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页岩
  • 4篇东南
  • 4篇川东
  • 4篇川东南
  • 3篇油气
  • 3篇五峰组
  • 3篇龙马溪组
  • 3篇储层
  • 2篇地应力
  • 2篇致密砂岩
  • 2篇砂岩
  • 2篇盆地
  • 2篇流体
  • 2篇流体包裹
  • 2篇流体包裹体
  • 2篇包裹体
  • 1篇地应力场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断裂韧度

机构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兰州城市学院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0篇李勇
  • 7篇邓虎成
  • 3篇唐建明
  • 1篇邵晓州
  • 1篇王峰
  • 1篇魏力民
  • 1篇张晓磊
  • 1篇陈浩
  • 1篇赵爽
  • 1篇徐庆龙
  • 1篇楚美娟
  • 1篇齐亚林
  • 1篇陈蓉
  • 1篇郭懿萱
  • 1篇张晓磊

传媒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元力学实验的深层页岩气储层脆性影响因素分析与定量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川南深层海相页岩塑性显著增加,现有单一脆性评价方法难以准确表征其可压裂性,严重制约了该区“甜点”优选和工程改造。以川南深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高温高压、断裂韧性及X射线衍射实验,开展了多种类型的页岩岩石力学性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量化了不同载荷条件下岩石破裂的形态特征,并以此为标准,进行了脆性影响因素分析及综合量化评价研究。研究认为川南深层海相页岩具有高弹性模量、较低的I型断裂韧度特征,其脆性性质主要受控于矿物组分、温压条件及页理发育程度,并通过裂纹分形维数量化了岩石破裂的形态特征,且在高石英矿物含量(>50%)、低围压(<20 MPa)、中低温(<60℃)及页理化程度较高条件下,实验结束后的样品试件分形维数较高,破裂裂纹以复杂劈裂与剪切复合裂缝为主,相应的脆性较高。通过归一化的岩石力学参数和应力—应变曲线的脆性指数与分形维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能够表征深层海相页岩脆性的综合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表征深层海相页岩脆性特征,且评价认为龙一段31小层脆性指数较高,为后期页岩气开发的主力目的层。
何建华李勇邓虎成唐建明王园园
关键词:断裂韧度岩石力学影响因素
深层页岩储层天然裂缝连通性表征及力学有效性分析——以川东南盆缘丁山—东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2024年
表征页岩储层天然裂缝连通性以及分析原位地应力控制下的力学有效性对于页岩气勘探及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以川东南盆缘丁山—东溪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综合钻井岩心观察、成像测井、三维激光扫描,明确了天然裂缝特征,表征和分析了其连通性和力学有效性。结果表明:天然裂缝以高角度剪切缝、层间滑移缝和层理缝为主,优势走向为NE和近EW向,未充填率约为9.7%,未充填缝主要存在于层间滑移缝和高角度剪切缝(>45°)中。通过成像测井的影像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丁山—东溪地区的天然裂缝类型及相互连通关系。裂缝网络的拓扑分析显示裂缝的平均连接数(CL)及分支平均连接数(CB)分别普遍低于2和1.5,表明缝网连通性较差,连通缝网主要存在于1~3小层且纵向的CL和CB值相差1~3倍,平面上丁山鼻状褶皱叠合区裂缝组系较多,连通性相对较好。研究区天然裂缝面的节理粗糙度系数(JRC)介于2.2~14.1之间,随黏土含量增加呈现为降低趋势。在原位地应力条件下,所有的天然裂缝均处于力学无效状态,其中在最小主应力较小和两向应力差较大的含黏土—黏土质页岩段(黏土含量>30%),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在30°~75°之间的低角度—高角度天然裂缝具有更好的力学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页岩储层裂缝精细建模和“甜点”预测提供借鉴。
李勇何建华邓虎成李瑞雪李厂曹峰曹红秀
关键词:川东南地应力
四川盆地HC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地应力评价及其在致密气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研究目的】四川盆地HC地区须二段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该地区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气藏,需要进行地应力精细评价来为后期纵向上压裂选层和平面上工程甜点区优选提出建议进而提高产能。【研究方法】基于25组声发射和13组差应变等实验测试分析,结合水压致裂、常规和特殊测井资料,进行地应力的精细评价,以期分析在致密砂岩储层中不同实验测试方法的适用性,查明有利于工程改造的层位和甜点区。【研究结果】实验测试结果表明HC地区须二段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50.77~75.65 MPa,均值为59.71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为45.37~54.31 MPa,均值为49.31 MPa;垂向主应力为48.11~65.62 MPa,均值为56.53 MPa。模拟结果表明储层内部应力隔层厚度和两向应力差异系数越小,越有利于压裂改造。通过对比小层间的三向应力关系,表明须二段处于走滑应力状态。HC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均质性较强,声发射测试结果误差较大,差应变测试结果与其他地应力大小解释结果具有更高一致性,故该测试方法更加适用于均质性较强的砂岩地层。【结论】结合地应力大小,纵向上建议选择隔层组合更有利的须二2亚段中上部为压裂目的层;且为了达到较好的体积缝网压裂改造效果,平面上建议避开两向应力差异系数较大的断层附近区域,应选择优质储层发育且水平应力差异系数相对较小的HC地区中部HC102-HC111井区。
