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2008C12038)

作品数:11 被引量:153H指数:7
相关作者:尹军峰许勇泉汪芳袁海波陈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绿茶
  • 5篇饮料
  • 4篇原料茶
  • 4篇绿茶茶汤
  • 4篇风味
  • 4篇茶汤
  • 4篇茶饮料
  • 3篇香型
  • 2篇饮料品质
  • 2篇适制性
  • 2篇浸提
  • 2篇冷后浑
  • 2篇茶学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试验
  • 1篇岩茶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杀青
  • 1篇杀青工艺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北三峡职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杭州娃哈哈集...

作者

  • 12篇尹军峰
  • 12篇许勇泉
  • 7篇汪芳
  • 7篇袁海波
  • 5篇陈建新
  • 4篇邓余良
  • 3篇陈根生
  • 3篇沈丹玉
  • 3篇张瑞莲
  • 2篇叶国注
  • 2篇王志岚
  • 1篇江用文
  • 1篇杨宇宙
  • 1篇郭爱秀
  • 1篇刘平
  • 1篇罗红燕
  • 1篇郑华骞
  • 1篇王江丽
  • 1篇钟小玉

传媒

  • 7篇茶叶科学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被引量:77
2009年
将具有栗香香型的峨眉毛峰进行不同的温度、时间处理,使其香型强度、类型发生变化,然后根据各处理所得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将茶样分为栗香型和非栗香型两类,应用Duncan多重比较对两类茶样的香气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后,由主成分分析对筛选出的香气成分和各茶样的分布规律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栗香型茶样的香气成分特征为含有显著高含量的β-紫罗酮、橙花叔醇、植醇、1,4-二十烷二烯、5,8,11,14-花生四烯酸乙酯、2,6-二叔丁基苯醌、2-甲基十五烷、十七烷、2,6,10-三甲基十六烷,而3,7,11-三甲基-1-十二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这10种成分对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此外,壬醛,顺-茉莉酮也是值得关注的成分。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袁海波张瑞莲王志岚沈丹玉汪芳陈建新
关键词: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香型
原料茶揉捻工艺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将不同揉捻工艺处理的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比较其浸出特性以及品质稳定性。研究表明,边烘边揉处理样的浸出特性较好,浸提10 min时茶多酚浸出量约为60 min时的92.9%;在4℃、37℃下贮藏7 d后,4种揉捻工艺处理中以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氨基酸总量、色差值(L、-a/b)和感官品质得分较高,稳定性较好;灭菌后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EGCG、GCG等酯型儿茶素总量相对较低。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揉捻工序宜采用边烘边揉等热揉工艺。
袁海波尹军峰邓余良许勇泉汪芳陈根生
关键词:原料茶风味茶饮料
绿茶茶汤冷后浑特性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原料绿茶茶汤沉淀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参与冷后浑形成比率,研究绿茶冷后浑形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茶茶汤之间沉淀量差异极大,茶汤中蛋白质、咖啡碱、茶多酚、黄酮化合物、酯型儿茶素(包括EGCG、GCG、E...
许勇泉尹军峰
关键词:茶学绿茶茶汤冷后浑
文献传递
两种香型原料茶饮料适制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表明,(1)高温式灭菌处理对茶样香气、滋味均有不利影响,易产生熟味或闷味;(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香气、滋味的影响差异显著,高火香型茶饮料长时间存放对滋味品质较为不利,宜在短期内饮用;纯正香型茶饮料则可使用低温方式保存,高温易使内质风味显著劣变;(3)低温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高温则加速汤色黄化。
袁海波许勇泉邓余良尹军峰
关键词:原料茶风味
主要金属离子对冷溶性速溶绿茶复水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Ca2+、Fe2+、Mg2+、K+、Al3+、Zn2+等6种不同金属离子含量的水冲泡冷溶性速溶绿茶,研究水中金属离子对速溶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离子水质对冷溶性速溶绿茶的溶解性及其感官品质差异显著,其中Ca2+、Fe2+、Al3+、Zn2+等金属离子影响较大。研究还初步提出了冷溶性速溶绿茶冲泡用水质指标。
尹军峰许勇泉陈建新沈丹玉汪芳陈素芹钱晓军
关键词:金属离子水质
不同杀青工艺原料茶加工饮料品质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 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袁海波邓余良陈根生许勇泉汪芳刘平钟小玉尹军峰
关键词:原料茶杀青工艺风味茶饮料
绿茶茶汤冷冻浓缩研究初报被引量:4
2011年
对绿茶茶汤的冷冻浓缩特性作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了温度、冰相和液相浓度、浓缩比、溶质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浓缩前后茶汤进行了感官上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浓度为2°Brix的茶汤,茶汤初温5℃,冷冻温度在结晶点附近-4~-5℃时,浓缩效果最好,经浓缩后的茶汤品质稳定。
王志岚许勇泉尹军峰叶国注张瑞莲杨宇宙陈建新汪芳
关键词:冷冻浓缩绿茶温度
两种香型原料茶饮料适制性研究
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茶饮料原料,通过对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以及37℃贮藏7d、4℃贮藏7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测定,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审...
袁海波尹军峰许勇泉
关键词:茶学原料茶风味
文献传递
超高压辅助浸提鲜茶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研究了不同超高压压力水平辅助浸提对鲜茶汁产品得率、主要品质成分及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超高压处理压力水平的升高,鲜茶汁的可溶性固形物、茶多酚、氨基酸及主要儿茶素组分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都呈上升的趋势,但压力大于100MPa时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超高压辅助浸提对鲜茶汁的外观颜色及香气等感官品质有一定影响,但当压力处于100-300MPa时,不同压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当压力达到500MPa时鲜茶汁的感官品质受到显著影响。综合比较,超高压处理(100MPa、10min)最适于绿茶鲜茶汁加工处理。通过电镜扫描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茶叶叶片细胞结构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随着压力水平的升高,破坏强度增大,这可能也是超高压辅助浸提可以显著提高鲜茶汁产品得率的主要原因。
许勇泉袁海波汪芳张瑞莲陈建新尹军峰
关键词:超高压浸提感官品质
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采用最新的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对炒青和烘青绿茶进行提香作业,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提香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炒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79.2℃、下层温度95.5℃、转速351.6 r/min;烘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90.8℃、下层温度95.5℃、转速335.2 r/min;同传统提香工艺相比较,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且对成品茶的提香、润色效果明显。
邓余良尹军峰许勇泉吴荣梅陈根生汪芳陈建新袁海波
关键词:提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