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发达地区创意产业网络的驱动机理与创新影响——以上海创意设计业为例被引量:40
- 2010年
- 内城新经济研究认为创意企业对网络组织更有依赖,但是对于网络的关键动力则众说纷纭。中国发达地区创意产业网络是否存在,其驱动机理在哪里?这正是研究初衷。以上海9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域,以创意设计业为研究对象,利用74份企业问卷和16家企业深度访谈采集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产业链分工协作仍然是网络驱动的重要逻辑,以人才、信息与知识流为核心的创意链正在形成。上下游企业协作有利于集体学习,它们之间的强联结对提高企业创意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然而从影响方式来看,关系内容远比关系强度更重要。"客户"和"高校"是地方网络的重要驱动主体,并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区位和创意能力。
- 朱华晟吴骏毅魏佳丽李伟付晶
- 关键词:创意设计创意产业网络组织
- 基于多重动力机制的集群企业迁移及区域影响--以温州灯具企业迁移中山古镇为例被引量:40
- 2009年
-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迁移通常被认为是企业优势延伸或再造的扩张型迁移,其动力来自于资源稀缺、要素成本上升、技术升级以及环境规制等多重压力,主要体现比较优势的思维逻辑。选择温州灯具企业迁移中山古镇一例,采取半结构式访谈,透析集群企业迁移的多层面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发达地区在要素价格上的差距并不显著,不足以导致非空间邻近的、大规模群体式外迁。迫于同质产品竞争的压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制约成为企业迁移的重要内在动力。开放的地方网络组织能够减少企业外迁的交易成本和潜在风险,地方行业自律机制及政府公共治理产生的正向集聚力或负向离心力,均影响到迁移决策过程。集群企业的迁移路径具有显著的集群指向性,这意味着,基于集体创新能力和集群治理效率的地区竞争优势构成企业迁移的外部推力或拉力。群体迁移短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产业空洞化甚至引致集群衰退,在增强迁入地集群效应的同时,也会对其原有的市场结构和创新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 朱华晟王缉慈李鹏飞李伟
- 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迁移网络组织竞争优势
- 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7
- 2014年
- 将1997-2012年划分为4个时段,采用ArcGIS与次序多元Logit模型分析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探讨住宿业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同演化关系,反映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特征。结果表明:①北京住宿业时空演化的向心集聚与离心扩散趋势并存,属于相对扩散;扩张表现出集聚特征与方向上的差异性;同心圆式、局部扇面式、廊道式、飞地式、填充式等扩张形式并存;②可达性、基本地价、空间集聚是住宿业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③城市化进程影响住宿业的区位转移,住宿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力量之一;④塑造城市结构的离心扩散作用增强,城市空间的异质性与复杂性增强。
- 闫丽英李伟杨成凤宋金平
- 关键词:住宿业影响因素
- 四川省不同行政层级城镇的人口迁移被引量:3
- 2015年
- 四川省作为中国第四大人口大省,区域内部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很大,人口在不同行政层级间的迁移导致不同层级人口增减不一。以市、县、小城镇三个行政层级为研究单元,研究四川省城区、县城、镇区人口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四川省各等级居民点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川东北、川南经济区,从各行政层级上看,城区人口比重较大,但规模等级结构较小且不完善;县城人口主要集中在10~20万和2~5万两个规模等级,空间上呈现东大西小的局势;小城镇镇区人口规模以1万以下为主。②成都平原、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城区人口比重大于镇区大于县城,攀西和川西经济区县城人口比重较大。从前期和末期比重的变化来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市区活力较大,且小城镇的增长快于县城;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小城镇和县城具有较大的人口集聚作用;攀西经济区县城对人口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川西经济区县城人口比重减少,镇区人口比重增加。③从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空间关系来看,平原和丘陵地区小城镇分布呈现倒u形特征,地形越复杂,小城镇分布越趋于均衡;不同地形区小城镇镇区人口增减不断波动,总体呈现在地形条件较好处,增长间隔大,地形起伏越大处,增长间隔越小的规律。
- 杨成凤韩会然李伟宋金平
- 关键词:人口迁移行政层级
- 中国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演变被引量:35
- 2015年
