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岳
作品数: 166被引量:648H指数:14
  • 所属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
  • 所在地区:青海省 西宁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冯恩志
作品数:149被引量:56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肺心病 慢性肺心病 高原慢性肺心病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张瑛
作品数:108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肺心病 慢性肺心病 肺动脉压 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索玉梅
作品数:41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肺心病 肺心病患者 老年慢性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董红梅
作品数:132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OX-LDL 内皮细胞 冠心病患者 内皮祖细胞 肺心病
田忠新
作品数:43被引量:190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肺动脉压 肺动脉高压 高原慢性肺心病 低海拔 内皮素
肾安汤治疗慢性肾衰40例疗效观察
1993年
近年来,我们用中藏医和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衰竭4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根据1987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肾功能不全》和1986年全国第二届中医肾病会议拟订的分型意见。
马子琪杨生岳索玉梅
关键词:慢性肾衰中医肾病肾功衰竭中医分型灌肠方
高原重体力劳动对部队官兵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返回低海拔后恢复的变化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重体力劳动对部队官兵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返回低海拔后恢复变化情况。<br>  方法:选择由低海拔(1 500 m)快速进入高原(3 4700 m)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官兵96名,年龄18...
杨生岳冯恩志闫自强周其全贺巍田忠新
关键词:高原低氧心脏结构超声心动图
肺通气功能测验所需测验次数和资料选用的研究
1993年
临床上通常以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作为判断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但此项测验究竟需要多少次才能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应该选择那次进行分析才能真正具有代表性?国内研究甚少。
马子琪杨生岳
关键词: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肺功能仪次理想立位
适宜性电刺激膈神经的方法对高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膈肌疲劳和肺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高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膈肌疲劳的效果,并比较不同脉冲幅度、治疗时间及次数的差异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2/2004-10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84例,男52例,女32例。原发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均知情同意。根据膈肌起搏治疗仪治疗情况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脉冲幅度60V组:男26例,女16例;脉冲幅度100V组:男26例,女16例。①两组患者病情缓解1周后,停止所有治疗包括氧疗。采用膈肌起搏治疗仪进行治疗。脉冲幅度60V组为脉冲幅度60V,30min/次,1次/d;脉冲幅度100V组为脉冲幅度100V,40min/次,2次/d。2组均14d为1个疗程。②用电脑膈肌功能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呼吸肌功能,包括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最大跨膈压。用公式计算呼吸肌力量指数(呼吸肌力量指数=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2。③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用电脑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④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8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脉冲幅度60V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最大跨膈压、呼吸肌力量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5.04±0.62),(5.15±0.67),(5.38±0.67),(5.09±0.65)kPa,(46.5±5.8)%,(1.3±0.4)L,(47.9±5.3)%,(7.05±0.72)kPa;(4.12±0.66),(4.32±0.64),(4.28±0.51),(4.34±0.56)kPa,(41.2±6.1)%,(0.9±0.4)L,(43.5±5.6)%,(6.22±0.76)kPa,t=3.32~7.86,P<0.01]。②脉冲幅度100V组患者:治疗前后相近(P>0.05)。③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最大跨膈压、呼吸肌力量指数、第1秒用力
杨生岳冯恩志沈君礼张瑛赵丽红吴雪梅张冬天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肌疲劳呼吸功能试验
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周围性水肿发生机理的研究
1998年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周围性水肿的发生机理。方法:对高原(2260~3200m)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重度周围性水肿(A组,33例),轻、中度周围性水肿(B组,49例)患者作了无创血流动力学、血气、血清蛋白、肾功能和血钠测定,并与75例病情相似而无水肿的患者(C组)对比。结果:A组Qb间期、Qb/by比值、mPAP、PVR、PaCO2、BUN、Cr及Na+明显高于、by间期、CI、SI、PaO2明显低于B组(P均<0.01);B组除PaO2明显低于、PaCO2和Na+明显高于C组(P均<0.01)外,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原肺心病重度水肿的发生除与右心功能不全有关外,还与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钠水潴留有关。轻、中度水肿的发生与右心功能关系不明显,可能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钠水潴留有关。
杨生岳冯恩志索玉梅赵宁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水肿
