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5 篇“ 生鲜面 “的相关文章
响应面 法优化生鲜 面 叶加工工艺 被引量:1 2024年 面 叶是我国的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面 制品,因形状似柳叶而得名。生鲜 面 叶的制作原料和加工工艺与生鲜 面 条类似,但独特的形状赋予了面 叶别样的口感。为获得生鲜 面 叶的最佳工艺条件,选择加水量、和面 时间、熟化时间、压延次数4个因素,以煮熟后面 叶的质构特性、蒸煮特性、感官品质为考察指标,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利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响应面 实验设计对生鲜 面 叶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制作生鲜 面 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40%(以小麦面 粉为基准)、和面 时间8 min、熟化时间20 min、压延次数8次,以此工艺制得的生鲜 面 叶的感官评分为84.7,与理论值相比误差1.28%。这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此工艺条件可以用于生鲜 面 叶的实际生产,能够提高生鲜 面 叶的感官品质。 游佳雯 任顺成 陈洁 王凤成关键词:感官评价 非热物理技术在生鲜 面 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生鲜 面 条因具有新鲜、爽口、有嚼劲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生鲜 面 条含水量高,易被微生物污染,同时其内部蛋白酶活性较高,会降低其营养、品质及风味特性,为解决这些问题,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的非热物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生鲜 面 的保鲜中。对气调包装技术、微波保鲜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辐照技术、高密度CO 2杀菌技术、脉冲光技术、发光二极管光照技术和超高压技术等非热处理技术的杀菌机理及其在生鲜 面 保鲜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对不同非热处理技术在生鲜 面 保鲜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生鲜 面 保鲜和工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崔项博 刘敬科 赵巍 张爱霞 生庆海 张晓頔关键词:保鲜 品质劣化 一种莱茵衣藻生鲜 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莱茵衣藻生鲜 面 ,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面 粉400‑600份、酵母1‑3份、莱茵衣藻1‑8份、葛根全粉或马蹄粉1‑8份、水120‑180份。本发明在生鲜 面 的配方中添加莱茵衣藻、葛根全粉或马蹄粉,降低了制... 赵宽 徐宏勤 刘海庆 李兹勇一种带有杀菌功能的生鲜 面 制备装置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带有杀菌功能的生鲜 面 制备装置,包括进料导向筒、纵向输送带、前压延装置、横向输送带、臭氧杀菌装置、后压延装置;纵向输送带位于进料导向筒出料端的正下方,前压延装置设置在纵向输送带和横向输... 常宪辉 钟鑫悦 刘海容 丁文平 王学东 孙方方 陈国 时乾仁新型二氧化硫缓释保鲜垫的制备及在生鲜 面 保鲜中应用 2024年 该文采用绿色可降解、经济、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淀粉基发泡板为基体材料,研发了一种可对二氧化硫(SO_(2))气体进行缓释的可降解保鲜垫,并对其微观结构、吸湿行为及SO_(2)缓控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选用焦亚硫酸钠作为前驱体,基于淀粉发泡材料湿敏特性逐步吸收环境中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缓控释放出SO_(2)气体。选用三种不同焦亚硫酸钠用量(1.6、8.0、16.0 g/m^(2))的保鲜垫应用于生鲜 面 保鲜研究,测定了贮存过程中生鲜 面 的形貌、水分含量、色差值、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数、蒸煮特性及SO_(2)残留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含量为8.0 g/m^(2)的保鲜垫的生鲜 面 褐变情况较轻,失水率、吸水率仅下降0.9%、9%,蒸煮时间仅缩短70 s,48 h后菌落总数为0.7×10^(5) CFU/g,符合国家标准,在常温下可将生鲜 面 的保质期从不到24 h延长至48 h以上,同时SO_(2)残留量约为1.35 mg/kg,远低于国家食品使用中的限制要求(10 mg/kg)。该研究成果表明含量为8.0 g/m^(2)的保鲜垫对生鲜 面 保鲜效果最好。该研究为生鲜 面 及其他食品保鲜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案。 缪承杜 宋玉清 马悦 刘一玮 刘宏生 吴磊 徐彦渊 吴俊师 林东关键词:生鲜面 保鲜 抑菌 聚乙烯醇/纳米银复合薄膜制备及其在生鲜 面 叶的保鲜应用 2024年 以聚乙烯醇(PVA)和蒸馏水为原料,丙三醇为增塑剂,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含有不同比例(0%、1%、2%、4%)纳米银(AgNPs)的PVA/AgNPs复合薄膜,并对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和抑菌性进行表征测试,选择合适的薄膜应用于生鲜 面 叶保鲜,研究其对生鲜 面 叶品质的影响。