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志
作品数: 149被引量:568H指数:13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杨生岳
作品数:166被引量:648H指数:1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肺心病 慢性肺心病 肺疾病 高原慢性肺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张瑛
作品数:108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肺心病 慢性肺心病 肺动脉压 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索玉梅
作品数:41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肺心病 肺心病患者 老年慢性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殷和
作品数:57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海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董红梅
作品数:132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OX-LDL 内皮细胞 冠心病患者 内皮祖细胞 肺心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高原地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高原地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于抗感染及综合治疗;灌洗组42例患者在抗感染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每周2-3次,共2周。结果灌洗组42例中显效31例(73.8%)、有效7例(16.7%)、无效4例(9.5%),总有效率90.5%;对照组42例中显效18例(42.9%)、有效9例(21.4%)、无效15例(35.7%),总有效率6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χ^2=8.182,P〈0.01)。灌洗组肺泡灌洗细菌培养阳性率(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47.6%),(χ^2=10.984,P〈0.01)。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老年肺部感染中不仅能获得准确的病原菌,为临床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是高原地区老年肺部感染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冯恩志杨生岳张瑛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肺部感染
急进高原脑出血1例救治分析
2015年
患者,男,32岁。2d内自海拔1 600m进驻3000m地区夜间突发头痛,继之出现意识障碍并迅速加重,伴呕吐,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测血压110/80mmHg,双肺无湿啰音。初步诊断为高原性脑水肿。给予吸氧、脱水、激素等治疗,病情无缓解,发病7h送达我院。查体:呼吸40/min,血压122/72mmHg,意识浅昏迷,躁动,眼球居中,双侧瞳孔等大4.5mm,光反射迟钝,眼睑无下垂,无面瘫征。
傅江堂冯恩志李进良
关键词:脑出血急进
玉树大地震高原肺水肿患者心肌作功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心肌作功指数(Tei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方法对26例HAPE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了Tei指数和LVEF的变化,并与30例当地健康人作对比。结果 HAPE患者治疗前Tei指数(0.656±0.088)显著高于治愈后(0.493±0.078)和对照组(0.487±0.074),分别t=6.358、7.246,均P<0.01;LVEF[(32.856±3.633)%]显著低于治愈后[(52.612±4.232)%]和对照组[(53.571±4.576)%],分别t=16.667、17.206,均P<0.01;治愈后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APE患者存在明显的心功能下降,治愈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杨生岳闫自强张瑛冯恩志田忠新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心肌作功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
高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肺动脉高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及CPAP的干预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肺动脉高压(PAH)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及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对OSAHS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高原地区(海拔2260~ 3500 m) 54例中重度OSAHS合并PAH患者在CPAP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睡眠SaO2< 0.75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75)、夜间基础与最低血氧饱和度之差(ΔS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中介素(IMD)水平.结果 治疗前,mPAP与血浆ET-1、血清IMD、AHI、T75、ΔSaO2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677、0.729、0.782、0.696、0.706,均P<0.01),与MSaO2显著负相关(分别r=-0.716,P<0.01);血浆ET-1和血清IMD与AHI、T75、ΔSaO2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801、0.663、0.598和0.618、0.770、0.699,均P<0.01),与MSaO2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672、-0.741,均P<0.01).治疗后,AHI、T75、ΔSaO2、mPAP、血浆ET-1、血清IMD[分别为(2.84±0.63)次/h、(8.53±3.25)%、(5.76±2.17)%、(23.55±3.22) mmHg、(32.66±5.06) ng/L、(64.18±6.71) pg/ml]较治疗前[分别为(42.56±6.13)次/h、(61.46±6.64)%、(33.56±6.77)%、(41.67±6.83) mmHg、(88.87±11.65) ng/L、(133.88±15.09)pg/ml]显著降低(均P<0.01),MSaO2[(91.66±6.14)%]较治疗前[(70.67±7.52)%]显著升高(P<0.01).结论 高原地区中重度OSAHS患者PAH的形成可能与严重低氧血症导致的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CPAP能非常有效地改善其病情和降低PAH.