何建华曹峰邓虎成王园园李勇徐庆龙
关键词:须二段四川盆地
深层页岩储层现今地应力场评价及其对页岩储层品质影响——以川东南永川五峰-龙马溪组为例
川南深层五峰-龙马溪页岩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现今地应力场频繁变化,目前缺乏针对深层页岩储层地应力场的系统评价,深层页岩储层现今地应力特征及其控制下的裂缝有效性和对储层品质影响尚不明确。以川东南永川页岩气区块为例,综合水压...
李勇何建华邓虎成
关键词:川东南地应力场
常压页岩储层优势岩相孔隙结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川东南林滩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为明确常压页岩储层优势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川东南林滩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定量表征了不同岩相的孔隙结构,并分析其主控因素及含气量差异性。结果表明:林滩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相可划分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S⁃H)、富有机质混合页岩相(M⁃H)、贫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C⁃L)和贫有机质混合页岩相(M⁃L);4类岩相孔隙主要为墨水瓶状或狭缝状,林滩场南部孔隙分布以介孔为主,北部则以微孔和介孔为主,S⁃H和M⁃H岩相的连通性优于C⁃L和M⁃L岩相;S⁃H和M⁃H岩相孔隙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其次为脆性矿物含量,C⁃L和M⁃L岩相孔隙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含量;裂缝是影响孔隙参数的重要外因,林滩场北部页岩储层纵向上的含气性优于南部,推测是由内部极其发育的裂缝所导致。分析认为裂缝导致的气藏调整、孔隙泄压是造成林滩场南北地区孔隙参数、含气量、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后续应注重裂缝和断层对其产能的综合影响。
李勇何建华邓虎成马若龙王琨瑜李瑞雪赵雅绮唐建明陈鑫豪
关键词:川东南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缓坡带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发育特征及沉积充填演化被引量:6
2016年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缓坡带新近系是以陆相河流沉积为主的地层,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寻找该类沉积中特征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以黄骅坳陷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已有的岩心、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1个超长期旋回层序、7个长期旋回层序和若干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馆陶组发育多断缓坡型层序地层模式,层序结构为仅保留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非对称型,沉积充填以切割叠置的辫状河砂体为主;明化镇组发育稳定缓坡型层序地层模式,层序结构为上升半旋回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完全对称型,沉积充填为泥包砂的曲流河沉积。层序发育早期的多断坡折带内侧辫状河复合砂体是研究区新近系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陈蓉王峰李勇
关键词:河流相层序特征沉积充填缓坡带
