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红
作品数: 261被引量:2845H指数:25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姚婉贞
作品数:323被引量:3,584H指数:3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支气管哮喘
唐朝枢
作品数:1,478被引量:7,591H指数:4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研究主题:内皮素 肾上腺髓质素 高血压 硫化氢 牛磺酸
路明
作品数:76被引量:510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文献复习 GOLD 胸部CT
赵鸣武
作品数:198被引量:2,265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肺组织 哮喘
刘振英
作品数:36被引量:51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耐药性 抗菌药物 病原菌 菌血症 细菌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研究进展
2024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不完全可逆的持续气流受限疾病。慢阻肺的发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能在慢阻肺尚未发病时提前发现最终有可能发展为慢阻肺的人群,如有呼吸道症状、结构异常或功能异常但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尚正常的人群,即慢阻肺前期人群,将有助于提前开展病因预防即危险因素干预,以及早期治疗干预,以减缓疾病的进展过程。本文针对慢阻肺前期潜在指标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并提出慢阻肺前期未来的研究方向。
樊静樊静方利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4
2019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肺动脉高压(PAH)是慢阻肺的常见并发症,而慢阻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较为罕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存在不足。本文从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筛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此综述,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治疗慢阻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王莹陈亚红
不同性别COPD患者对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认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对COPD患者的认知以及诊疗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所有入选患者由研究者面对面进行“COPD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共177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126例(71.2%),女性51例(28.8%)。男女患者年龄、BMI和收入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中,从不吸烟者比例很高(62.7%vs12.7%,P〈0.01),戒烟者比例较低(27.5%VS65.9%,P〈0.01),吸烟包年明显低于男性患者[0(0~7.5)VS30(10~45),P〈0.01]。女性患者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21.6%vs6.3%,P〈0.01)和无工作者的比例(29.4%vs11.9%,P〈0.01)较男性患者大。在肺功能方面,女性COPD患者FEV1/FVC[(58.7±9.8)% vs(55.0±10.9)%,P〈0.05]稍比男性好,VC则低于男性患者[(69.6±19.6)%vs(78.8±19.5)%,P〈0.01]。女性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比例较男性患者更低(0.O%vs10.3%,P〈0.05)。女性患者知晓肺功能结果的比例较男性患者稍高(17.6%vs7.9%,P=0.059)。结论女性患者对COPD的认知及诊疗中的行为与男性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医师需要对女性患者给予关注。
吴国霞米文君陈亚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性别合并症
融合空气数据的深度网络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构建融合空气数据的深度网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预测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定组研究的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科门诊入选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采集患者住宅区附近的室外环境监测空气数据,计算患者每日空气污染物暴露量和天气数据,并连续记录患者每日的CAT评分。通过融合时序算法和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对患者未来一周的CAT评分进行预测,并比较该模型与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LSTM-attention)和自回归移动模型(ARIMA)的预测准确程度,并探讨预测模型的意义。结果共纳入47例慢阻肺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81.60 d,利用采集的空气数据和CAT评分构建长短期记忆模型-卷积神经网络-自回归(LSTM-CNN-AR)模型,其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85,平均绝对误差为0.71,较LSTM、LSTM-attention和ARIMA三者中最优模型平均预测准确度提升21.69%。结论基于慢阻肺患者所处环境的空气数据,融合深度网络模型可更精准地预测慢阻肺患者的CAT评分。
孙婉璐张迎春杜富瑞周号益张荣葆王卓李建欣陈亚红
关键词:空气污染计算机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22例临床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SAB)是种常见而严重的感染,近年来,金葡菌败血症有逐渐增多趋势,本篇文章诣在调查和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
梅静静陈亚红
文献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变异
2012年
传统观点认为哮喘是一种变异较大的疾病.症状和肺功能会发生昼夜变化.在夜间和清晨更重.而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在急性加重发作间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异。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也具有昼夜变动.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陈亚红姚婉贞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
硫化氢供体对急性支气管哮喘大鼠尾加压素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外源性硫氢化钠(NaHS,H2S供体)处理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大鼠急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大鼠尾加压素Ⅱ(U-Ⅱ)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健康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NaHS干预组,每组8只。致敏后28d测定所有大鼠肺功能。观察大鼠支气管周围病理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并进行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大鼠血浆、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的U-Ⅱ含量。结果:(1)对照组、哮喘组和NaHS干预组大鼠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分别为(6.5±0.1)L/s、(2.9±0.7)L/s及(5.7±0.5)L/s,3组间差异显著(F=112.129,P<0.01);(2)血浆U-Ⅱ含量分别为(45.3±18.1)ng/L、(61.5±27.2)ng/L、(47.3±11.8)ng/L,3组间无显著差异(F=1.546,P>0.05);(3)大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U-Ⅱ含量对照组分别为(16.6±3.4)ng/L及(26.3±7.8)ng/L,哮喘组分别为(43.8±2.0)ng/L及(58.0±12.3)ng/L,NaHS干预组分别为(14.0±1.9)ng/L及(20.2±6.7)ng/L,3组间差异显著(F=337.68、F=38.433,均P<0.01);(4)光镜下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评分[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对照组为1(0-1)分,哮喘组为3(2-4)分,NaHS干预组1(1-2)分,3组间差异显著(H=16.925,P<0.01);(5)大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U-Ⅱ含量与光镜下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746、r=0.714,P<0.01),与PEF均呈负相关(r=-0.911、r=-0.767,均P<0.01)。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U-Ⅱ分泌增加,U-Ⅱ可能以旁/自分泌的方式参与哮喘的发病;而H2S外源性供给可通过抑制U-Ⅱ合成/分泌,减轻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气道炎症,对哮喘急性发病起到防治作用。
伍蕊陈亚红姚婉贞王配配耿彬唐朝枢
关键词:硫化氢哮喘
气道平滑肌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通路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2005年
陈亚红姚婉贞
关键词:受体信号通路G蛋白耦联气道平滑肌哮喘药物作用靶点间充质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表型与发生机制被引量:14
2019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具有临床异质性的两种疾病,二者同时存在为重叠综合征,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OSAHS作为慢阻肺的合并症之一,对慢阻肺的病理生理变化、炎症、氧化应激、并发症及预后均有影响,但二者交互作用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流行病学基础上,对慢阻肺和OSAHS重叠交互作用的发生机制和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孙婉璐陈亚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叠综合征临床表型
哮喘患者气道过敏毒素C5a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诱导痰过敏毒素C5a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变化特点。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门诊和病房就诊的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组33例,经过临床治疗进入缓解期组25例,失访8例;对照组13例。患者在入选及回访时均测定肺功能,诱导痰进行分类计数,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C5a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C5a水平高于治疗后临床缓解期水平[0.85(0.68-2.13)μg/L vs.0.45(0.26-0.88)μg/L,Z=-2.193,P=0.013],且临床缓解期C5a水平高于对照组[0.14(0.06-0.45)μg/L,Z=-2.141,P=0.015]。轻、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C5a水平依次升高,分别为0.34(0.17-0.63)μg/L、0.85(0.55-1.67)μg/L、2.21(1.27-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0,P=0.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诱导痰C5a水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巨噬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797,P=0.004;r=0.504,P=0.032;r=0.424,P=0.036)。结论:过敏毒素C5a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哮喘的发病,在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起促进作用。
张静常春路明陈亚红姚婉贞
关键词:哮喘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