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刚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冶金工程

主题

  • 4篇铜金
  • 4篇金精矿
  • 4篇浸出
  • 4篇精矿
  • 4篇含铜
  • 4篇含铜金精矿
  • 3篇浸出率
  • 2篇酸浸
  • 2篇
  • 2篇
  • 2篇
  • 1篇酸浸渣
  • 1篇铜形态
  • 1篇氰化
  • 1篇氰化浸出
  • 1篇金浸出率
  • 1篇焙烧工艺
  • 1篇

机构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4篇杨玮
  • 4篇王刚

传媒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黄金科学技术
  • 1篇有色金属工程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含铜金精矿焙烧-酸浸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某黄金冶炼厂采用焙烧—酸浸—氰化浸出工艺处理含铜金精矿.针对金、银浸出率偏低的情况,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酸浸酸度、酸浸时间和矿物粒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
杨玮王刚曹欢张凯
关键词:含铜金精矿焙烧工艺氰化浸出
焙烧酸浸渣中铜的形态对铜、金浸出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以某黄金冶炼厂含铜金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铜化学物相分析及浸出方法研究了焙烧-酸浸-氰化工艺处理含铜金精矿过程中焙烧酸浸渣中铜形态对铜、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铜金精矿焙烧酸浸及氰化浸出时,铜形态对铜、金浸出率有显著影响,当酸浸渣中氰化易溶铜(氧化铜、次生硫化铜)含量大于0.10%时,金浸出率降低.以原生硫化铜矿为主的含铜金精矿,适当提高焙烧温度、延长焙烧时间、增加初始酸浸酸度可有效降低酸浸渣中氰化易溶铜含量,提高铜浸出率,减弱其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杨玮曹欢张凯王刚
关键词:含铜金精矿铜形态酸浸渣浸出率
某含铜金精矿预处理过程中的铜、铁浸出
2018年
研究"硫酸化焙烧—酸浸—氰化"和"L-SX-EW"联合工艺处理含铜金精矿过程中,焙烧温度、酸浸酸度对铜、铁浸出率和酸浸液中Fe^(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化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1 h、初始酸浸酸度40 g/L、浸出液固比3∶1、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1 h条件下,铜、铁的浸出率分别为大于96%、21%,酸浸液中的Fe^(3+)浓度2.87 g/L。表明在不改变原有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焙烧温度和酸浸酸度两个关键工艺参数,可以达到提高铜浸出率的同时兼顾降低Fe^(3+)浓度的目标。
杨玮张凯曹欢王刚
关键词:含铜金精矿浸出
含铜金精矿焙烧——酸浸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某黄金冶炼厂采用焙烧—酸浸—氰化浸出工艺处理含铜金精矿。针对金、银浸出率偏低的情况,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酸浸酸度、酸浸时间和矿物粒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1 h,酸浸酸度为25 g/L,酸浸时间为1 h,-0.074 mm含量占90%的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金、银浸出率分别达到97.13%和67.56%,分别提高了6.87%和14.80%,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指标。
杨玮王刚曹欢张凯
关键词:含铜金精矿浸出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