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土钉墙支护破坏原因分析与控制
- 2004年
- 根据有关土钉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分析得出土体性质的改变、土与土钉之间相互作用被破坏、土钉自身强度不足和面层被破坏是引起土钉墙支护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讨论了土钉墙支护破坏的控制措施.
- 张海涛田水陈刚
- 关键词:土钉墙支护结构注浆方法抗拔试验
- 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项目财务评价研究——以汉口巴公房子为例被引量:2
- 2009年
- 经济评价是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历史建筑保护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财务评价作为经济评价中的一种,适用于小规模历史建筑保护项目。该文以汉口巴公房子为例,初步探讨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项目财务评价的相关内容。
- 周亚琦周均清陈刚
- 关键词:历史建筑财务评价
- 近代汉口街区与住居形态的文化考察1896~1938被引量:1
- 2016年
- 对于一个城市的考察或认知,先入感观往往是其空间物质形态的视觉感受,但深入后体验到的却是城市住居文化。住居的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呈现出某种潜在的互动联系,究竟是住居物质形态决定城市文化格局,还是原有文化重塑了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近代以来汉口住居的发展有着较为鲜明的社会发展历时性与地域空间识别性,其中住屋作为街区文化的物质载体强化了这种识别性;在考察近代汉口城市住居的过程中,发现多样的街区类型与住居形态形成不同的亚文化,以致构建了一种因果互动关系场所的"双向关联";有基于此,透过对建构在异质肌理形态上的住宅街区文化宏观特征分析、住居类型的文化分析,过渡到关注特定住居环境下人的"行为与心理范式"等社会文化范畴关联上,这对于当下住宅开发,乃至如何建设可识别的社区文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 陈刚陈刚
- 关键词:族群文化适应性
- 基于实证研究的历史街区复兴——以汉口原俄租界片区为例
- 2014年
- 城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然而原有的城市结构、空间、机能已很难适应日益膨胀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城市历史遗存的街区和建筑如何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课题。城市既要发展,又要很好地保存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做到保护与发展"双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基于实证研究基础上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运用。通过对原俄租界内历史街区的调研考察、实证研究,初步提出了城市设计导则层面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更新的原则,并以一个具体历史街区及建筑进行探讨。
- 陈刚
-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设计导则实证研究
- 从莫里斯到伊里亚——两种美学意识下的建筑观比较及其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该文通过对莫里斯与伊里亚两种迥异的美学意识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解读,阐释了不同时代背景的社会文化对美学意识的观念形成及其相互因果关系;归纳并论述了基于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两种建筑观对20世纪世界建筑创作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及其后续意义;探讨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发展阶段对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建筑创作所应思考的:关于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上的辩证启示。
- 陈刚陈刚
- 关键词:美学社会文化建筑创作
- 基于量化分析的近代城市历史环境研究--以汉口原俄租界为例
- 近代城市历史环境既往研究中偏重于定性分析上,在量化分析上则有所不足,以至于在历史环境,如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上难以做到客观完整。本文以汉口原俄租界的调研过程中所涉及的量化分析研究方法为例,阐释其效用以期引入对历史环...
- 陈刚李晓峰
- 关键词:城市历史环境研究方法汉口租界
- 汉口历史街区的基本范型及更新策略被引量:2
- 2006年
- 近代汉口是由旧市区与租界区平行发展而来的商埠城市,一个多世纪以来汉口历史街区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衰退与更新到再发展的历史过程。汉口历史街区范型表现为自由放任型、整体受控型、控制—放任叠合型。其空间形态分布表现为街道格局特点、丰富的节点空间、富有特色的城市标志、边缘系统的演进、区域的体验。功能置换,邻里交换,政府、企业收购,市场化,再开发是汉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与策略。
- 陈刚董晶李斌
-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规划
- 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下的住居形态研究——以街区肌理与界面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城市历史街区肌理往往通过其空间界面形态得到某种反映;而影响街区肌理及其界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即转型下的社会形态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街区空间肌理产生、界面形态形成、场所识别的内在隐含动因,故而对近代汉口住居街区肌理与界面的物质历时形态进行考察,以1890~1930年代的汉口社会发展时期为时间切片,通过对当时的市政建设、管理、以及住居开发模式等相关因素的文献与案例分析,试图解析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历史街区空间肌理模式及其界面的作用与影响,这对于当下同样处于急剧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的城市住居规划与建设、历史街区复兴与更新,以及探索地域社会形态与住居形式的互适性等人居环境创新思维的构建,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陈刚陈刚
- 关键词:社会形态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