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琦
作品数: 179被引量:1648H指数:20
  • 所属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尚海涛
作品数:59被引量:43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四氯乙烯 共代谢基质 三氯乙烯 PCE 中试研究
王业耀
作品数:263被引量:2,868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研究主题:电动修复 地下水 土壤 污染 六价铬
陈海
作品数:22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降解 四氯化碳 铬 纳米零价铁 影响因素
李博
作品数:34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降解 影响因素 核磁共振测井 核磁共振 弛豫
孟凡生
作品数:114被引量:86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电动修复 土壤 污染 地下水 六价铬
MBR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风险被引量:11
2012年
对MBR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技术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预处理的风险、处理能力降低的风险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风险是MBR工艺在应用时的主要技术风险。预处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有效的预处理对于保持工艺性能非常关键。为了应对处理能力的降低,合理地设置调节池或膜组件对于保持处理能力非常重要,大型MBR污水处理厂还应准备一套传统工艺以应对峰值流量。小型MBR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一套PLC控制系统,大型MBR污水处理厂应采用两套PLC控制系统,并且采用环状结构连通。
陈珺杨琦
关键词:MBR预处理自控系统
好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比较及其对染色剂玫瑰红B的吸附被引量:4
2014年
分别采用热提法与蒸汽法对好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1arPolymericSubstances,EPS)进行了提取,对两种方法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并探讨了EPS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pH值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提法提取的EPS中蛋白质、多糖与核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111s/L、0.2353g/L、0.1110mg/L,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浓度比值为8.971;而采用蒸汽法提取的EPS中蛋白质、多糖与核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828s/L、0.7444g/L、0.2479mg/L,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浓度比值为3.800。pH值对染色剂玫瑰红B的吸附过程影响显著,适宜DH=6。随温度增加,吸附量增大,在50℃时达到最大。染色剂玫瑰红B在EPS上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增加而增大,初始进行得很快,在72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当EPS初始质量浓度为800mg/L时,其饱和吸附量为12.61mg/g。准二级动力方程很好地拟合了各温度的吸附动力学数据且R。〉0.987。分别采用Langmuir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热力学拟合,Langmuir等温模型在各温度下的模拟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7以下;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各温度的模拟方程决定系数在0.81—0.98,相关性明显好于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因此吸附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
王士东杨琦王诗宗李博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
活性污泥对菲的吸附性能及其吸附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取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活性污泥,探讨该活性污泥对菲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模型。考察了污泥质量浓度、温度等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污泥质量浓度增加,对菲的去除率增大,而污泥的吸附量下降;污泥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污泥的平衡吸附量为2.51 mg/g,约为500 mg/L时的3倍。温度为35℃时,污泥对菲的吸附去除率可以达到60.3%。相比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式,活性污泥对菲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式;且其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a2为0.091 4 g/(mg·min)。该吸附过程活化能为6.63 kJ/mol;ΔG<0,ΔH=21.30 kJ/mol,表明该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
张忠磊席宏波杨琦王诗宗李博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活性污泥影响因素
含铁矿物吸附剂除磷机理研究及中试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研究了含铁矿物吸附剂吸附含磷废水的各项性能,通过静态试验得出此吸附剂的最佳吸附条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动态小试试验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含铁矿物吸附剂的吸附平衡时间为45h,吸附等温线较符合Freundlich方程,pH约为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除铁离子和铝离子外,水体中无机阴离子和阳离子对磷酸盐的吸附影响不大。用1mol/L的NaOH溶液对饱和吸附剂解吸再生,解吸率达到90%以上。在合适的填充体积和进水流速下,含铁矿物吸附剂连续吸附除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中试试验装置连续运行了约105d,出水TP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湖、库)要求。
康家伟杨琦尚海涛郑兴甘一萍
