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26篇“ 《消费社会》“的相关文章
消费社会
有关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的话题,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这与20世纪全球社会转型中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消费社会、中国等国家也正经历着消费社会转型这种新的社会历史状况密切相关。...
刘方喜编
关键词:社会学
消费社会
消费已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伦理。它正毁坏人类存在之根基,毁坏自古希腊以来欧洲思想一直在神话根源和逻各斯世界之间维持的平衡。 让·鲍德里亚的著作《消费社会》是对当代社会学的一大贡献。作者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
(法)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波德里亚
消费社会被引量:24
2005年
蒋道超
关键词:消费社会心理变化意识形态
消费社会
封面丛书名题:消费文化系列:本书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内容包括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理论,大众传媒文化等。
(法)让·波德里亚原著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下的女性身体消费探究
2024年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社会已经由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而消费已经从一种经济行为变成了具有深层符号和象征意义的社会和文化行为。在鲍德里亚看来,女性消费是符号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性身体消费则是女性消费的核心,本文在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框架内,探讨了女性身体消费现象的盛行及其背后的本质,揭示了导致女性身体消费的四个原因——大众媒介与广告、大众审美倾向、历史因素和女性主体性。随后阐述了鲍德里亚关于女性身体消费的出路,一方面要对这种消费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抗,另一方面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解决,虽然鲍德里亚并没有给出具体措施,但对人们深入认识女性身体消费活动有重要启示。
易紫梅
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女性消费
消费社会何以迈向共同富裕——兼论社会责任消费发展的可能性路径被引量:1
2024年
西方消费社会在根本上是缓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稳定性和实现繁荣增长的一种方法和工具,这使其与共同富裕在短暂地相向而行之后逐渐走向背离。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虽然曾因社会建设的相对滞后出现了消费社会化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暂时性背离的情况,但我国所坚持和强调的共同富裕目标使得我国消费社会与共同富裕之间始终保持目标一致性。在中西方社会共同面临贫富差距和环境问题的当下,这种中西方消费社会的差异,不仅让我们窥见了西方社会责任消费发展既有路径中对“自律市场”的执念及其所导致的显著局限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在社会责任消费发展问题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一优势体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强国家”传统以及需由国家力量推动的隐性社会责任消费发展的可能性路径之中。
吴金海
关键词:消费社会共同富裕
生产社会·消费社会·控制社会——资本主义变迁的历史唯物主义透视
2024年
马克思认为,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作为“生产社会”,不仅代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更意味着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再生产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性。但生产社会并不是一个自足体,由竞争规律的强制所导致的低收入和充分消费之间的悖论,使再生产遇到它的内在界限。为了克服这个界限,早期资本主义以帝国主义运动开启了对“外界”的内在化;在后工业社会中,又以构建“消费社会”来实现对“主体”的内在化,进而把整个经济过程都纳入资本内部。20世纪晚期以来,数字技术的应用使资本的内在化运动达到极致,资本主义进入“控制社会”阶段。在控制社会中,大数据技术不仅掌控了生产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并且以精神政治调节主体对资本的依从性,由此造成更严峻的生存异化。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资本对整个社会的吸纳既再生产了自身关系,也孕育了更深刻的危机。
袁立国杨慧宇
关键词:生产社会消费社会控制社会历史唯物主义
消费社会语境下“盲盒热”现象研究
2024年
盲盒作为Z世代潮流玩具的一种,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实际上,盲盒经济中人们消费的不仅是盲盒作为玩具的物质属性,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的是盲盒作为社交产品或情绪来源的符号意义。本文基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分别从盲盒、消费者和社交媒介的角度讨论“盲盒热”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盲盒本身具备的符号化因素,从消费心理角度拆解盲盒消费主体行为动因,考量社交媒介在盲盒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指出盲盒的符号意义是由盲盒、消费者和社交媒介三者共同构建的,并思考符号消费热潮下消费者购买盲盒行为异化的问题。
滕佳星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心理
社会学如何把物质“请”出来?——以消费社会学中的“社会物质性”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社会世界不但具有意义,而且也具有物质性,但社会学却变成了拉图尔所批评的“无物体的社会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学家对陷入庸俗唯物论和技术决定论的担忧。因此,当社会学家谈到物质的时候,往往侧重其符号性质或文化性质,从而使其能够纳入社会学主流理论框架。但如果脱离物质和物质性,社会学的解释力将受到很大限制。随着数字技术革命时代技术产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学忽视物质性的局限愈发凸显。在拉图尔等学者的呼吁下,一些社会学家开始重视物质在社会学中的地位。但社会学家对于如何请出物质,依然还未达成共识。而重构吉登斯“结构与能动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把物质放入其中,就形成了“结构-物质-能动”的三角形关系理论。物质性和社会性的纠缠,形成了社会物质性。用“社会物质性”来解释某些社会现象,有时比用单纯的社会因素更具有解释力,这可以从消费社会学的实例中得到说明。
王宁
关键词:技术决定论

相关作者

吴金海
作品数:18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学 消费主义 消费文化 非效率性
闫方洁
作品数:55被引量:202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消费社会 自媒体 异化 意识形态 科学发展观
徐望
作品数:161被引量:327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 文化资本 美育 博物馆
郑红娥
作品数:51被引量:43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消费社会 禽流感 困厄 新农村建设 乡村治理
荣鑫
作品数:21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意识形态 消费社会 资本主义 内在逻辑 大众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