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篇“ 胎便“的相关文章
妊娠期糖尿病糖脂代谢变化与新生儿便菌群及其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糖脂代谢变化与新生儿便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产检及分娩的84例GDM患者作为GDM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产检及分娩的84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糖脂代谢指标,新生儿便菌群的丰富度、均匀度和菌群分布,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GDM糖脂代谢指标与新生儿便菌群及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M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01);厚壁菌门相对丰度、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01),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01);GDM组新生儿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构成比,CD4^(+)/CD8^(+)比值降低,CD8^(+)T淋巴细胞构成比均升高(P<0.001)。GDM组糖脂代谢指标与新生儿便菌群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具有相关性(P<0.05);新生儿便菌群指标与免疫功能指标均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GDM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并影响了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且新生儿肠道菌群可影响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谢建华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免疫功能
基于出生队列的代谢组学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便代谢物之间的关系
2024年
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反映新生儿在宫内生长和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其对儿童发育及成人健康状况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便是新生儿在母体分娩后排出的最初粪便,被认为是研究母婴健康状况的理想生物样本。本研究依托孝感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出生队列,采用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采集了484例新生儿便的代谢组数据,筛选出不同出生体重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并探究了相关分子机理。在该出生队列中,低出生体重儿(<2500 g)和巨大儿(>4000 g)的发病率分别为3.3%和7.2%,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无论是低出生体重组还是巨大儿组,其便代谢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还发现,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体重儿之间以及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存在明显区别,分别指向不同的生物学途径。低出生体重儿便中的谷氨酸和脯氨酸等关键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这可能与盘功能障碍和母体营养不足有关;与正常体重组相比,巨大儿便中的雌酮等激素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P<0.05),说明母体可能存在代谢性疾病或处于盘激素水平过高相关的生理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便代谢物谱的差异可能是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代谢途径与调控机制的反映,该发现有望为儿发育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潜在代谢标志物和研究方向。但是,本研究仅是基于孝感市出生队列开展,局限于特定的地区和人群,而建立多中心、多种族、多地区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陈遇洁卢忠华梁诗佳张洁
关键词:代谢组学出生队列新生儿体重胎便
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便中14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被引量:1
2024年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物质,由于其热稳定、疏水、疏油等优良性质而被广泛使用于生活和生产中.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多种毒性等特性,且可以通过盘屏障进入到儿体内,进而对儿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便中积累了妊娠期间暴露于儿的外源性化合物,可用于监测PFASs对儿的宫内暴露特征.本研究基于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便中14种PFASs的分析方法.采用乙腈/水(9∶1,V/V)对0.2 g冻干便样品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Envi-carb和Oasis WAX小柱固相萃取,0.1%氨甲醇洗脱.以10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梯度洗脱,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基于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采集,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2、5、20 ng·g^(−1)的加标浓度下,14种PFASs的回收率为65%—149%,相对标准偏差为3%—22%,方法检出限(MDLs)为0.001—0.149 ng·g^(−1),方法定量限(MQLs)为0.003—0.495 ng·g^(−1).使用该方法测定了10个便样品,ΣPFASs浓度范围为便捷、灵敏度高且定量准确,为系统性研究便中PFASs的赋存特征及暴露风险提供了技术基础.
刘超刘超罗雅丹黎娟王亚韡
关键词:胎便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固相萃取
一种婴儿擦便用湿巾盒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擦便用湿巾盒结构,涉及湿巾盒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储巾盒以及可按压的储油盒,所述储巾盒上具有安装槽,所述储巾盒的出巾口开设在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所述储油盒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其对应...
