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血液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采供血机构血液HBV筛查策略改进的探讨
- 2022年
- 目的探讨2种HBsAg血清学试剂检测结果S/CO同时处在50%~80%临界值(cut-off)之间的标本,应用罗氏MPX V2.0试剂进行血液筛查时,由混检模式改为单检模式的检测效果。方法使用罗氏MPX V2.0试剂对2018年至2020年某地无偿献血标本2种HBsAg血清学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混样反应性及拆分/单检结果循环阈值(Ct值)。结果2018年至2020年混样反应性结果Ct值在37.0以下时,其拆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情况分别为86.67%(26/30)、76.92%(20/26)、70.77%(46/65),Ct值在37.1以上时,其拆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情况分别为52.13%(49/94)、38.78%(19/49)、46.39%(45/97);近三年S/CO同时处在50%~80%cut-off之间的标本单检反应性结果Ct值均值分别为35.23、37.04、34.08,此类标本单检反应性结果Ct值在36.0以上标本占比此类标本检测总数的53.33%。结论2种HBsAg血清学试剂检测结果S/CO同时处在50%~80%cut-off之间的标本乙肝病毒载量较低;为降低乙肝病毒经血传播风险,对2种HBsAg血清学试剂检测结果S/CO同时处在50%~80%cut-off之间的标本应用罗氏MPX V2.0试剂进行血液筛查时,宜采用单检模式。
- 陈丹王芳张鹏飞郭新宇庄养林
- 关键词:血液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技术CT值
- 2015-2017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谷丙转氨酶与肝炎指标的分析及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调查江西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谷丙转氨酶(ALT)与肝炎指标的关联性,探讨ALT在无偿献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2017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检验科筛查的所有标本为调查对象,采用速率法检测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肝炎指标HBsAg和抗HCV,对肝炎指标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NAT)法为确证实验,利用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不合格率、ALT异常率和抗HCV阳性率在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61,P<0.05;χ2=23.52,P<0.05;χ2=47.09,P<0.05),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05);肝炎指标阳性组与阴性组ALT异常率在这三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9份肝炎指标阳性标本进行NAT检测,NAT阳性组和阴性组AL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8,P>0.05);对ALT在无偿献血中肝炎筛查价值进行ROC曲线分析,求得曲线下面积AUC为0.583,最佳临界值为22.5U/L,95%CI(0.497~0.669),此时灵敏度为41%,特异度为71%。结论在现行的血液筛查模式下,ALT在提示肝炎病毒方面的作用逐步减弱,ALT检测在无偿献血筛查中逐步失去应用价值。
- 王芳王芳庄养林张鹏飞张鹏飞苗燕平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ALT
- HIV血清学检测窗口期献血者追踪1例
- 2024年
- 近日,江西省血液中心血液检验科对血液样本进行病毒筛查时,发现1例HIV血清学检测阴性、HIV核酸筛查阳性的固定献血者。为了解该献血者HIV感染状态、血清学转化过程,经多次追踪检测和补充确认,最终确认该献血者为HIV-1感染病例。现将该病例追踪情况报告如下。
- 庄养林王芳张鹏飞李玉傅瑞芸余薇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窗口期献血者核酸检测
- 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分析
- 目的统计分析2017—2021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分布趋势,为制定更好的献血招募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唐山启奥9.0软件统计分析南昌地区近五年的献血人群人口信息特征及不同性别献血人群的不合格情况分析。采用一...
