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2篇“ SFAS“的相关文章
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安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9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段该院的体检健康者6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化疗,对其实施1年电话、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差异,比较不同疗效、不同预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升高(P<0.05)。与非完全缓解(CR)患者比较,CR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EGF评估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sICAM-1、VEGF、sFas单独与联合评估急性白血病预后的AUC分别为0.793、0.729、0.666、0.889。结论血清sICAM-1、VEGF、sFas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水平升高,sICAM-1、VEGF、sFas联合评估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均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何昊郑克春周友根漆星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急性白血病
HIV/HBV感染患者血清sPD⁃L1、sFas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PD⁃L1)、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期间贵州航天医院诊治的138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HIV/HBV组(HIV/HBV合并感染,n=60)和HBV组(单纯HBV感染,n=78),以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血清sPD⁃L1、sFas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PD⁃L1、sFas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V/HBV合并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PD⁃L1、sFas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IV/HBV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HIV/HBV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PD⁃L1、s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高于HBV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HBV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PD⁃L1、sFas、TNF⁃α及IL⁃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2.191、1149.180、166.771、437.213、382.011、754.180,P均<0.05)。HIV/HB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sPD⁃L1、sFas水平与HIV RNA、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NF⁃α及IL⁃6成正相关(r=0.640、0.701、0.534、0.551、0.603、0.615,0.617、0.653、0.498、0.434、0.701、0.723,P均<0.05),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成负相关(r=-0.662、-0.669,P均<0.05)。sPD⁃L1、sFas升高是影响HIV/HBV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sPD⁃L1、sFas联合检测对HIV/HBV合并感染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高于sPD⁃L1、sFas单独检测的0.820、0.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02、4.918,P均<0.05)。结论HIV/HB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sPD⁃L1、sFas水平升高,是影响HIV/HBV�
刘靓熊玮龙鑫
培门冬酶联合VDC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sFas、VEGF等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VDC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VDCP方案(长春新碱+依达比星+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给予培门冬酶+VDC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sFas、VEGF、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的差异,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Fas、VEGF、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sFas、VEGF、IL-8、TNF-α水平分别为(4.03±1.06)pg/mL、(114.25±41.08)pg/mL、(12.14±2.05)pg/mL、(3.11±0.84)ng/L,均低于对照组[(5.89±1.41)pg/mL、(138.56±48.41)pg/mL、(15.98±3.23)pg/mL、(4.55±1.1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较治疗前升高,Fib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T、APTT分别为(13.32±1.85)、(33.12±3.06)s,均高于对照组[(12.44±1.67)、(31.36±2.57)s],Fib为(2.13±0.27)g/L,低于对照组[(2.54±0.3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PAI-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均较治疗前下降,PLT、RBC、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WBC为(5.88±1.23)×10^(9)/L,低于对照组[(8.59±1.54)×10^(9)/L],PLT、RBC、血红蛋白分别为(221.03±8.19)×10^(9)/L、(4.09±0.74)×10^(12)/L、(97.12±8.43)g/L,高于对照组[(215.63±9.44)×10^(9)/L、(3.12±0.69)×10^(12)/L、(82.
