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单倍型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基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乙酰基转移酶
  • 1篇人晶状体
  • 1篇肉质
  • 1篇肉质性状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转移酶
  • 1篇酰基转移酶

机构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江苏省计划生...
  • 1篇南京市畜牧家...

作者

  • 3篇张静
  • 2篇吴秋月
  • 2篇李卫巍
  • 2篇许晓风
  • 2篇张双全
  • 2篇夏欣一
  • 2篇蒋卫军
  • 2篇周青
  • 1篇张翠
  • 1篇金邦荃
  • 1篇薛春燕
  • 1篇赵丹璐
  • 1篇崔英霞
  • 1篇安丽梅
  • 1篇卢珊
  • 1篇曹进
  • 1篇李伊
  • 1篇曹芳

传媒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一家系晶状体蛋白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家系的晶状体蛋白(CRYAB)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白内障的关系。方法收集该家系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标本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及DNA测序对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患者的23个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并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用Prot Scale和Prot Param在线软件比较分析野生型和突变型αB-晶状体蛋白结构与功能,结合患者临床数据和裂隙灯照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家系中所有患者8~10岁开始出现视力下降,均在晶状体后极存在单一且界限清晰的混浊,直径0.5~3 mm。DNA测序证实患者携带全新的CRYAB杂合错义突变(c.59C〉G),导致氨基酸P20R的改变。该家系中健康人和200例体检健康者未发现此突变,排除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可能。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P20R突变改变了αB-晶状体蛋白的生化性质。结论从一个家系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中发现了CRYAB杂合错义突变(c.59C〉G,p.P20R),此突变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
张翠张静蒋卫军李天赋周青安丽梅李卫巍吴秋月崔英霞薛春燕张双全夏欣一许豪勤许晓风
山猪MYF5基因SNPs及其形成的单倍型对部分肉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多个SNPs共同作用对肉质产生的作用,采用PCR-SSCP技术首次对杂种及纯种山猪的MYF5的全部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SPSS statistics 16.0分析单个SNP及SNPs组成的单倍型对部分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个外显子内检测到2个SNPs,即955 bp处的A→C的突变,形成2种基因型(AA型和AC型),1 038 bp处的G→C的突变,形成2种基因型(GG型和GC型),2个突变位点均未发现纯合的突变型;A/C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影响显著(P<0.05);A/C和G/C突变位点单独对剪切力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组成的单倍型M-S(2个位点均突变)对剪切力影响显著(P<0.05),表明2个突变位点的互作会产生出新的遗传效应。3种单倍型AG、A-S和M-S在纯种山猪与杂种山猪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M-S单倍型不仅对蛋白质的影响显著(P<0.05),对剪切力的影响亦显著(P<0.05)。
赵丹璐卢珊张静金邦荃章熙霞许晓风
关键词:单倍型
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男性不育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NAT2)的rs1799930和rs179993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南京地区男性不育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636例特发性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20~44(28.45±4.38)岁;442例有生育史的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1~35(28.30±3.46)岁。取外周静脉血,用Sequenom Mass Array技术检测这2个位点的基因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单倍型分析2个位点连锁效应和4种基因型组合与男性不育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精子浓度[(32.32±45.49)×10~6/ml vs(72.77±45.21)10~6/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15.29±5.06)%vs(42.02±9.04)%]、卵泡刺激素水平[(14.69±12.37)U/L vs(4.72±2.5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他参数病例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2个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种模型中均与男性不育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单倍型分析表明,rs1799930和rs1799931存在连锁效应(D'=0.998,r_2=0.05),但4种基因型组合与男性不育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NAT2基因的rs1799930和rs179993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该位点与男性不育具体关系有待更大样本量加以证实。
蒋卫军刘帅妹曹芳张静倪梦霞周青朱培冉李卫巍吴秋月曹进李伊夏欣一张双全
关键词:男性不育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