- 王芳张鹏飞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人口学特征
- 溶血、脂肪血及保存条件对HBV DNA、HIV RNA核酸检测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研究溶血、脂肪血、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血液HIV RNA、HBV DNA核酸检测(NAT)的影响。方法应用罗氏MPX V2.0试剂,分别于4℃、25℃、37℃及-30℃下进行保存的12~30倍试剂检测下限(LOD)浓度的HIV RNA、HBV DNA标本,对所有标本于4 h、1 d、2 d、3 d、1周及4周后,采用6混样模式进行NAT检测;对含终浓度为2~5倍LOD的HIV RNA、HBV DNA标本的6组溶血标准样本[血红蛋白(Hb)浓度分别为97、34、17、8、5及3 g/L]、5组脂肪血标准[三酰甘油(TG)浓度分别为7.93、3.80、2.63、1.83及1.49 mmol/L]、1组无溶血正常三酰甘油浓度(Hb及TG浓度分别为0 g/L、0.95 mmol/L)的对照样本进行NAT检测。结果在25℃及以下温度保存4 h至4周,HIV RNA、HBV DNA检测循环阈值(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在37℃条件下保存,3 d及1周检测Ct值分别与4 h、1 d、2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浓度为97 g/L时HBV DNA和HIVRNA均未能被检出,当Hb浓度<34 g/L时,HBV DNA、HIV RNA检测Ct值分别与其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7.93 mmol/L时,HIV RNA、HBV DNA各组检测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罗氏MPX V2.0试剂检测的HIV RNA、HBV DNA标本,在25℃及以下最长可以放置4周;Hb<34 g/L以及TG≤7.93 mmol/L时,对罗氏MPX V2.0试剂检测HIV RNA、HBV DNA没有显著性影响。
- 庄养林熊丽红张鹏飞王芳陈丹
- 关键词:血液保存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溶血脂肪血
- miR451a与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miR451a与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关系,为OBI的鉴别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25003份,通过血液筛查检出OBI感染者。同时选取40例HBsAg双试剂反应性样本(S/CO>3.0)为阳性对照组,40例健康献血者为阴性对照组(正常组)。检测各组的血浆miR451a水平,同时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指标,并分析miR451a与OBI的关系。结果:125003份血液样本中54例判定为OBI,OBI感染率为0.043%(54/125003)。与正常组相比,OBI组、阳性对照组血浆miR451a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但OBI组、阳性对照组血浆miR451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HBV DNA载量、TBil、ALT、AST水平均高于OBI组、正常组(P<0.05);OBI组与正常组血浆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血浆miR451a可鉴别OBI者与健康者,且曲线下面积为(AUC)=0.904(95%CI:0.829-0.978);但血浆miR451a较难鉴别OBI者与HBsAg反应者。结论:血浆miR451a可作为HBV感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辅助鉴别HBsAg无反应性献血者的OBI。
- 刘强余薇王芳
-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偿献血
- 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献血者血清学特征及分子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献血者中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学特征,探讨HBV S区基因突变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免疫逃逸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175583名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ELISA/NAT检测,再结合HBV血清学标志物试验确认OBI标本,运用巢式PCR扩增HBV S区并进行测序,使用MEGA 7.0软件进行比对研究。结果共检出82份OBI标本,检出率为0.046%(82/175583)。不同性别献血者标本的OBI检出率无差异(P>0,05),45~54岁年龄段献血者标本的OBI占比(39.02%)最高。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为HBcAb阳性率最高(52.44%)。对12份OBI标本HBV DNA测序分析发现B基因型2份,C基因型10份。对12份标本HBV S区进行巢式PCR发现氨基酸存在T47K、I126S、P127H等基因突变。结论NAT可减少甚至避免OBI引起的输血风险。OBI献血者C基因型中T47K、Q101R高频氨基酸突变可能造成免疫逃逸,致HBsAg检测阴性。
- 余薇王芳刘强
- 关键词: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
- 2015~2018年某地学生人群献血情况分析
- 目的 分析某地学生人群献血情况,为制定适宜的高校献血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地2015年到2018年大学生献血情况,统计学生人群献血率以及五项献血指标不合格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
- 王芳熊丽红
- 关键词:无偿献血
- 血站系统血液筛查新旧模式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先统计旧模式的血液检测情况,后统计新模式的血液检测情况,并对数据进行SPSS卡方检验。新旧模式的各项不合格率比较后,HBsAg、HCVAb和NAT三项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TPAb和HIVAb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站实验室血液筛查,仅用两遍血清学检测,仍然存在残余风险,孕育而生的新血筛模式可在血清学阴性的标本中继续筛查出隐匿性HBV,进一步保障血液质量安全。对于新的检测模式,我们实验室人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以此发挥检测模式对血液安全的最大能效。
- 王芳熊丽红
- 关键词:ELISANAT不合格率
- 标本因素及保存条件对HCV RNA检测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溶血、脂肪血、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HCV RNA检测的影响,确认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正确采集、处理及保存的关键控制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法,采用混样检测+单检的检测模式,对在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或甘油三脂下以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后的HCV RNA标本进行检测,对检测的Ct值进行分析。结果小于7.93mmol/L的不同浓度甘油三脂对HCV RNA检测没有影响(P>0.05),血红蛋白浓度为97g/L、34g/L、17g/L以及8g/L时,其对HCV RNA检测均有影响(P<0.05),当血红蛋白浓度小于5g/L时,其对HCV RNA检测均无影响(P>0.05);保存温度在-30℃下4周内,其检测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于37℃条件下,4h内保存的HCV RNA标本检测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保存72h内,HCV RNA标本检测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的条件下能保存48h(P>0.05)。结论甘油三脂浓度小于7.93mmol/L对HCV RNA的检测没有影响,血红蛋白浓度大于8g/L时会影响HCV RNA的检测,用于HCV RNA检测的标本在4℃保存时最好在72h内完成检测。
- 庄养林熊丽红张鹏飞王芳陈丹施桥发
- 关键词:核酸检测技术CT值溶血脂肪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