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RBAC的石油物探预算管理系统用户权限设计及实现
- 2021年
- 用户权限管理是指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它是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BAC)与石油物探工程预算业务流程相结合,实现分配直观、操作简单、扩展灵活的用户权限管理。
- 李涛陈鸿
- 关键词:用户权限
- 北天山前陆盆地前缘西湖背斜带第四纪褶皱作用被引量:1
- 2020年
- 西湖背斜带属于北天山前陆盆地最前缘的第四排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前人对西湖背斜带的第四纪活动尚无系统研究。文中对5条横穿背斜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译,结合地表地质地貌的发育特征,对褶皱类型、生长机制、褶皱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变形量等进行了研究。西湖背斜的EW向变形长度>47km,其中隐伏区的变形长度>14km,地表出露区的最大变形宽度约为8.5km。西湖背斜内部连续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在其北部发育一个变形幅度较小的背斜(西湖北背斜)。西湖背斜是以翼旋转方式变形的滑脱褶皱,其缩短量在地形高点附近约为(1070±70)m,向W递减至(130±30)m,向E快速递减至(650±70)m;因外部物质涌入或内部物质流出导致其盈余面积为-0.34~0.56km^2。通过横穿西湖北背斜的2条地震反射剖面(剖面A、B)计算其平均缩短量为(60±10)m、(130±40)m,由外部物质流入导致的盈余面积为0.5km^2、0.74km^2。地震反射剖面在背斜两翼均发育生长地层,生长地层的起始位置在背斜地表出露区的东段位于地下1.9~2.0km处,在背斜西端隐伏区位于地下3.7km处。地震反射剖面成像结果(剖面D、E)显示,在地下3.3km处可见上覆地层超覆在西湖背斜之上,而上覆地层基本未发生变形,表明该段背斜已不再活动。
- 王浩然陈杰陈杰李涛李涛
- 关键词:北天山地震反射剖面生长地层
- 大通径膨胀管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普通膨胀管存在壁薄、承载能力差等问题,并制约本体的膨胀幅度,是限制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大通径膨胀管技术,将膨胀工具外置于膨胀管,利用液压缸作为动力,能够进一步提高膨胀幅度、降低膨胀压力。以114mm×5mm膨胀管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膨胀管结构相比,大通径膨胀管技术能够在相同膨胀率条件下降低膨胀压力30%;大通径技术无需悬挂橡胶,膨胀管与套管之间为全段金属密封,进一步提高膨胀管悬挂力。新技术简化了膨胀管加工工艺,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 陈强高向前李国芳李益良李涛韩伟业
- 关键词:大通径液缸
- 侧钻水平井膨胀套管完井新技术被引量:18
- 2010年
- 针对侧钻水平井完井过程中存在固井质量差、井筒内径过小、后续作业困难等问题,开发了侧钻水平井膨胀套管完井新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扩大生产套管内径,具有完井管柱坐挂和封隔2种功能。地面试验表明,膨胀套管完井管柱工艺设计合理,可以解决常规侧钻井完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管柱密封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效率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高向前李益良李涛张立新陈强韩伟业吴萌
- 关键词:膨胀套管侧钻水平井封隔
- 膨胀管膨胀压力及承压能力分析被引量:20
- 2010年
- 针对膨胀管作业过程中出现膨胀压力过大,油管上提不及时导致的油管弯曲变形甚至发射腔破裂等问题,详细分析了膨胀管膨胀时的压力变化过程,并从理论和试验的角度,对膨胀压力以及膨胀管能够承受的极限压力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膨胀压力的峰值出现在膨胀锥经过膨胀管的密封装置处;密封装置在膨胀过程中经过单向膨胀和双向挤压2个阶段,此时应该上提油管避免憋压;膨胀管的发射腔处承压能力最弱。
- 高向前李益良李涛毕秀玲韩伟业陈强吴萌
- 关键词:膨胀管承压能力
- 膨胀管联接螺纹结构优化设计被引量:5
- 2013年
- 针对膨胀管偏梯形联接螺纹存在的抗拉力性能差、承压能力弱等问题,通过改进螺纹结构与承载面角度,对联接螺纹进行优化设计。ABAQUS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插槽结构能够提高螺纹段膨胀时的连续性,不会造成缩颈;-9°承载面能够限制母扣远离公扣的趋势,增加公扣与母扣螺纹膨胀时的协调一致性,降低残余应力,提高螺纹的抗外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结构能够明显提高螺纹的抗拉力和抗外压强度,对膨胀过程不造成任何影响,有利于提高膨胀管技术现场应用的可靠性。
- 陈强高杉李益良李涛韩伟业毕秀玲孙强
- 关键词:膨胀管螺纹抗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