何璇彭文希
关键词:培门冬酶VDCP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冠心宁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miR-196a-2、sFas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冠心宁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3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2例(冠心宁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F、LVESd、LVEDd、IVST、NT-proBNP)、血压、血凝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清学指标[微小RNA-196a-2(microRNA-196a-2,miR-196a-2)、可溶性凋亡调节因子(soluble 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sFas)]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IVST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收缩压、舒张压、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内皮素-1、AngⅡ、miR-196a-2、sFas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宁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疗效确切,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血压、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iR-196a-2和sFas的表达有关。
张婵
关键词:冠心宁氨氯地平疗效
肾炎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t-PA、PAI-1、sFas、sFasL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肾炎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的影响。方法AGN患者92例按奇偶数分组法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肾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及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并对两组肾功能及血清t-PA、PAI-1、sFas、sFasL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研究组血尿消退时间、血沉恢复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及血压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t-PA较治疗前升高,PAI-1、sFas、sFasL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炎汤联合西药治疗AGN患者可有效缩短其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提升疗效,可能与上调t-PA水平及下调PAI-1、sFas、sFasL水平有关。
彭婷丁瑜郝冬阳谭会
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血清sFas、MMP-9、Ang1-7水平变化及预测预后的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变化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痴呆患者90例,纳入痴呆组,根据2∶1选例原则,另选取同期脑梗死后无痴呆患者4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sFas、MMP-9、Ang1-7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痴呆组血清sFas、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sFas、MMP-9水平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血清Ang1-7水平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sFas、MMP-9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血清Ang1-7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血清sFas、MMP-9、Ang1-7水平联合预测脑梗死后痴呆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79,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32%、84.75%,约登指数为0.751。结论 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血清sFas、MMP-9表达上调,Ang1-7表达下调,各指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辅助指标。
杨帆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1-7脑梗死后痴呆预后
血清sFas与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的sHLH患者86例,按病因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55例)和非肿瘤相关HLH(Non-MAHLH)组(31例)。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疾病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sFas及sFasL在sHLH中的意义。结果:初诊sHLH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MAHLH组sFas和sFasL水平较非MAHLH(感染相关HLH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组明显升高(P<0.01)。17例初治sHLH患者(17/86)治疗后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初诊sHLH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SF(r=0.35)、sCD25(r=0.79)和sFasL(r=0.73)呈正相关,sFasL水平与SF(r=0.39)、sCD25(r=0.64)和sFas(r=0.73)呈正相关。与Non-MAHLH组相比,由sFas水平确诊MAHLH的最佳临界值为12743 pg/ml,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0.9%及71%,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593-0.821)(P<0.01)。与Non-MAHLH组相比,由sFasL水平确诊MAHLH的最佳临界值为3155 pg/ml,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4.5%及67.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95%CI:0.659-0.87)(P<0.01)。sFas高表达组(≥16798.5 pg/ml)和sFasL高表达组(≥4785 pg/ml)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可用于sHLH疾病早期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是sHLH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
王菱菱程婉莹王菊娟尹光丽段丽敏田甜仇红霞
关键词:SFASSFASL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基于PCA-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脊液sFas、sFasL及压力参数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脑积水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脊液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水平及压力参数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12/2021-12月由作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将患者分为继发脑积水组(n=48)和无继发脑积水组(n=212)。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颅脑损伤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脑室系统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手术前后中脑导水管和环池结构、术后脑脊液压力参数、术后脑脊液sFas、sFasL水平等指标进行PCA。PCA后提取主成分作为自变量,以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脑积水为因变量,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和PCA结果显示,脑组织损伤部位、手术前后GCS评分、脑室系统内出血、导水管和环池结构,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及术后脑脊液压力(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CSFP)、ICP相关系数(regression of amplitude and pressure,RAP)和脑脊液sFas/sFasL水平均与患者术后继发脑积水有关(P<0.05)。PCA-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合并颅底损伤,手术前后GCS评分降低,脑室系统内出血,导水管和环池结构不清晰,术后合并颅内感染,大面积脑梗死,脑脊液sFas、sFasL水平升高,RAP升高和CSFP升高均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进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脑积水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后脑脊液sFas、sFasL水平和压力参数均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宋超强赵保钢付辉杜静波张斌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脑积水
血清miR-21-5p、miR-106a-5p及sFas/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中的意义
王菱菱
糖尿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及其配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和sFasL配体(sFasL)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鄂州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130例,根据是否合并AD分为合并组65例和未合并组65例,另选取同期单纯AD患者65例作为单纯AD组,老年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 合并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单纯AD组、未合并组及对照组,单纯AD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未合并组及对照组,未合并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痴呆重度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中度患者及轻度患者,中度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0.05);血清sFas、sFasL水平与T2DM患者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773、r=0.689,P<0.01);血清sFas、sFasL联合检测诊断T2DM合并A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95%CI:0.761~0.895),明显高于血清sFas、sFasL单独诊断的AUC(P<0.05)。结论 T2DM合并AD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升高,二者与痴呆程度有关,联合检测对T2DM合并AD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曹蕾柯婧夏三珊余显霞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相关作者

吴南屏
作品数:413被引量:316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HIV HAART HIV-1 艾滋病 HIV感染
杨兆颖
作品数:33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
研究主题:可溶性FAS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HCY SFAS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李金梁
作品数:25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
研究主题:可溶性FAS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HCY SFAS 血清可溶性FAS
李廷军
作品数:19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SFASL 房水 SFAS 圆锥角膜 K-B法
胡俊
作品数:18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清IL-10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0 可溶性FAS SF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