张侨朱敏慧周焕霞梁伶瑜曾卡沙
灌肠促进早产儿便排出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灌肠在促进早产儿便排出中应用的相关文献,为国内早产儿灌肠的综合管理提供借鉴。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灌肠在促进早产儿便排出中的应用现状,和早产儿灌肠时机的选择、实施、效果评估、并发症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在相关研究中发现,灌肠在便完全排出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目前临床普遍通过灌肠改善早产儿粪排出延迟。国内外大多机构在出生后24~48 h开始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和甘油制剂直肠灌肠。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小剂量低频率灌肠方式,但目前临床尚无早产儿专用的灌肠工具。结论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灌肠液的选择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在早产儿灌肠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相关风险方面缺少大样本、高质量的干预研究。需要深入探索产儿灌肠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对其远期干预效果进行随访,以提高灌肠在便排出中的应用效果,改善早产儿综合预后。
段淑女李敏敏司在霞王凤娟
关键词:灌肠早产儿护理
孕期BMI变化与新生儿便菌群和免疫状况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妊娠妇女孕期BMI变化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和免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Am组,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Bm组。A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Af组,B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Bf组。收集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新生儿脐带血清、孕晚期粪便以及新生儿出生第一个24 h便。对妊娠妇女的粪便及对应新生儿便进行DNA提取,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分析菌群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妊娠妇女及对应新生儿不同分组菌群结构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脐带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组间变化。结果BMI增幅≥6 kg/m^(2)(Bm组)的妊娠妇女与BMI增幅<6 kg/m^(2)(Am组)的相比,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存在降低趋势,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Bm组妊娠妇女粪便样本中脱硫弧菌属显著降低,拟杆菌门、纲、目、科、属以及韦荣球菌科、属显著升高。Bf组与Af组相比,便菌群alpha多样性同样存在降低趋势,beta多样性同样存在差异。Bf组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显著升高,拟杆菌门等显著降低。Bm组较Am组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存在差异,TNF-α、IL-6水平有升高趋势。在对应的新生儿的脐带血清中Bf组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孕期BMI增幅≥6 kg/m^(2)的妊娠妇女肠道菌群和新生儿便菌群存在紊乱。孕期BMI增幅≥6 kg/m^(2)的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中和新生儿脐带血清中炎症因子增高。妊娠妇女孕期BMI增幅与拟杆菌门及拟杆菌属的增加相关,能够影响妊娠妇女和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与免疫。
杨晋衣薪燕卢姗王娇宋庆宇文姝
关键词:新生儿免疫
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和便的影响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和首次便时间、便转黄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厦门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鸟巢式护理。比较2组新生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便转黄时间、首次便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PSQI评分为(1.69±0.75)分,低于对照组的(4.65±0.99)分(P<0.05);观察组便转黄时间为(58.49±8.25)h,首次便时间为(21.15±7.15)h,均短于对照组便转黄时间的(63.79±8.61)h和首次便时间(25.65±7.2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方式可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缩短便转黄时间、首次便时间,可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邱小玲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睡眠质量
点揉长强穴联合刺激肛门在早产儿便排出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研究点揉长强穴联合刺激肛门在早产儿便排出中的应用,评估点揉长强穴联合刺激肛门在早产儿便排出中的效果,为促进早产儿便排出探寻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
马金红
关键词:早产儿长强穴胎便排便
单氏小儿推拿促进早产低体质量儿便排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观察单氏小儿推拿手法结合辨证经穴刺激对早产低体质量儿便排泄延迟的作用. 方法 选择早产低体质量儿60例,按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早产儿护理,推拿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单氏小儿推拿手法进行经穴刺激.比较两组早产儿的首次排粪时间、每日排便次数、便转黄时间等. 结果 推拿组首次排便时间、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黄疸持续天数、接受光疗天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4.95±2.20)h、(51.63±6.12)h、(3.02±0.88)次、(5.20±2.73)d、(2.56±1.35)d、13.33%、(12.20±0.40)d,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0.46±3.06)h、(59.37±8.66)h,(2.06±0.75)次、(9.06±4.55)d、(3.84±2.29)d、36.67%、(15.10±0.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皮黄疸指数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早期单氏小儿推拿干预,可以促进患儿便排出和辅助退黄,并且可以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刘邓浩李蔚江王铮胡雪峰曹晓雯戴丹严一成韩虹宇郑兰凤
关键词:小儿推拿胎粪性便秘新生儿黄疸喂养不耐受早产儿
游泳对新生儿睡眠及便转黄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游泳对新生儿睡眠及便转黄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游泳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游泳,比较两组睡眠及便转黄时间。结果:两组睡眠及便转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可延长睡眠时间,缩短便转黄时间。
黄国珍
关键词:新生儿游泳睡眠胎便

相关作者

李晓然
作品数:78被引量:385H指数:12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植物乳杆菌 叶酸 乳酸菌 豆豉 细菌群落
胡海宾
作品数:3被引量:33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游泳 胎便 新生儿体重 产科临床 产科
谢丽群
作品数:23被引量:34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游泳 产科 新生儿 新生儿呕吐 健康教育
赵少飞
作品数:25被引量:54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产后出血 新生儿游泳 产程 妊娠 阴道分娩
柳陈坚
作品数:127被引量:582H指数:13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乳酸菌 豆豉 植物乳杆菌 叶酸 传统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