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005825)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朱德斌邢晓波马文革周小明邢达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点突变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发光
  • 2篇突变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化学发光
  • 2篇基因
  • 2篇肠癌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等位基因特异...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机构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南沙区...

作者

  • 4篇朱德斌
  • 2篇邢晓波
  • 1篇唐亚兵
  • 1篇张岚
  • 1篇邢达
  • 1篇周小明
  • 1篇马文革

传媒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化学进展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转基因大豆中普遍含有的35S启动子进行引物设计,以双链DNA染料SYBR GreenⅠ为荧光标记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大豆样品进行检测。该法检测转基因大豆的检测低限为0.005 nmol/L的35S启动子,线性范围达3个数量级,可快速区分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安全、高通量、低成本等优点,可推广用于转基因植物产品的快速定量检测。
朱德斌邢晓波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转基因大豆
两种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方法在结肠癌K-ras癌基因点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比较(英文)
2012年
针对传统电泳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费时等缺点,提出一种用于检测K-ras癌基因点突变的实时荧光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ASA)方法。该法采用突变型引物对结肠癌基因组中的K-ras基因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只有突变型样品能被顺利扩增出双链DNA产物,该产物能与双链DNA染料SYBR GreenⅠ结合,产生荧光信号从而被检测到。通过对荧光域值和溶解曲线分析来区分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该法可以检测到野生型DNA中含量为1/1 000的突变型DNA,整个检测时间小于1 h。我们用该法检测31例结肠癌样品中K-ras基因密码子12发生的点突变,其中有15例检出为阳性。此外,还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结合电泳分析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实时荧光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等优点,为临床诊断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段。
朱德斌张岚
关键词:SYBR结肠癌点突变
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2012年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分析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ECL的基本原理和特点、ECL核酸分析方法的分类和核酸的钌标记,随后对2003年以来基于磁性微球的ECL与核酸扩增及纳米技术联用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直接固定的ECL核酸分析方法及毛细管电泳(CE)-ECL核酸分析方法的应用做出了评述,并对ECL核酸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朱德斌马文革邢晓波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核酸检测
电化学发光PCR方法检测结肠癌中K-ras癌基因点突变(英文)
2008年
发展了一种可用于快速检测K-ras癌基因点突变的电化学发光PCR(ECL-PCR)分析方法,该法采用三联吡啶钌标记的上游引物和生物素标记的下游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随后,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va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由于突变导致酶切位点的丢失,所以只有野生型样品能被切断;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连接,将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收集到反应池中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采用该法对20例结肠癌组织中的K-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进行点突变分析,得出其中有9例存在点突变,点突变率为45%。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快速、灵敏,可用于快速检测K-ras癌基因点突变。
朱德斌邢达唐亚兵周小明
关键词:结肠癌点突变
Detect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by combination of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an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ssay被引量:2
2008年
A highly sensitive telomerase detection method that combines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 and magnetic beads bas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assay has been developed. Briefly, telomerase recognizes biotinylated telomerase synthesis primer (B-TS) and synthesizes extension products, which then serve as the templates for PCR amplification using B-TS as the forward primer and tris-(2′2′-bipyridyl) ruthenium (TBR) labeled ACX (TBR-ACX) as the reversed primer. The amplified product is captured on streptavidin-coated paramagnetic beads and detected by ECL. Telomerase positive HeLa cells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down to 10 cancer cells can be detected easily. The method is a useful tool for telomerase activity analysis due to its sensitivity, rapidity, safety, high throughput, and low cost. It can be used for screening a large amount of clinical samples.
Xiao Ming Zhou Li Jia
关键词:TRAP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