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75001)

作品数:43 被引量:139H指数:7
相关作者:余跃庆张成新张策宋轶民姜春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机械工程
  • 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3篇机器人
  • 31篇柔性机器人
  • 18篇冗余
  • 16篇余度
  • 16篇冗余度
  • 10篇冗余度机器人
  • 7篇动力学建模
  • 7篇柔性冗余度机...
  • 6篇冗余度柔性机...
  • 6篇神经网
  • 6篇神经网络
  • 5篇动力学
  • 4篇动力学模型
  • 4篇柔性负载
  • 4篇逆动力学
  • 4篇力学模型
  • 3篇动力学分析
  • 3篇振动主动控制
  • 3篇柔性臂
  • 3篇内力

机构

  • 44篇北京工业大学
  • 9篇天津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成都电子机械...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作者

  • 44篇余跃庆
  • 12篇张成新
  • 9篇宋轶民
  • 9篇张策
  • 7篇姜春福
  • 7篇刘迎春
  • 5篇窦建武
  • 4篇张绪平
  • 2篇刘林涛
  • 2篇马金盛
  • 2篇邵宏宇
  • 1篇毛立军
  • 1篇吴振勇
  • 1篇王建军
  • 1篇常宗瑜
  • 1篇杨通强
  • 1篇张永新
  • 1篇王瑞茂
  • 1篇胥宏

传媒

  • 11篇机械科学与技...
  • 7篇中国机械工程
  • 6篇机械工程学报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机械设计与研...
  • 3篇机器人
  • 2篇机械设计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机械传动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控制与决策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6篇2003
  • 12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负载变形的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动力学被引量:10
2002年
从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的本质特性出发 ,考虑负载柔性 ,巧妙采用机器人与负载的有限元模型 ,建立了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系统的运动学协调约束条件 ,导出了其系统动力学方程 ,成功的给出了 2台 3R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一柔性梁负载的仿真算例。
刘迎春余跃庆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柔性负载动力学
基于目标运动规划的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闭链刚性负载的动力学模型被引量:10
2001年
多个刚性机器人协调操作闭链负载 ,目前已在其运动学方面有了一些研究 ,但在柔性机器人领域中 ,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未展开。本文在对闭链负载机构运动微分关系线性化基础上 ,利用有限元法和 L agrange方程 ,推导出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系统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协调约束条件 ,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并给出了平面两个
窦建武余跃庆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动力学模型
Adaptive Control of Flexible Redundant Manipulators Using Neural Networks被引量:2
2006年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neural networks based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flexible redundant manipulators was conducted. The smart links of the manipulator were synthesized with the flexible links to which were attached piezoceramic actuators and strain gauge sensors. A nonlinear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named neural networks based indirect adaptive control (NNIAC) was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manipulato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4-layered dynamic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DRNN) was introduced. The neuro-identifier and the neuro-controller featuring the DRNN topology were designed off line so as to enhance the initial robustness of the NNIAC. By adjusting the neuro-identifier and the neuro-controller alternatively, the manipulator was controlled on line for achieving the desired dynamic performance. Finally, a planar 3R redundant manipulator with one smart link was utilized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d the validity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宋轶民李建新王世宇刘建平
柔性臂机器人协调操作的内力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针对柔性臂机器人协调操作刚性负载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无内力载荷分配法。将此方法和基于绝对坐标并以被操作物体质心的实际位置而不是名义刚性位置为边界条件的逆动力学模型相结合 ,可使协调机器人之间具有较小的内力。同时较准确地实现期望轨迹。对两个三柔性臂机器人协调操作刚性负载进行了仿真 ,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张成新余跃庆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内力分析
状态延迟输入神经网络及其在机器人定位监督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3年
对复合输入动态递归网络作了改进 ,提出一种新的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结构 ,称为状态延迟输入动态递归神经网络 (State Delay Input Dynamic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这种具有新的拓扑结构和学习规则的动态递归网络 ,不仅明确了各权值矩阵的含义 ,而且使权值的训练过程更为简洁 ,意义更为明确。网络增加了输入输出层前一步的状态信息 ,使其收敛速度和泛化能力与其他常用网络结构相比 ,均有明显提高 ,增强了系统实时控制的可能性。本文将该网络用于机器人定位监督控制系统中 ,通过利用神经网络建立起被控对象的逆模型 ,与传统 PD控制器结合 ,确保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精度和自适应能力。
姜春福余跃庆
关键词:动态递归网络监督控制机器人
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系统运动补偿规划法
2004年
提出了利用对柔性机器人关节进行运动补偿来减少协调操作系统运动误差的方法 ,并给出了两个平面 3R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一刚性负载的数值模拟 。
王瑞茂余跃庆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
基于绝对坐标的柔性机器人逆动力学建模和轨迹跟踪被引量:4
2002年
采用了 Timoshenko梁理论和有限元法 ,由 L agrange方程建立了基于绝对坐标的柔性机器人逆动力学模型。由提出的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 ,求解出柔性机器人的输入关节角或驱动力矩 ,以此作为输入参量 ,可使机器人能够非常准确地跟踪末端轨迹。文中就三柔性臂机器人进行了仿真 。
张成新余跃庆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逆动力学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残余振动主动控制被引量:2
2002年
研究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残余振动主动控制问题。设计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机敏杆件 ,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理论设计 L QR状态反馈控制器 ,并基于对偶原理设计了具有指定收敛特性的 L uenberger全维状态观测器。最后 ,以平面 3R柔性冗余度机器人为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这种主动控制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动力学品质。
宋轶民余跃庆张策邵宏宇
关键词:机器人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主动控制被引量:8
2002年
采用振动主动控制方法降低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弹性动力响应。设计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机敏连杆 ,建立了离散时变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利用 Bellman动态规划设计 L QR状态反馈控制器 ,并提出了一种状态估计的近似方法。平面 3R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仿真算例表明 。
宋轶民余跃庆张策邵宏宇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冗余度振动主动控制动态规划
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基于绝对坐标建立了柔性臂机器人协调操作的动力学模型。由此推导出协调操作的正动力学模型。令被操作物体质心的实际位置,而不是名义刚性位置为边界条件并且满足期望轨迹,由提出的载荷分配方法,建立了柔性臂机器人协调操作的逆动力学模型。由此逆动力学模型求出的关节输入值可使机器人操作物体准确地实现期望轨迹。借助逆动力学模型,通过规划载荷分配系数,可以获得各机器人的最优载荷分配比例和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张成新余跃庆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逆动力学承载能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