发现4%的PVA/AgNPs薄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阻隔性和抑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了(11.67±0.29)mm。因此选用含量为4%的PVA/AgNPs薄膜来保鲜生鲜 面 叶,测定生鲜 面 叶在4℃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纳米银添加量为4%的PVA/AgNPs薄膜,能够明显延缓生鲜 面 叶中菌落总数的增长,较好的维持生鲜 面 叶贮藏过程中的色泽、pH和酸度,显著降低生鲜 面 叶的蒸煮损失,提高生鲜 面 叶的品质,且生鲜 面 叶中银的迁移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综上所述,PVA/AgNPs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够有效维持生鲜 面 叶的品质,延长贮藏时间,为面 制品保鲜包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艳平 王申丽 任顺成一种莱茵衣藻生鲜 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莱茵衣藻生鲜 面 ,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面 粉400‑600份、酵母1‑3份、莱茵衣藻1‑8份、葛根全粉或马蹄粉1‑8份、水120‑180份。本发明在生鲜 面 的配方中添加莱茵衣藻、葛根全粉或马蹄粉,降低了制... 赵宽 徐宏勤 刘海庆 李兹勇小麦粉的品质特性与生鲜 面 品质关系 被引量:1 2023年 该文以品质特性相差较大的3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研究小麦粉的品质特性与生鲜 面 色泽、质构、感官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试小麦粉的品质指标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小麦粉b*值的变异系数为215.84%),样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小麦粉L*值对生鲜 面 L*值具有显著性贡献(p<0.05),生鲜 面 L*值与蛋白质、湿面 筋、干面 筋含量、吸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小麦粉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显著影响生鲜 面 的硬度指标(p<0.05);小麦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等与生鲜 面 的感官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弱化度对其具有显著负影响(p<0.05)。结果表明,小麦粉的品质特性显著影响生鲜 面 的色泽、质构和感官特性,在生鲜 面 专用小麦品种优选中,需要综合统筹小麦粉色泽、糊化特性,以及面 团筋力等因素的影响。 温娅晴 林顺顺 张剑 张剑 赵阳 安艳霞 任秀娟 张伟峰 杜舒梦 李梦瑶关键词:小麦粉 生鲜面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一种小麦粉预处理方法和生鲜 面 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粉预处理方法和生鲜 面 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小麦粉平铺在托盘上,置于恒温恒湿箱内或雾化着水进行熟化,所述恒温恒湿箱的条件为温度15‑25℃,相对湿度75%‑100%,熟化时间为24‑96h,得到熟... 徐斌 刘萌 史亚楠 郭钦 齐雅静 徐金龙非热杀菌技术在生鲜 面 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生鲜 湿面 因爽滑筋道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的货架期短的问题制约了生鲜 面 规模化发展。非热杀菌技术具有安全、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杀菌保鲜中。该文主要阐述包括微波、辐照、臭氧在内的非热杀菌技术对生鲜 面 中微生物的杀菌效果及对生鲜 面 的保鲜效果,以及其他非热杀菌技术,例如低温等离子、紫外、脉冲强光对生鲜 面 中微生物的杀菌效果,并对微波、辐照、臭氧这3种非热杀菌技术在生鲜 面 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比,对非热杀菌技术在生鲜 面 中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期对延长生鲜 面 的货架期提供有利的参考。 贾花婷 安艳霞 赵阳 温娅晴 任秀娟 张剑关键词:微生物 生鲜面 非热杀菌 防腐保鲜 货架期
相关作者
朱科学 作品数:282 被引量:2,215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研究主题:菠萝蜜 多糖 小麦胚芽 生鲜面 荞麦 周惠明 作品数:295 被引量:2,492 H指数:24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胚芽 面条 小麦面筋蛋白 小麦面筋 功能性质 李曼 作品数:12 被引量:110 H指数:6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生鲜面 超微绿茶粉 保鲜 抑菌 抗氧化性 王晓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58 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生鲜面 保鲜 压面 切条 生鲜湿面 陈洁 作品数:300 被引量:1,208 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面条 挂面 面团 面条品质 小麦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