关键词:除磷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3,4-二氯三氟甲苯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农药中间体3,4-二氯三氟甲苯(3,4-DCBTE),并对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高锰酸钾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高锰酸钾0.5 mg/L、p H 3、温度30℃;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0.3 g/L;两者联用在高锰酸钾浓度为0.5 mg/L、粉末活性炭浓度为0.1 g/L时,5 min内可完全去除3,4-DCBTE。
杨智临张鲁宁陈海张忠磊杨琦
关键词:农药中间体
Fe_3O_4/ZrO_2-H_2O_2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对3,4-二氯三氟甲苯的降解被引量:1
2015年
以浸渍法制备的新型纳米Fe3O4/Zr O2为催化剂,3,4-二氯三氟甲苯(3,4-DCBTE)为目标污染物,用Fe3O4/Zr O2-H2O2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对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温度、pH、H2O2投加量和掺杂比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纳米Fe3O4/Zr O2作为催化剂的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对3,4-二氯三氟甲苯的处理效果极佳;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Fe3O4/Zr O2的催化效果不断提高;当pH降低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有明显提升,原始pH(pH=5.7)时反应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88.6%;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同样可以提高3,4-二氯三氟甲苯的降解效率;催化剂中Fe3O4∶Zr O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效果较其他掺杂比的催化剂效果更好,去除率最终可以达到96.82%;当H2O2投加量增加时,3,4-二氯三氟甲苯的降解效率先提高后降低,投加量为0.3 m L时去除效果最好,几乎可以完全去除目标有机物。以Fe3O4/Zr O2-H2O2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处理3,4-二氯三氟甲苯时,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孙正男杨琦纪冬丽李博王士东郑琳
ABS树脂装置丁二烯聚合工段废水水质表征被引量:4
2015年
为确定某ABS树脂装置丁二烯聚合工段废水水质,特别是特征有机物种类,采用吹扫捕集、静态顶空、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液液萃取等预处理方法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检测出该工段废水中含有16种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包括烯烃、苯系物、有机腈、多环芳烃、醚、醇和胺.废水ρ(SS)(SS为悬浮物)为540.31 mg/L;SS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00μm之间,可吸附水中4.83%-33.21%的对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和1,5-环辛二烯等有机物.与生活污水不同,该工段废水三维荧光光谱图的荧光区域集中在λEx/λEm(激发波长/发射波长)=205-285 nm/310-360 nm范围内,主要包括λEx/λEm为285 nm/350nm、260 nm/310 nm、225 nm/345 nm、210 nm/315 nm、230 nm/360 nm的5个荧光峰,由甲苯、靛蓝、苯乙烯、脱氢松香酸、芴、菲等苯系物和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引起.废水在200-250 nm之间有较强紫外吸收峰,主要由1,3-丁二烯、苯甲醛、苯乙酮、4-苯基-1-环己烯等共轭二烯、不饱和醛、酮和苯系物等有机物引起.
冯芦芦席宏波周岳溪杨琦宋广清白兰兰陈雨卉
关键词:吹扫捕集液液萃取三维荧光
菲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取自MBR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加入菲进行富集培养、驯化,分离、纯化出一株能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J-1,细菌长2~5μm,宽1~3μm;研究了初始底物浓度、温度、pH对菌株J-1降解菲的影响,探讨了菌株J-1胞内酶对菲降解的底物抑制动力学。试验表明:菌株J-1在48h内能将不同浓度菲的水溶液中的菲完全降解;菲浓度增加,达到完全降解的时间延长。温度对细菌的降解能力影响较大,菌株J-1对菲降解的最佳温度为28℃。1.15mg·L-1的菲,28℃时48h内能完全降解,而相同时间内10℃时的降解率仅为36.65%。菌株J-1对pH的波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pH在一定范围内(6.0~8.4)变化对菲降解的影响不大,降解反应的最佳pH为7.2。菌株J-1对菲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较高的底物浓度对酶促降解反应具有抑制作用,酶促反应的最大速率常数vm=1.17mg·L-1·h-1,米氏常数Km=61.70mg·L-1;底物抑制常数kS=49.60mg·L-1;最佳底物浓度[S]opt=55.32mg·L-1。
席宏波杨琦尚海涛郝春博
关键词:降解特性酶促反应米氏常数动力学
酸化-电动强化修复铬渣场地污染土壤被引量:16
2015年
为解决常规电动修复方法对Cr污染土壤Cr(T)(总Cr)去除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酸化预处理-电动强化修复技术.以国内某化工厂铬渣堆放场地Cr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土壤酸化条件,分析乙酸和柠檬酸的酸化时间、酸浓度(以c计)对电动修复Cr污染土壤中Cr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土壤中Cr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酸化预处理-电动强化修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Cr污染土壤中Cr的去除率,其中0.9 mol/L柠檬酸酸化5 d组Cr(T)和Cr(Ⅵ)的去除率由对照组的6.23%、19.01%分别升至26.97%、77.66%.2土壤酸化可以将部分Cr由碳酸盐结合态向水溶态转化,进而提高Cr去除率;在适宜的酸浓度范围内,酸浓度越高,土壤释放的Cr越多,Cr去除效果就越好.3与乙酸组相比,柠檬酸组Cr的去除率较高,因为柠檬酸本身也是一种络合剂,在酸化作用释放碳酸盐结合态Cr的基础上,柠檬酸能与Cr发生络合作用,进一步提升了Cr的去除率.电动修复过程中迁移出土壤的Cr主要以醋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提取态和可氧化提取态为主,残留Cr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
薛浩孟凡生王业耀郭金辉纪冬丽杨琦
关键词:电动修复酸化预处理铬渣土壤污染形态分析
生物共代谢法降解石油污染土壤中的萘、菲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的专一性降解萘菌株Rhodococcus(红球菌属)与菲菌株Nocardioides(类诺卡氏菌属)对萘、菲进行共代谢降解研究。以菲为共代谢基质萘降解菌降解萘的最佳菲初始投加量为0.064 mg/L,最佳温度为35℃;以萘为共代谢基质菲降解菌降解菲的最佳萘初始投加量为7.16 mg/L,最佳降解温度为25℃。在本实验范围内以菲为共代谢基质萘降解菌降解萘的最高去除率达到86%;以萘为共代谢基质菲降解菌降解菲的最高去除率为42%。
杨智临陈海白智勇李博杨琦
关键词:共代谢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