杨生岳戴胜归冯恩志殷和张瑛董红梅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功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凋亡相关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细胞凋亡及白介素-19、白介素-10在高原慢性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因子(Fas/Apo-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细胞凋亡及白介素-19(IL-19)、白介素-10(IL-10)在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C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60例高原COPD合并CCP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组)和稳定期57例患者(稳定组)血清Fas/Apo-1、TNF-α、IL-19、IL-10浓度;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与30例当地健康人(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患者血清Fas/Apo-1、TNF-α、IL-19浓度和PaCO2[分别为(46.89±6.18)pg/ml、(18.37±3.26)ng/ml、(285.52±38.71)pg/ml、(56.36±5.28)mmHg和(37.25±4.82)pg/ml、(13.34±2.5)ng/ml、(166.12±32.45)pg/ml、(43.05±4.43)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分别为(30.44±4.16)pg/ml、(9.26±2.01)ng/ml、(86.59±20.91)pg/ml],血清IL-10浓度、FEV1%pred、PaO2[分别为(37.29±6.88)pg/ml、(33.19±5.45)、(35.22±5.26)mmHg和(55.36±7.62)pg/ml、(51.33±5.27)、(47.63±5.50)mmHg]显著低于健康组[(30.67±2.91)mmHg、(65.68±7.06)pg/ml、(72.15±5.23)、(68.08±529)mmHg](均P<0.01),急性加重组与稳定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急性加重组血清Fas/Apo-1、TNF-α、IL-19与FEV1%pred、PaO2显著负相关(分别r=-0.525、-0.498、-0.603和-0.536、-0.528、-0.463,均P<0.01),与PaCO2显著正相关(分别r=0.533、0.562、0.498,均P<0.01);IL-10与FEV1%pred、PaO2显著正相关(分别r=0.476、0.563,均P<0.01),与PaCO2显著负相关(r=-0.525,P<0.01)。结论高原COPD合并CCP患者Fas/Apo-1和TNF-α表达上调介导细胞凋亡异常,Fas/Apo-1、TNF-α、IL-19和IL-10可能共同参与了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杨生岳戴胜归冯恩志董红梅殷和张瑛贺巍刘睿年
关键词:肺心病凋亡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hs-CR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A组)、缓解期患者47例(B组),健康对照组40例(C组),分别测血清和诱导痰中hs-CRP、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A、B组血清和诱导痰中hs-CRP、PaCO2[分别为(12.27±2.21)mg/L、(52.36±6.30)mg/L、(58.3±6.4)mmHg和(7.54±1.25)mg/L、(22.78±3.16)mg/L、(45.3±5.4)mmHg]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2.19±0.51)mg/L、(4.66±0.63)mg/L、(30.55±5.3)mmHg,P均<0.01],FEV1%、FEV1/FVC、PaO2[分别为(36.2±6.7)%、(41.3±5.2)%、(36.4±5.2)mmHg和(42.5±5.7)%、(49.8±5.6)%、(48.7±6.1)mmHg]显著低于C组[分别为(79.8±5.3)%、(81.6±6.0)%、(68.2±4.3)mmHg,P均<0.01];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组诱导痰中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清(P均<0.01)。A、B组血清和诱导痰中hs-CRP与FEV1%、FEV1/FVC、PaO2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hs-CRP参与了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且其体内也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检测hs-CRP水平变化,可作为病情和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冯恩志杨生岳郭振援王绍林赵丽红张瑛刘睿年陈宗茹
关键词:肺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
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3组。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2 mg,治疗1组和2组分别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 mg和3 mg,均为1次/8 h。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分、测痰中IL-8、TNF-α、PaO2、PaCO2。结果:治疗后第3、7、10天,治疗1、2组痰中IL-8、TNF-α、PaCO2、临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优于1组(P<0.01或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人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取得更好效果。
杨生岳冯恩志沈君礼郭振援黄宁侠张瑛陈宗茹张华
关键词:肺疾病阻塞性肺心病布地奈德
呼吸肌锻炼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呈上升趋势,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如果不积极早期干预,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目前对COPD合并CCP无法治愈,临床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稳定病情的发展。康复治疗被认为是一种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措施。此类患者多数存在呼吸肌疲劳,而呼吸肌疲劳可引起肺的通气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高原(海拔2260~3500m)地区COPD稳定期合并CCP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呼吸肌康复锻炼,在康复锻炼前和锻炼4周后,采用CAT量表和MMRC量表评分,以观察康复效果。
赵丽红李志璐刘彤任彤萍冯恩志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心病呼吸肌康复
夜间无创正压通气对高原地区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效应(英文)被引量:4
2005年
背景: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有限;采用无创通气对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干预,可能不失为一种改善其症状和体征的有效措施。目的:观察夜间无创正压通气对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肺功能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对象:选择2002-10/2004-11在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住院的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方法:①治疗组:采用呼吸机治疗,时间为每晚22:00~次日晨7:00,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和呼气末正压。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对照组:病情缓解1周后在出院前测定上述指标,出院后未经任何治疗,5周后复诊测定上述指标。②6min步行距离试验:让患者尽最大努力在20m走廊内行走,完成6min或以呼吸困难不能坚持为止,用计量表测算步行距离。用电脑膈肌功能测定仪测定口腔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后,用气道阻断法测定最大跨膈压。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用电脑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③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干预前后呼吸肌功能、肺功能、动脉血气和6min步行距离比较。结果:纳入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动脉血气和肺功能各项指标相近(P>0.05)。干预5周后,动脉血氧分压、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最大跨膈压和6min步行距离:治疗�
杨生岳冯恩志沈君礼张瑛赵丽红吴雪梅张冬天
关键词:肺心病正压通气
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吸气肌功能失调与高碳酸血症的关系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探讨高原肺心病患者吸气肌功能失调与高碳酸血症的关系.方法:对48例高原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测定了肺功能、血气、PImax、Pdimax的TTdi,与42例当地同龄健康人对比.结果:①肺心病组PImax、Pdimax明显低于健康组(均P<0.01),TTdi较健康组明显延长(P<0.01);②将肺心病分为正常碳酸血症(A组)、轻度高碳酸血症(B组)和重度高碳酸血症(C组).3组均有低氧血症,以C组最低,3组比较均P<0.01.FEV_1、PImax、Pdimax均明显降低,以C组最低,3组比较P<0.01或<0.05.TTdi均延长,以C组最明显,3组比较P<0.01;③PaCO_2与VD/VT比率和TTdi明显正相关,γ值分别为0.57、0.52,均P<0.01;与FEV_1、PImax、Pdimax明显负相关,γ值分别为-0.61、-0.51、-0.58,均P<0.001.结论:高原肺心病患者吸气肌疲劳和膈肌储备力下降在形成高碳酸血症中起重要作用.
詹正嵩杨生岳冯恩志赵宁伟索玉梅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功能试验呼吸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