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人脐带源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和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性状的差异,为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利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MSCs,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胎盘MSCs。传代培养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种不同来源的MSCs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两者表面标志物表达的差异,通过细胞周期和群体倍增时间测定比较两者生长增殖能力,体外成骨和成脂诱导比较其分化能力。结果胎盘MSCs和脐带MSCs为贴壁生长、形态均一的成纤维样或长梭形外观,两种细胞均高表达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胎盘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0.8 h,52.12%处于G0/G1期,脐带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39.5 h,57.50%处于G0/G1期,表明两者增殖能力旺盛,且无明显差异;两者在体外均可诱导分化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结论胎盘源MSCs具有与脐带源MSCs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两者均可作为临床治疗用细胞或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李艳琪王洪一姚尧张宇刘洋吴祖泽靳继德
- 关键词: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生物学标记
- 整合酶突变导致IN活性改变的分子机理
- HIV-1整合酶(Integrase,IN)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关键酶之一。由于正常人体细胞中没有IN的功能类似物,特异性作用于IN的抑制剂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因此,IN被认为是抗HIV药物研发的理想靶点。由于HIV-1逆...
- 张小轶邓冬杰刘洋
- 关键词:整合酶突变耐药机理
- 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被引量:9
- 2014年
- 背景: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取材方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足月妊娠分娩胎儿脐带,利用改良的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即将传统组织贴壁法中本应丢弃的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瓶中进行二次贴壁培养,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组织贴壁后第5-7天可见有梭形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第10天左右可形成明显的细胞克隆。将组织块转移到新培养瓶中继续培养,2 d后即可见有细胞爬出,细胞生长速度较快,5 d即可形成细胞克隆。传代后的细胞形态均一,呈成纤维细胞样的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高表达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细胞增殖能力旺盛,平均倍增时间为50 h左右,41.24%的细胞处于G2/S期。体外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二次贴壁培养出的细胞也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而且通过这种培养方法获得的原代间充质干细胞数是传统方式培养的2倍。
- 李艳琪王洪一姚尧刘晶晶徐潇张宇刘洋吴祖泽靳继德
- 关键词: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HPLC-ESI-MS/MS测定胰岛素硝基化修饰产物
- 2009年
- 糖尿病患者组织中存在过量表达的0NOO-及3-硝基酪氨酸(3-NT),ONOO-对胰岛素的硝化修饰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本实验采用HPLC-ESI-MS/MS及分子模拟法,研究了ONOO-与胰岛素反应的硝化产物、B链酪氨酸位点的硝化次序及硝化产物结构特征。
- 李敏张淑芬张娜刘洋钟儒刚
- 关键词:胰岛素修饰3-硝基酪氨酸
- 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提取的新方法被引量:5
- 2015年
- 背景:胎盘是获取间充质干细胞的理想来源,在干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中具有潜在广泛的用途,建立高效分离提取方法有助于其存储和临床应用。目的:分析组织绞碎加酶液消化法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绞碎加酶液消化法分离、富集胎盘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MTT法分析增殖能力,并采用诱导剂定向诱导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结果与结论:胎盘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稳定长期传代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11b、CD19、CD34、CD45、HLA-DR表达阴性。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跃,第3-5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经诱导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表明联合利用组织绞碎和酶液消化法可高效获取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可长期传代。
- 刘洋李艳琪王洪一吴晓冰荆永光徐潇姚尧张宇吴祖泽靳继德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酶消化细胞培养
- 细菌耐药性的拉曼光谱快速检测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目前,伴随抗生素滥用而诱发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临床上,快速检测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是快速诊断病因和“精准用药”的关键.然而,现行主流通用的培养法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振动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检测的优点,通过特定的光谱模式识别,在细菌检测、鉴别、分类、代谢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同时,纳米增强技术及仪器小型化的发展,为实现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的现场、快速、准确鉴别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对拉曼光谱的原理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围绕拉曼光谱技术在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张萍褚东辰陈可仁刘泳麟罗瑞鹤刘洋郑大威
- 关键词:拉曼光谱细菌耐药性抗生素
- 蛋白质-RNA对接中打分函数设计及RNA结合位点识别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分子对接是目前研究蛋白质-RNA相互作用与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打分函数的合理设计与分子结合位点的准确识别对成功预测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至关重要.结合小组的工作,对用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中所涉及2个关键性问题(即分子对接打分函数的设计和RNA结合位点的预测)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这两方面研究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李春华刘洋陆林马梦琳谭建军张小轶王存新
- 关键词:分子对接打分函数
- 肿瘤有氧糖酵解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5年
-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重要的标志特征。本文通过介绍恶性肿瘤细胞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等糖酵解过程中关键酶;PI3K/PKB、m TOR和AMPK等细胞信号转导途径;p53、c-myc和HIF-1等转录因子在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中的研究进展,进而深入了解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的潜在价值。
- 张凤娟张红胜刘洋
- 关键词:有氧糖酵解治疗靶点
-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转移侵袭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超过80%的恶性肿瘤患者最终死于肿瘤转移。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DNA羟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机制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肿瘤转移相关信号通路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研究进展。其机制的阐明有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刘洋杜光远李浒戴可晴张红胜
- 关键词:肿瘤肿瘤转移上皮间质转化
- 过氧化氢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建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衰老模型,探讨其衰老的相关生物学改变,从而为衰老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细胞模型工具。方法取新生胎盘组织利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获得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第3代细胞接种到培养皿。在完全培养基基础上分别加入终浓度100、200、300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培养2 h,处理结束后更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进行MTT、细胞周期分析、分化诱导实验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验证衰老MSCs模型的建立,应用RT-PCR法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p21、p5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μmol/L H2O2作用2 h,倒置显微镜下见MSCs形态较为宽大扁平;MTT光密度值显著下降,流式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周期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减弱;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16、p21、p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200μmol/L H2O2作用2 h可建立MSCs体外衰老模型,该模型细胞的生物学变化可能是由p16、p21、p53细胞周期蛋白的活性调节引起的。
- 刘洋刘洋吴晓冰荆永光李艳琪王洪一徐潇吴祖泽
- 关键词:胎盘衰老H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