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2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科技攻关项目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低速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解释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结构
  • 1篇松辽盆地
  • 1篇盆地
  • 1篇矿产
  • 1篇矿产资源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篇刘财
  • 2篇杨宝俊
  • 2篇刘洋
  • 1篇胡艳飞
  • 1篇王喜臣
  • 1篇李占林
  • 1篇王建民
  • 1篇付雷
  • 1篇刘国兴
  • 1篇王兆湖
  • 1篇冯晅
  • 1篇李世哲
  • 1篇于平
  • 1篇李勤学
  • 1篇刘万崧
  • 1篇唐建人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反射地震莫霍面的形态、三瞬处理结果及其地质解释被引量:19
2003年
概述了近年来用近垂直反射地震技术研究莫霍面的进展 .对在松辽盆地内进行的约 130 0km近垂直反射地震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解释 .得到松辽盆地内莫霍面埋深的一些特点 ,其中重要一条是沿依安—大庆—大安东一线存在 32km的等深线 ,其西侧莫霍面埋深明显大于东侧 .对典型剖面段的莫霍面震相进行瞬时信息的提取 .结果表明 ,利用三瞬信息可以补充原始剖面上莫霍面的解释 .并对与莫霍面有关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 .
杨宝俊李勤学唐建人刘财王建民王兆湖李占林冯晅于平李世哲刘洋付雷
关键词:地质解释松辽盆地
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的地震学特征与对矿产资源的动力控制作用被引量:18
2006年
利用东北地区1°×1°深至400km的三维Vp(km/s)值数据,选择互相垂直的2条有代表性的剖面,初步建立研究区构造圈、均匀层基本结构模型;利用8套沿不同经纬线的剖面Vp值分布,勾绘出研究区深至过渡层的结构模型谱;进一步综合得到研究区三维岩石圈结构模型。东北地区的B″层可能由3部分组成,即下部的低速带,中上部的中速、低速相间互层带和上部的增速带,B″层底界面是区分B″与B'″层的稳定的标志,上部的增速带速度与B'下部速度值接近,按照传统认识,那里是岩石圈底界面的位置,东北地区B″层顶界面形态可能存在不连续或剧烈变化的部位。B″层上中部的宽广的分布边界形态及其变化,可能反映软流圈对周围地球物质的同化熔蚀作用;软流圈物质上涌为固体矿产提供物源,也对油气矿产形成起加速作用。岩石圈结构是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它包含软流圈层对上覆地球物质的影响,并对油气、固体矿产存在一种动力控制作用。
杨宝俊刘财刘万崧王喜臣刘国兴刘洋胡艳飞
关键词:矿产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