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英
作品数: 36被引量:516H指数:12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姚婉贞
作品数:323被引量:3,584H指数:3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支气管哮喘
陈亚红
作品数:261被引量:2,845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慢阻肺 硫化氢 急性加重
周庆涛
作品数:109被引量:820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肺炎 预后 文献复习 美罗培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张晓伟
作品数:12被引量:19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细菌感染 变化及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水平 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沈宁
作品数:191被引量:1,206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 文献复习 预后 肺炎
血清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AECOPD)主要由下呼吸道感染引起,本文旨在探讨降钙素原(PCT)这一反映细菌感染的特异指标在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我们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 45例AECOPD患者(A组)和...
常春姚婉贞陈亚红刘振英张晓伟
文献传递
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危险因素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由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21例患者入选,病死率33.3%。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发生血流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平均14.5×10^9/L(4.77×10^9~36.01×10^9/L)。患者有手术史10例,中心静脉导管14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3例,原发感染灶不明10例(47.6%),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9例(42.9%),中心静脉插管来源的3例,其他感染灶包括外科伤口等2例。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PACHEⅡ评分高,死亡组菌株耐药性高于存活组。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病死率高,且多为耐药菌株感染,应引起重视。
沈宁姚婉贞刘振英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耐药性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方法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和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细菌室分离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产ESBL及耐药情况进...
陈亚红姚婉贞周庆涛刘振英张晓伟
文献传递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耐药性变迁研究被引量:59
2006年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2002~2005年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2试剂盒检测支原体及药敏。结果 1806例标本中检出673例支原体,检出率为37.3%,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541例占80.4%,解脲脲支原体合并人支原体(Uu+Mh)107例占15.9%,人支原体(Mh)25例占3.7%;总药敏趋势表明普那霉素(敏感率98.7%)、交沙霉素(敏感率92.6%)敏感性较高且较稳定,多西环素(敏感率91.8%),其次,四环素和红霉素敏感呈增强趋势,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敏感率最低;不同性别、不同型别支原体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亦不同。结论 加强支原体药敏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无条件进行药敏榆测时,治疗支原体感染宜首选交沙霉素。
杨怡张捷张小伟刘振英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药物敏感性抗菌药物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被引量:36
2004年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 ,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 :2 0 0 0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 2 0 .6 %(32 / 15 5 ) ,2 0 0 1年为 39.0 % (4 8/ 12 3) ,2 0 0 2年为 4 1.3% (95 / 2 30 )。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 ,占 6 9.1%(12 1/ 175 ) ,其次为尿液、伤口分泌物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外科监护病房 ,占 35 .6 % (5 1/ 14 3) ,其次为呼吸监护病房 (33.5 % )、外科 (12 .5 % )和呼吸科 (6 .2 5 % )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外科监护病房和呼吸监护病房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 ,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应引起高度重视。
陈亚红姚婉贞刘振英赵鸣武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4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 101株,主要分布在呼吸科病房,占33.2%(366/1 101),其次为外科监护病房(27.3%)、外科(24.7%)、内科(8.5%)和急诊科(6.2%)等。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占87.8%,其次为伤口分泌物等。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在4年内逐年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其耐药率在各科室之间有差异,以呼吸科ICU分离菌株耐药率最高,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以呼吸科明显,应引起高度重视。
沈宁姚婉贞刘振英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2001—2005年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的变迁及耐药性监测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呼吸科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每例患者只收集第1株分离菌。结果共收集分离菌87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葡萄中MRSA达72.4%,5年中呈增加趋势;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25%~66.7%,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2.2%~27.3%;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株的分离率为33.3%~38.9%,肺炎克雷伯菌为14.3%~19.2%;2005年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在70%以上的药物依次为头孢他啶87%、阿米卡星82.6%、头孢哌酮-舒巴坦78.3%、亚胺培南73.9%、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3.9%和头孢吡肟71.4%。结论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符合国内细菌耐药性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患者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用药史等因素有关,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指导意义。
周庆涛姚婉贞陈亚红沈宁伍蕊刘振英
关键词:病原菌细菌耐药性呼吸科病房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与药敏分析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了解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医院老年内科及呼吸内科住院的〉65岁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49份痰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病原菌69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6.2%,革兰阳性球菌占26.3%,真菌占17.5%;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9%),白色假丝酵母菌(13.9%),铜绿假单胞菌(13.0%),鲍氏不动杆菌(10.9%),肺炎克雷伯菌(8.3%),大肠埃希菌(6.4%),阴沟肠杆菌(4.3%),溶血葡萄球菌(3.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2%)及副流感嗜血菌(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例高,占68.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敏感性仍较高。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菌株比例高,同时应注意真菌感染,治疗中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王峥嵘朱昀刘振英宁永忠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关系,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和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用药频度(DDDs)表示为每日每1000例患者中消耗的限定日剂量数。结果2001-2007年每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数依次为150、208、165、205、264、271和26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2005~2007年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外,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现增高趋势。2007年抗菌药物耐药率由低到高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6.0%,头孢他啶33.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4.3%,头孢吡肟35.2%,左氧氟沙星37.7%,美罗培南39.3%,阿米卡星41.0%,亚胺培南44.7%。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不仅与该药本身的DDDs显著相关(r=0.900,P=0.037),同时还与莫西沙星DDDs呈正相关(r=0.900,P=0.037),而与环丙沙星(r=-0.940,P=0.017)和阿米卡星(r=-0.900,P=0.037)的DDDs呈负相关;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DDDs(r=-0.905,P=0.005)呈负相关;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r=1.000,P=0.0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r=1.000,P=0.000)、莫西沙星(r=1.000,P=0.000)的DDDs呈正相关,而与环丙沙星(r=-0.968,P=0.032)、阿米卡星(r=-1.000,P=0.000)和奈替米星(r=-1.000,P=0.000)的DDDs呈负相关;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DDDs呈负相关(r=-0.988,P=0.012);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的DDDs呈负相关(r=-0.964,P=0.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某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主要与该药本身以及同类药物的使用量有关。尽量减少抗假单胞菌药物的使用,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细菌耐药。
周庆涛贺蓓张晓乐刘振英
关键词: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耐药性
血清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4
2006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这一反映细菌感染的特异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an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45例COPD加重期患者(A组)和25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的血清PCT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浓度≥10^7cfu/mL作为AECOPD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将A组患者分为有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组(A1组)和无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组(A2组)。结果:A组患者中,有21例(46.7%,21/45)痰培养出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细菌载量为3.8×10^7(四分位数间距:4.15×10^6,6.4×10^7)cfu/mL。B组患者中,有5例(20%,5/25)痰培养出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细菌载量为3.5×10^6(四分位数间距:2.4×10^6,7×10^6)cfu/mL。稳定期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加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27),细菌载量亦低于加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9,P=0.04)。A1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A2组[0.24(四分位数间距:0.17,0.28)μg/L比0.125(四分位数间距:0.10,0.18)μg/L,Z=-3.531,P=0.000]和B组[0.24(四分位数间距:0.17,0.28)μg/L比0.12(四分位数间距:0.10,0.145)μg/L,Z=-4.452,P=0.000]。A2组和B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00,P=0.193)。血清PCT预测AECOPD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0.822(95%CI0.690~0.954,P〈0.01)。根据ROC曲线选取最佳截断点为0.155μg/L,预测AECOPD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灵敏度是93.3%,特异度是60.0%,阳性预测值是53.8%,阴性预测值是94.7%。结论:血清PCT可作为判断AECOPD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辅助检查指标�
常春姚婉贞陈亚红刘振英张晓伟
关键词:降钙素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