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华
作品数: 10被引量:21H指数:3
  • 所属机构: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所在地区:福建省 厦门市
  • 研究方向:理学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相关作者

邹友思
作品数:143被引量:490H指数:1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研究主题:基团转移聚合 活性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苯乙烯
黄剑莹
作品数:26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研究主题:活性自由基聚合 稳定自由基 丙二腈 苯乙烯 NANO
颜明发
作品数:15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研究主题:活性自由基聚合 稳定自由基 加速剂 丙二腈 苯乙烯
林强
作品数:10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软件学院
研究主题:活性自由基聚合 NANO 稳定自由基 苯乙烯 酚醛泡沫塑料
陈一虹
作品数:8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研究主题:活性自由基聚合 NANO 稳定自由基 丙二腈 苯乙烯
AIBN/NaNO_2/FeSO_4.7H_2O存在下苯乙烯本体活性自由基聚合被引量:1
2005年
研究了AIBN/NaNO2/FeSO4.7H2O存在下苯乙烯本体聚合行为,发现100℃以上时具有活性聚合特征,AIBN/NaNO2/FeSO4.7H2O配比为1/3/3时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控制较好,聚合物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在1.1~1.8之间,聚合过程转化率和分子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颜明发李万利黄剑莹林明华林强邹友思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聚合亚硝酸钠稳定自由基
2,2′-联吡啶与丙二腈对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发现在 2 ,2′ 联吡啶的存在下 ,苯乙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效果提高 ,分子量可控 ,分子量分布较窄。在与丙二腈共同作用时 ,可在 4h内达到 85 %的转化率 ,分子量分布在 1 .5以下 ,分子量控制误差在 2 0 %以下。设计分子量在 1 0 ,0 0 0 90 ,0 0 0 。
黄剑莹林建李万利颜明发林明华邹友思
关键词:稳定自由基活性自由基聚合丙二腈
以2,2′-联吡啶与丙二腈为添加剂的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
2003年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 .发现在 2 ,2′ 联吡啶的存在下 ,苯乙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效果提高 ,分子量可控 ,分子量分布较窄 .在与丙二腈共同作用时 ,可在 4h内达到 85 %的转化率 ,分子量分布在 1 5以下 ,分子量控制误差在 2 0 %以下 .设计分子量在 1× 10 4 ~ 9× 10 4 的范围内 ,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 .
黄剑莹林建李万利颜明发林明华邹友思
关键词:丙二腈添加剂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
聚酰亚胺薄膜拉伸强度的改进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以二步法制备了均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研究了提高聚酰亚胺薄膜力学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添加了磷酸三苯酯后,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当磷酸三苯酯的添加量为聚酰亚胺质量的 3%时,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可提高1.8倍;经红外光谱测试,添加磷酸三苯酯后不会改变原来聚酰亚胺分子的结构.不同的去溶剂温度和热亚胺化的升温方式对聚酰亚胺薄膜拉伸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去溶剂温度为 90℃,以 8℃/min的升温速率进行热亚胺化,热亚胺化的最高温度设定为375℃,采用分两段的阶梯式升温方式,均有利于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
林明华陈一虹黄剑莹林强邹友思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磷酸三苯酯合成工艺杂环聚合物
低残余单体酚醛泡沫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针对如何降低酚醛泡沫中的残余单体(游离酚、游离醛)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酚醛比,反应温度,碱催化剂用量对残余单体的影响;添加尿素作为甲醛捕集剂对降低游离甲醛效果明显;采用醛酚比为 2.2,反应温度为 92℃,添加少量尿素(3 g尿素/100 g苯酚),制备出游离酚为 0.09%,游离醛小于 0.1%的酚醛泡沫,且其物理化学性能与通常条件下制备的酚醛泡沫无明显差异.
林强李万利颜明发黄剑莹林明华陈一虹邹友思
关键词:酚醛泡沫塑料游离酚游离醛化学性能盐酸羟胺
以NaNO_2/FeSO_4·7H_2O控制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
2005年
研究了NaNO2/FeSO4·7H2O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发现亚硝酸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的 NO能够与AIBN裂解的自由基,生成氧氮自由基,且能控制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当 AIBN/NaNO2/FeSO4 ·7H2O的摩尔比为1/2.5/2.5时,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子量在5万以下可控的聚合物,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聚合过程中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增长而增高,分子量随转化率增高而增大,具有典型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经纯化后的聚苯乙烯可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新加入单体的聚合,证明是活的高分子.
许淼清颜明发黄剑莹林强林明华陈一虹邹友思
关键词:亚硝酸钠硫酸亚铁稳定自由基
NaNO_2/FeSO_4存在下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及嵌段共聚被引量:1
2005年
用NaNO2/FeSO4·7H2O体系替代TEMPO在有机相中合成分子量可控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及酯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乙酯(EA)等]聚合,得到两嵌段共聚物.其多分散性指数小于1.5,体现了可控聚合的特征.用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活性链增长,单体的转化率较高.嵌段共聚物的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结构经1HNMR和GPC表征.NaNO2/FeSO4·7H2O体系在纯有机相中的应用降低了活性聚合的成本,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许淼清黄剑莹颜明发林明华林强陈一虹邹友思
关键词:聚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嵌段共聚物
NaNO_2/FeSO_4·7H_2O存在下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加速剂
2005年
研究了苯乙烯在AIBN/NaNO2/FeSO4.7H2O存在下的本体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加速剂。发现添加少量的丙二酸二乙酯(DEM)、乙酰丙酮(AAT)、乙酰乙酸乙酯(AAE)、丙二腈(MN),苯乙烯的聚合速率都有显著的增加。但只有MN保持了体系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MN)∶n(NaNO2)∶n(FeSO4.7H2O)=4∶1∶1,转化率在5 h内可达到80.0%,比未加添加剂的聚合速率(5 h 4.0%)提高了近20倍。而且得到了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子量在4×104以下可控的聚合物,控制误差小于20%,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1H NMR分析表明,丙二腈未连在聚合物的主链上,只是在反应中起催化加速作用。其余3种添加剂,虽然可起加速作用,但不能保持在NaNO2/FeSO4.7H2O存在下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
许淼清黄剑莹颜明发林强林明华陈一虹邹友思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聚合稳定自由基丙二腈加速剂
AIBN/NaNO_2/FeSO_4·7H_2O/(CH_3CO)_2O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研究了AIBN/NaNO2/FeSO4·7H2O/(CH3CO)2O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行为,发现AIBN/NaNO2/FeSO4·7H2O配比为1/3/3,(CH3CO)2O为1.0mol/L,温度为95℃时,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具有活性特征,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在1.5以内,控制较好.聚合过程转化率和分子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颜明发黄剑莹林明华林强陈一虹邹友思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聚合稳定自由基乙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TEMPO存在下丙二腈对苯乙烯聚合的加速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在少量丙二腈存在下 ,苯乙烯在稳定自由基 TEMPO作用下的聚合速率显著增加 ,分子量分布较窄 ,且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 ,具有活性聚合特征 .丙二腈与 TEMPO的摩尔比在 4∶ 1时加速效果较好 ,在1 2 5℃下聚合 1 h转化率可达到 70 % ,分子量可达到 1 0 5,且反应温度降低到 1 1 0℃ .1 H NMR分析表明 ,丙二腈在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 ,通过削弱碳氮键可以提高转化速度 ,还可明显降低聚合温度 .
林建郑淑英李万利颜明发黄剑莹林明华邹友思
关键词:TEMPO丙二腈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加速剂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