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贵根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化虹

- 作品数:169被引量:95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幽门螺杆菌 炎性肠疾病 褪黑激素
- 王蔚虹

- 作品数:96被引量:60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META分析 阿司匹林 克拉霉素
- 褚云香

- 作品数:15被引量:6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肝星状细胞 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除幽门螺杆菌 TIMP-1
- 张维

- 作品数:5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炎症性肠病 ELAFIN DSS 炎症因子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 田雨

- 作品数:50被引量:226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炎症性肠病 急性胰腺炎 炎性肠疾病 幽门螺杆菌 溃疡性结肠炎
- 炎症性肠病营养风险和营养治疗方案选择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 :了解IBD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相关因素以及营养治疗的选择。方法 :以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并随访的IBD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记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根据病人的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BMI在18.5~23.9之间)、降低组(BMI<18.5)和增高组(BMI≥24)。了解IBD整体和UC、CD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分析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比较营养治疗方案的选用。结果 :388例IBD病人纳入研究,UC 306例,CD 82例,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49.5%。尽管UC和CD入院时的BMI分布无差异,但CD的营养风险为64.6%,UC为45.4%,(P=0.002),CD较UC更易发生营养风险。BMI降低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95.7%。营养风险的发生在年龄、性别、IBD家族史上无差异。UC复发频繁、重度活动、广泛受累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CD穿透型、既往有手术史和重症活动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选择充足热卡营养治疗的病人CD为77.4%,明显高于UC的46.8%,(P<0.001)。本组IBD病人肠内营养治疗遵循,重症UC病人不能一味强调肠内营养途径,CD病人应先处理好禁忌征再开展肠内营养的原则。结论:IBD病人的营养风险高,CD较UC更明显,尤其应重视低BMI值的IBD病人。UC和CD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各有其相关因素。把握好适应征和禁忌征的前提下给予IBD病人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的。
- 田雨王化虹李俊霞滕贵根刘新光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营养风险营养治疗体重指数
- 硫糖铝混悬凝胶联合标准三联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疗效研究
- 刘芸滕贵根胡伏莲王蔚虹吴婷
- 布拉氏酵母菌对炎症性肠病肠粘膜屏障的保护性机制研究
- 董锦沛滕贵根吴婷王化虹
- 第十五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暨第四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微生态中西医整合高峰论坛会议纪要被引量:4
- 2021年
- 2020年11月21至22日,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暨第四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微生态中西医整合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本次大会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由北京医学会和中囯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中囯医促会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分会共同主办,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北京医学会肠道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分会共同协办。
- 滕贵根刘芳勋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中西医结合微生态
- 抗生素合并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7天抗生素合并方案与标准三联7天方案作为一线治疗,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疗效,为临床选择新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9月到2012年5月经快速尿素酶或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Hp阳性的...
- 王淑君王蔚虹褚云香滕贵根董欣红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评价
- Elafin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滕贵根张维吴婷田雨王化虹刘新光
- 结直肠憩室病55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结直肠憩室病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但其并发症如憩室炎、憩室出血甚至憩室穿孔对患者危害极大。本研究旨在分析结直肠憩室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为临床诊治憩室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CT、肠镜、消化道造影或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憩室病5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排除伴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性药物者、伴有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治疗方案以及转归。结肠憩室炎分级参照世界急诊外科学学会(WSES)制定的标准分为5级,0级为单纯性憩室炎;1~4级为复杂性憩室炎。结果554例结直肠憩室病患者中,男性358例(64.6%),中位年龄63岁。191例(34.5%)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113例(20.4%)慢性便秘和腹胀,78例(14.1%)为慢性腹泻和腹痛。有406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465例经CT检查发现,25例经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3例为术中发现。其中多发憩室339例(61.2%),单发憩室215例(38.8%)。病变位于结肠424例(76.5%),其中升结肠者205例(37.0%);结直肠多部位118例(21.3%),直肠12例(2.2%)。憩室直径中位数7 mm,其中≥30 mm者78例(14.1%)。49例(8.8%)表现为急性憩室炎,其中13例为单纯性,36例为复杂性。36例复杂性憩室炎中,男性29例(80.6%),发病前反复发作腹痛伴发热27例(75.0%);9例并发乙状结肠穿孔,8例并发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憩室膀胱瘘,均予以手术治疗;另有19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其中男性18例,病变位于升结肠者11例;13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内镜下止血,2例手术。结论结直肠憩室病以男性多见,CT和结肠镜为主要诊断方法。复杂结肠憩室炎的症状与憩室位置有关,除采
- 张峻岭滕贵根吴涛陈国卫王鹏远姜勇武颖超孙烈刘涛左帅潘义生汪欣
- 关键词:结肠镜
- 幽门螺杆菌诱导小RNA异常表达与食管上皮细胞CDX2和COX2的上调相关
- 滕贵根戴芸褚云香王蔚虹
- 《第十八/十九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第七/八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大会》成功召开
- 2024年
- 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北京医学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胃肠生态及幽门螺杆菌分会共同举办的《第十八十九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第七/八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大会》于2024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北京召开。
- 刘芳勋滕贵根
- 关键词:消化病幽门螺杆菌肝病学胃肠病学
- 健康护胃幽门螺杆菌知多少
- 2017年
-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S”形或弧形弯曲的茧兰阴性菌,它黏附定植于胃黏膜小凹及其邻近表面上皮而繁衍。人类约有二分之一的人口受感染,我国感染率超过了50%。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进行有效地防治,对保护胃肠道的健康至关重要。
- 滕贵根胡伏莲
- 关键词:胃幽门螺杆菌健康感染率阴性菌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