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军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刮痧》
  • 1篇动机
  • 1篇动机强度
  • 1篇对立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实验
  • 1篇英语
  • 1篇英语语言
  • 1篇语法
  • 1篇语言
  • 1篇试题
  • 1篇普遍语法
  • 1篇中学生
  • 1篇主观
  • 1篇主观性
  • 1篇主观性试题
  • 1篇主义
  • 1篇文化

机构

  • 5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军
  • 1篇曾瑞云

传媒

  • 1篇电影评介
  • 1篇福建商业高等...
  • 1篇兰州工业高等...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向高考看齐?
2006年
我国高考对平时测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从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和对测试的分析解释三个方面来看高考的影响。由于高考和平时测验的目的不同,因此它们在测试内容上应有所不同,平时测试应针对某一阶段教学而设计,不宜加重能力题的比重,但应在试卷中加大主观题的份量,以便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最后,平时测试的结果分析也不宜采用常模参照,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排名。总之,高考与平时测试的目的性质不相同,测试不应向高考看齐。
李军曾瑞云
关键词: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高考
电影《刮痧》中的民族虚无主义被引量:1
2008年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将目光对准民族中心主义,但很少注意到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极端——民族虚无主义。电影《刮痧》通过强烈的文化冲突,表达东西方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但透过对片中人物对其母语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可以看出隐藏在意识形态深处的民族虚无主义。
李军
关键词:民族虚无主义文化传统母语文化交流
高中学生“英语语言消费”调查研究
2009年
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正如时间投入的多少可以反映动机强度的大小一样,在教育消费上的投入多少也可以看成是动机强度的外在表现之一。
李军
关键词:高中学生教育消费英语语言教育实践动机强度心理学实验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二元对立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二元对立的手法分析了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对立的叙事技巧,从理想与现实的对照、生前与死后的对照、空间位置的对照及色彩的对照等各方面分析该小说中叙事技巧的成功运用,指出它们不仅深化了悲剧主题,而且赋予了文本全新的意义和深邃的艺术魅力。
李军
关键词:对立幻影悲剧主题
二语习得中的普遍语法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3年
研究表明二语习得受普遍语法的支配按一种自然的顺序发展,不论学习者的母语是什么,他们的年龄,智力是否有差距,甚至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的顺序也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每一个学习者都按相似的自然顺序习得第二语言,他们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呈规律性,而且不同的学习者错误出现的顺序也是相似的。这些研究对语言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语言教学的顺序应与二语习得的顺序相符合,对待学生的"错误"也应有不同的态度。
李军
关键词:二语习得普遍语法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