小剂量多巴胺对高原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呼吸肌疲劳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多巴胺对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4 8例老年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每组 2 4例。A组用多巴胺 6 0mg加入 10 %葡萄糖溶液 15 0ml,以 5 μg·kg-1·min-1的速度静滴作为治疗。B组用等量 10 %葡萄糖溶液 ,以同样速度静滴作为对照。用药前、后测定肺功能、呼吸肌功能和心功能。结果 :用药前 ,两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预计值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最大吸气压 (PImax)、最大呼气压 (PEmax)、最大跨膈压 (Pdimax)、呼吸肌力量指数 (RMS)、心脏指数 (CI )和心搏指数 (SI)差异无显著性。用药后 ,A组PI max、PEmax、Pdimax、RMS、CI、SI显著高于用药前 (P均 <0 .0 1) ,B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变化。A组用药后PImax、PEmax、Pdimax、RMS与CI呈显著正相关 (r=0 .6 74、0 .5 4 1、0 .6 6 9、0 .6 2 9,P均 <0 .0 1)。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有显著增强呼吸肌功能的作用 ,可作为高原肺心病的辅助治疗。
杨生岳冯恩志沈君礼索玉梅张瑛高玲赵丽红吴雪梅
关键词:阻塞性肺心病呼吸肌功能多巴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COPD除了肺脏本身受损外,局部炎症介质“溢出”进入血循环还可引起明显的全身效应.全身效应可进一步诱发或加重COPD的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感染、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等,其中以CVD尤为突出.COPD合并症不仅增加住院率和医疗费用,而且增加病残率和病死率.现就近年来COPD合并CV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生岳戴胜归冯恩志
关键词:合并症心血管疾病
高原脱适应与急性高原反应及心脏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反应(HADAR)与急性高原反应(AHAR)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由低海拔(1 500 m)进入高原(3 700~4 800 m)并从事重体力作业的男性军人96名,年龄18~35岁。在高原上,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组(A组,24)、轻中度组(B组,47)和无AHAR组(C组,25)。返回低海拔后,根据HAD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组(E组,19)、轻中度组(F组,40)和无HADAR组(G组,37)。在该高度停留50 d后下撤前和返回低海拔(1 500 m)后12 h、15 d、30 d分别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内径(RVID)、右心室流出道(RVOT)、左心室内径(LVI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LDH-1)浓度,并与低海拔(1 500 m)50名健康军人(D组)比较。结果:A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Tei指数、CK-MB、LDH-1水平显著高于,LVEF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B组与C组之间和C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LVID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HAR总计分与HADAR总计分呈显著正相关(r=0.863,P<0.01)。返回低海拔12 h,E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Tei指数、CK-MB、LDH-1水平显著高于,LVEF显著低于F组、G组和D组,F组与D组之间和G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返回低海拔15 d,E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显著高于F组、G组和D组(P<0.01或P<0.05),F组与G组和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G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LVEF、Tei指数、CK-MB、LDH-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返回低海拔30 d,E、F、G组各项指标与D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HADAR程度与AHAR、心脏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在高原AHAR和心脏受损越重,返回低海拔HADAR和心脏受损越重,右心形态学受损恢复时间越长。
杨生岳周其全冯恩志闫自强田忠新殷和石自福
关键词:高原脱适应急性高原反应心脏形态学心肌酶低海拔
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适应证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用于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适应证和使用时机。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NIPPV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3h、3d、7d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肺功能及预后的变化。根据呼衰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极重度4组,评价NIPPV的疗效,选择应用NIPPV的适应证。结果NIPPV组在治疗3h后迅速改善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困难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尸均〈0.01),而对照组治疗3h后仅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其他指标在3d后才显著改善(P均〈0.01)。NIPPV组平均住院时间[(19.6土7.8)d]较对照组[(28.6±8.9)d]显著缩短(P〈0.01),插管率和病死率(8.9%、4.4%)较对照组(31.1%、24.4%)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7d,NIPPV组肺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而对照组无改善。轻、中度和重度、极重度呼衰患者实施NIPPV救治成功率分别为100%、69.6%。结论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衰患者应尽早使用NIPPV,应用NIPPV的最佳适应证为轻度和中度呼衰,而重度和极重度呼衰患者也应尽早使用NIPPV,若治疗3h后无效则改为有创通气。
杨生岳沈君礼冯恩志张瑛黄宁侠陈宗茹张华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高海拔地区
吸入激素与口服激素治疗高原急性重症哮喘的对比观察
1999年
目的:观察吸入激素布地奈德治疗高原急性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40 例急性重症哮喘随机分为两组:吸入布地奈德组20 例,1 200~1 600 μg/d;口服强的松组20 例,40 mg/d。治疗前和治疗后1、3、5 、7、10 d 分别测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治疗1 d,两组PEF% 预计值均显著增高,PEF日变异率显著降低(P< 0.05);治疗3 d,PEF% 预计值非常显著性增高,PEF日变异率非常显著性降低(P<0 .01) 。此后分别继续增高和降低,至第10 天吸入激素组和口服激素组PEF% 预计值分别由治疗前的41.7% ±9.2% 增至87 .6% ±11.3 % 和42.3% ±9.5 % 增至84 .0% ±10.2% ,PEF日变异率由33.7% ±12.8% 降至7.2% ±4 .0 % 和由35.5% ±15.1% 降至8.1% ±5.2% 治疗前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吸入激素组治疗1 d,症状明显缓解,3 d 全部控制。口服激素组除1 例在治疗第2 天病情恶化加用地塞米松10 mg 静注后控制,其余19 例均在治疗后1 d 症状明显缓解,3 d 全部控制。结论:吸入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高原急性重症哮喘有显?
杨生岳冯恩志索玉梅董红梅高玲张瑛
关键词:哮喘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