川东南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压力演化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川东南林滩场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具备较好的勘探开发条件,查明该层系古流体压力演化对揭示页岩气成藏及逸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构造裂缝和流体超压裂缝脉体为研究对象,综合阴极发光观察、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分析及盆地模拟等技术手段查明该地区的古流体压力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林滩场地区经历了常压、微超压—常压、超压、泄压4个阶段,其中超压主要来源于生烃作用,泄压主要由页岩气逸散导致,且使气藏泄压54%。(2)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底部的裂缝存在两期脉体充填。第一期形成于沉降埋深阶段,时间在131~118 Ma,形成温度介于178~205℃,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为105.6~119.8 MPa;第二期形成于构造抬升阶段,时间在25~18 Ma,形成温度介于150~175℃,甲烷包裹体具有相对较低的盐度,其捕获压力介于80.8~92.1 MPa,较低的压力系数(1.37~1.49)指示气藏已发生大量逸散。(3)晚期构造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晚期的快速抬升是造成气藏逸散和泄压的根本原因。有机孔的圆度减弱、孔径减小表明储层物性变差。由于气藏形成和保存时间长,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仍具备较好的勘探潜力。该研究有助于深化林滩场常压页岩气藏富集规律的认识,可为该地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的优选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唐建明何建华魏力民李勇邓虎成李瑞雪赵爽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川东南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8致密砂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石油成藏
2023年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含油分布范围广,是下步勘探重要的目标领域,但其石油烃类演化和油藏分布的关系尚不清楚。【研究方法】基于流体包裹体产状特征、成分及均一性分析结果,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内石油的来源及成藏特征,揭示了长8油藏形成时间以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长8砂岩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为主,主要分布于细砂岩的石英加大边或裂隙中,可分为早、晚两期,与气液烃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存在85~105℃和115~135℃两个峰值区间,分布连续,油气为连续充注;成藏演化史表明,长8石油主要充注时期为110~135 Ma,在晚侏罗世发生早期充注,在早白垩世发生大规模充注。在区域上主要发育长7烃源岩,在最大生排烃阶段烃源岩Ro值接近1.0%,达到生烃门限,大量生烃,长9烃源岩在志丹地区局部分布。【结论】结合包裹体特征与烃类形成的关系,陕北地区长8油藏受烃源岩、储层及充注动力等因素控制,石油充注程度不一,发育平面上分布不均匀的岩性油藏,区域上具有“双源供烃、差异聚集”的成藏特点。
邵晓州邵晓州李勇郭懿萱赵彦德郭懿萱齐亚林张晓磊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省北川湔江流向演化过程研究
2019年
前人对北川湔江袭夺湾位置的争议引发了对古湔江流向演化模式的争议。通过对断裂构造的水系响应方式的研究并辅以河流地貌证据,表明湔江的流向演化经历了银屏口分水岭迁移的主动袭夺过程和新构造运动造成湔江改道的被动袭夺过程,都坝河与通口河近似直角的交汇端应为袭夺湾的准确位置。具体来说,沿断裂发育的古都坝河在曲山镇附近首先注入古湔江,通口河溯源侵蚀切穿银屏口分水岭,古都坝河上游河段被通口河袭夺后改道注入通口河,古都坝河下游河段成为断头河。随后,因构造隆升而南流受阻的古湔江在曲山镇附近改道,水流沿已成断头河的古都坝河下段河道注入通口河。计算表明,北川湔江由古流向向现代流向转变的时期大致为距今 970ka的早更新世晚期。
陈浩李勇
川西彭州地区雷口坡组沉积期后古应力场重建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023年
川西坳陷三叠纪以来多期构造应力场演化控制了该区古隆起的迁移和裂缝-岩溶型储层的形成,从而对该区油气富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而目前对该区古构造应力场的量化评价研究程度较弱。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芯、薄片、裂缝充填物以及声发射测试资料,重点对川西坳陷彭州地区雷口坡组沉积期后的古应力方向、大小及演化期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4期应力,印支期应力为NW向;早中燕山期应力为SN向;晚燕山期应力为NW向;喜山期应力为EW向。对应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值分别为25.81 MPa、66.03 MPa、41.27 MPa以及50.85 MPa。结合区内构造演化,印支期区域平缓抬升使得古隆起及彭县断裂雏形形成,雷口坡组暴露地表形成岩溶性储层,成为后续的油气富集地;在燕山期两期应力控制下,研究区北部地层最先抬升,古隆起继续发育;喜山期强烈构挤压下使全区北西向地层抬升,古隆起最终定型,晚燕山期—喜山期形成的裂缝和断层对早期油气运移进行调整起到关键作用。
李勇邓虎成何建华马若龙
关键词:雷口坡组古应力古隆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