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全球变暖东北区域响应对吉林省旅游业的影响
- 利用东北地区1961-2002年80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其与吉林省旅游人数的年际变化相关.结果表明;吉林省1981-1998年旅游人数与东北地区80个气象观测站的同期年平均气温的脉动值(滤去3年滑动平均值)呈显著的正...
- 刘平廉毅曹玲刘刚
- 关键词:旅游业全球变暖
- 文献传递
- 强化公共气象服务理念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
- 2009年
- 气象科技服务作为气象事业和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和使气象科技融入社会、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通过积极开展特色服务,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向规模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我们也看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支撑等严重制约着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与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 姚国友刘刚
- 关键词:气象服务气象科技服务气象事业
- 亚洲阻塞高压分类及其与东北冷涡活动和东北夏季低温的联系
- 利用1948 ~2009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 500hPa高度场逐日再分析资料,按照通用的阻塞高压天气学定义,采用机器自动识别方法,检索和分析近62a亚洲夏季阻高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共统计到1337个阻塞高压个例...
- 刘刚沈柏竹廉毅李尚锋曹玲刘平
-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东北冷涡
- 夏季鄂海阻高活动天数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征兆分析
- 利用1951009年NCEP/NCAR高度场月平均资料、全球海表温度月平均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东北地区24站逐月温度资料、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东阻)活动天数等数据,采用相关和奇异值分解分析(SVD)方法,分析夏季(6...
- 杨旭刘刚廉毅尚博
- 关键词:海温
- 文献传递
- 夏季亚洲阻塞高压识别及其对中国东北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不同再分析资料对比被引量:5
- 2019年
- 基于阻塞高压(阻高)客观识别方法,利用1979—2016年夏季(6—8月)NCEP-Ⅰ、NCEP-Ⅱ逐日再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以D类(130°—160°E)阻高为例,讨论其对6月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NCEP-Ⅰ和NCEP-Ⅱ再分析资料对阻高活动天数、发生频次及年代际变化的识别结果差异较小,而ERA-interim与前两种资料的结果差别较大。3种再分析资料下,夏季各类阻高活动天数均与500 hPa高度场存在相应的显著相关区,且形态相近。但前两种资料对于各类阻高的表征结果较为一致,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各类阻高面积和范围的表征偏小。6月D类阻高活动日数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关系密切,D类阻高活跃年,大气环流以经向型为主,东北地区低层低温、暖平流,高层高温、冷平流的结构指示大气层结不稳定,且东北上空为异常低压环流控制,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6月东北地区出现低温多雨天气。鄂霍次克海地区是6月罗斯贝波的重要来源地之一,而6月D类阻高的形成可能与海-陆温差有关。
- 刘刚刘刚廉毅
- 浅议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
- 气象节目主持人作为天气预报节目的形象代言人一直备受关注。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用声音叙述节目内容,而是整合"声音、形体、情感、内涵"等诸多要素来表达内容与情绪。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成为影响节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针...
- 曹玲刘刚
- 关键词:气象节目主持人气象知识身体语言
- 文献传递
- 初夏东北地区冷涡降水“累积效应”被引量:11
- 2017年
- 采用1960~2012年5~6月中国东北地区实况降水资料,依据东北冷涡活动客观识别方法,研究东北冷涡活动对东北地区初夏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5~6月每次东北冷涡过程维持时间以3~7天为主,且具有频发特征,东北冷涡降水累计量占总降水量的62.5%,给出冷涡降水月强度指数,与同期月降水量年际变化具有很好一致性;东北地区初夏降水与东北冷涡降水EOF分解主要模态十分相近,前两个模态分别为全区一致和东北、西南降水相反分布,各占方差贡献的46.8%与42.7%。冷涡降水具有显著"累积效应",该累计效应可总体反映初夏东北地区降水异常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东北冷涡活动的气候学特征。
- 刘刚刘刚封国林秦玉琳曾宇星杨旭
- 关键词:东北冷涡降水指数初夏降水EOF
- 5—6月东北冷涡持续活动及强度特征被引量:8
- 2016年
- 利用1960-2012年5-6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基于冷涡经典定义,采取客观识别方法检索东北冷涡活动过程,根据东北冷涡活动时空变化特征给出东北冷涡持续活动过程标准,通过冷涡强度指数进行定量化分析,该指数对冷涡持续活动过程具有较好表征意义。冷涡活动强对应5月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和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动频繁。通过强弱指数年合成,得到6月强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深厚,集中于对流层中高层,冷心结构明显,具有一定大气斜压特征;高层存在冷中心,低层有冷空气活动,中高层西风带呈明显的上游分流和下游汇合特征,分汇流之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偶极子阻塞形势;弱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浅薄,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冷心结构不明显,不存在阻塞形势。
- 刘刚王宁刘刚王宁秦玉琳姚瑶
- 关键词:东北冷涡强度特征
- 夏季鄂海阻高活动天数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征兆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1951~2009年NCEP/NCAR高度场月平均资料、全球海表温度月平均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东北地区24站逐月温度资料、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东阻)活动天数等数据,采用相关和奇异值分解分析(SVD)方法,分析夏季(6~8月)东阻活动天数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征兆,结果表明:夏季东阻活动天数年际变化阶段性明显,21世纪以来不仅处于强盛后期明显下降趋势阶段,而且年际变率显著增大;夏季东阻活动天数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及东部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春季至夏季赤道东太平洋(NINO3区)SSTA(特别是1977~2009年)呈El Ni?o位相是夏季东阻活动的最重要强迫源,当赤道东太平洋为El Ni?o状态,以及阿拉伯海与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为暖海温时,夏季东阻活动天数偏多;与夏季同期大西洋海温的SVD1模态表明,当大西洋海温SSTA整体上处于冷(暖)位相分布时,东阻活动天数偏少(多);夏季东阻活动天数与春季NPO和极涡面积指数相关存在着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1~1976年,夏季东阻活动天数仅与春季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亚洲极涡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1977~2009年,不仅与春季极涡面积指数呈正相关信号消失,而且,1951~2009年与春季NPO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信号,在此期间也迅速减弱消失。
- 杨旭刘刚刘刚廉毅
- 关键词: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