- 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基于中国835个省际边缘县域1992—2012年多年份人均GDP数据,从全国、地带和省区三个尺度探讨了中国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全国尺度上,省际边缘县域经济水平在1992、2002和2012年3个时间节点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有所增强,空间关联类型总体格局稳定,集聚特征明显,空间自关联类型的格局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扩散与经济梯度的空间转移;东、中、西三大地带尺度方面,地带内部省际边缘县域的差异大于省区间的差异且发展趋势一致,地带间的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和演化趋势具有显著的梯度性,地带间省际边缘县域的经济差异大于省区间的差异,三大地带省际边缘县域经济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中、西部地带有扩大趋势;省区尺度上,省际边缘县域与省区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差异显著增大,绝对差异的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可分为四种类型。在经济差异的形成机理方面,影响因素可以分为资源环境、历史基础、人文要素、区域政策等一般因子和空间近邻效应、省际边缘区位等特殊因子。
- 张学波杨成凤宋金平李伟
- 关键词:经济差异
- 皖江城市带区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研究
- 选取与皖江城市带联系密切的长三角16 个核心城市和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获取皖江城市带各市与这些城市公路客运联系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联系的网络特征,结合相互作用强度的现状及历年变化,预测皖江...
- 韩会然杨成凤李伟
- 关键词:社会网络皖江城市带
- 基于公私合作视角的城市创意产业公共治理——以北京工业设计业为例被引量:5
- 2011年
- 公私合作关系对西方城市内城新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北京工业设计业为例,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结构化问卷取得材料,分析在中国特定制度环境下公私合作对城市新经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联合企业及其它组织,推动工业设计业迅速成长。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是,在中国,地方政府通常居于主导地位,其它组织的话语权较少,但是可以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扩大政府公共治理的影响力。政府派出机构充当行政职能部门、行业中间组织、企业等多种角色,成为政府与其外部网络的连接点。因此,它可以被看作以单个项目建设为基础的公私合作制度或平台,有效提高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幼稚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协同效应。
- 朱华晟任灵芝付晶李伟
- 关键词:公私合作创意产业公共治理
- 论中国发达地区创意生产系统中的大学功能——以京沪创意设计业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当今大学对社会的影响不再局限于生产知识与培养人才,在地区持续繁荣和产业更新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上海、北京两地94家创意设计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在发达城市创意生产系统中的实际功能。研究表明,大学对创意经济响应迅速,受其专业发展与经费筹集等内部利益驱动,以及企业需求与政府激励等外力助推,大学不再是地方发展的被动参与者,它们可以作为新产业的驱动者。除了担当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智囊和人力资源库之外,大学还凭借其专业品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优势资源,通过提供资源与设施、师生创业,成为创意企业孵化器,其功能为其它机构难以替代。
- 朱华晟李伟付晶吴骏毅
- 关键词:创意产业
- 四川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4
- 2014年
- 应用统计分析与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四川省常住人口数量和密度分布的现状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四川省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较大。人口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的丘陵和平原县区;川西北和攀西经济区的少数民族县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皆较低;人口和经济的分布具有一致性。2四川省人口增长较快的区域为川西北经济区,其他主要集中在成都周边及几个地级市市区(或州首府)。人口密度变化的结论与人口数量变化结论具有一致性。3全局Moran指数不断减小,说明四川省的常住人口总体呈现分散趋势。局部Moran指数揭示了高—高类型区主要分布于成都周边和四川省东部川渝交界处,且逐渐从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向重庆方向不断延伸;低—低类型区主要分布于川西北经济区,且变化不大。
- 杨成凤韩会然李伟宋金平
- 关键词:人口空间自相关
- 我国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发展思辨被引量:11
- 2009年
- 创意产业园已经成为不少城市新的投资增长区。文章通过对京沪等地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开发模式与集聚动力,指出了园区发展在产业定位、引资方式、地产经济与土地产权等方面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市场、政府和开发商三方探讨其成因,继而提出创意产业园的改进策略。
- 朱华晟魏佳丽徐雪雅李伟
- 关键词:创意产业园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