2无明显相关;(3)以AMH诊断PC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面积的标准误为0.00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以AMH 6.99 ng/ml为PCOS诊断界值时,敏感性84%,特异性92%,诊断效能较高/价值明显高于E2、FSH、LH、T及年龄等其他指标。结论 PCOS患者血清AMH显著升高,其升高可能与激素紊乱和卵泡发育异常有关。
熊紫薇胡坚陈薪宇杨卫刘刚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ROC
精子发生相关新基因KLHL-10在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中突变筛查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精子发生相关新基因KLHL-10突变与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上不明原因的、非阻塞性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分别为11例、196例和118例)共325份外周血标本以及100份正常生育男性的外周血标本,抽提其DNA,采用PCR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及测序等手段对全部DNA样本进行KLHL-10基因的突变筛查。结果:在少精子症患者组及正常生育男性组中各发现1例及3例在1号外显子有C88→A的新的杂合突变,系同义突变;在少精子症患者组、弱精子症患者组及正常生育男性组中各检出3例、1例及4例在2号外显子有C424→A的新的杂合突变,也系同义突变;尚未发现有该基因的错义突变或微缺失。结论:KLHL-10基因错义突变或微缺失不是引起本组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该基因在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邱庆明刘刚李维娜史秋雯朱复希卢光琇
一个新的人类睾丸特异基因的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运用“数据库消减杂交”(DigitalDifferentialDisplay)方法筛选人类睾丸特异表达新基因 ,获得了有差异显示的代表新基因的克隆重叠群 ,挑选其中一个克隆重叠群HS .12 9794进行多组织RT PCR ,初步证实该重叠群在人睾丸中有高表达。然后从包含该重叠群的IMAGE克隆出发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快速克隆了一个人类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其全长 2 4 30bp ,开放阅读框为 6 76~ 12 4 8bp ,定位于 3p2 1 1,编码由 190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2 0 4 17 8Da ,等电点为 5 2 3的一个偏酸性蛋白质 ,该蛋白与已知蛋白质无明显同源性。克隆实验验证该基因阅读框完全正确 ,半定量RT PCR进一步显示该基因在人不同发育时期的睾丸及精子细胞中有表达 ,推测其可能与精子生成相关 ,暂命名为SRG5 (TestisSpermatogenesisRelatedGene 5 ,SRG5 ) (GenBank登录号 :AY2 2 1117)。SRG5基因的成功克隆表明 ,“数据库消减杂交”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是一种快捷高效的发现更多人类功能新基因的新策略。
李丹卢光琇傅俊江莫亚勤邢晓为刘刚
关键词:基因克隆睾丸组织特异表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