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协和青年科研基金

作品数:811 被引量:5,260H指数:27
相关作者:王刚陈旭翟贺争顾恒吴寿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06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0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4篇医药卫生
  • 41篇生物学
  • 24篇文化科学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理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化学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1篇细胞
  • 86篇肿瘤
  • 63篇基因
  • 62篇蛋白
  • 39篇小鼠
  • 33篇护理
  • 31篇动脉
  • 27篇干细胞
  • 25篇发病
  • 24篇血管
  • 22篇糖尿
  • 22篇糖尿病
  • 22篇免疫
  • 22篇肺癌
  • 21篇队列研究
  • 21篇手术
  • 20篇心肌
  • 18篇药物
  • 18篇前瞻性队列
  • 18篇前瞻性队列研...

机构

  • 4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2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2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0篇开滦总医院
  • 18篇北京协和医学...
  • 13篇天津中医药大...
  • 13篇昆明医科大学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2篇北京协和建昊...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北京大学
  • 9篇国家心血管病...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昆明理工大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天津大学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9篇王刚
  • 14篇陈旭
  • 13篇翟贺争
  • 12篇吴寿岭
  • 12篇顾恒
  • 10篇杨美华
  • 9篇陈亚萍
  • 9篇李建军
  • 9篇徐园
  • 8篇姚宇峰
  • 8篇李亚子
  • 8篇修瑞娟
  • 8篇李传印
  • 8篇靳洪涛
  • 7篇仉红刚
  • 7篇徐松
  • 7篇黄丹
  • 7篇史荔
  • 6篇刘忠
  • 6篇陈朔华

传媒

  • 37篇中华皮肤科杂...
  • 23篇药学学报
  • 23篇国际生物医学...
  • 2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8篇中国输血杂志
  • 18篇基础医学与临...
  • 17篇中国护理管理
  • 17篇中国分子心脏...
  • 15篇国际皮肤性病...
  • 14篇医学信息学杂...
  • 13篇中华护理杂志
  • 13篇中华肿瘤杂志
  • 13篇中华现代护理...
  • 12篇中华整形外科...
  • 1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0篇中华预防医学...
  • 10篇中国现代中药
  • 9篇中国胸心血管...
  • 9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37篇2021
  • 50篇2020
  • 89篇2019
  • 126篇2018
  • 129篇2017
  • 128篇2016
  • 89篇2015
  • 78篇2014
  • 57篇2013
  • 27篇2012
  • 17篇2011
  • 2篇2010
8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体感电刺激诱发P300的脑机接口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视听刺激诱发P300信号是目前脑机接口普遍使用的范式,然而众多病患存在视听功能障碍,无法由视听刺激获得稳定准确的P300信号,传统的P300脑机接口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设计了一种以空间体感电刺激作为新范式的P300-脑机接口系统。实验采集了15名健康受试者注意不同手指电刺激时的脑电信号,仅对单一导联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类准确率和信息传输速率。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可以成功诱发出P300特征信号,潜伏期在300ms附近;所有受试者的平均分类正确率达到77.96%±5.04%,高于随机水平(25%);信息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5.97 bit/min。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空间位置的体感电刺激诱发P300的脑机接口系统,可以获得稳定的P300特征信号,是一种新的诱发模式;此外,仅采用一个导联的数据,即可达到较好的分类正确率和信息传输速率,方便用户使用。
李佳宁蒲江波崔红岩谢小波胡勇
关键词:脑-机接口电刺激P300单通道
尿外泌体在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6年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到微环境中直径为30~100 nm的双层质膜结构的囊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外泌体可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其含有的母细胞来源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不仅能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状态,还可能在生理和疾病状态下的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尿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作为肾脏疾病的新兴生物学标志物、干预治疗目标和靶向治疗载体的潜力,概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该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前景。
陈沛沛秦岩李雪梅
关键词:肾脏疾病生物学标志物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8年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C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DCD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内质网应激、神经元钙稳态失衡、炎症反应、血脑屏障损伤、线粒体损伤等均参与其中,共同组成了复杂而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近年来,中药在改善DCD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文对DCD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药在治疗和预防DCD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翟亚东孙桂波吴咏梅吴咏梅孟祥宝孟祥宝
关键词: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代谢异常中药
ICU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7
2014年
目的:探讨导致ICU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调查表"记录735例ICU患者的患病情况、主要治疗情况等资料。结果:性别、糖尿病、脑卒中、入ICU时间、是否持续进行动脉血压监测、水肿、平均动脉压、乳酸Lac、心率、ApacheII评分是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因素。结论:ICU患者压疮发生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各种危险因素对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对存在或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的ICU患者实施重点防护以减少压疮的发生。
张慧绳宇周瑛孟彦苓鲁梅珊郭海凌
关键词:ICU压疮
2008-2010年我国4个地区HBsAg快检阴性献血者HBV流行率和新发率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HBsAg快检阴性献血者的HBV流行率、新发率,以综合评估HBV在献血者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昆明、乌鲁木齐、洛阳和柳州4地血站720 885(人)次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2轮第3代ELISA HBs Ag初筛和确证数据,分别计算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流行率,利用文献报道的新发率评估模型,评估重复献血者的新发率。结果 3年间本组4地献血者HBV流行率:0.35%(1 518/435 786)(初次献血者)/0.014%(77/285 099)(重复献血者),其中昆明为0.24%(454/187 540)/0.015%(24/163640)、乌鲁木齐0.52%(463/89 309)/0.022%(22/100 208)、洛阳0.18%(171/94 654)/0.009%(15/175 797)、柳州0.67%(430/64 283)/0.013%(16/124 282);4地重复献血者中的HBV感染总体新发率为1.24‰。结论 4地献血者具有较高的HBV新发率,需采用更灵敏的第4代ELISA试剂和核酸检测,降低4地HBV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曾沛斌董向东毕新红李聚林朱丽莉王憬惺
关键词:献血者
绿原酸通过下调Notch1的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和侵袭转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考察Notch1在绿原酸(CGA)抑制食管癌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表达谱芯片检测食管癌小鼠食管组织中的差异基因表达,并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方法进行验证;用CGA对不同的食管癌细胞系进行处理,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中Notch1的表达变化情况。采用RNAi技术敲降食管癌细胞中Notch1的表达,再加入CGA处理,利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食管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表达谱芯片结果发现Notch1在接受CGA治疗的食管癌小鼠食管组织内的表达下降,并且IHC染色结果证实这一变化。Westernblot结果显示,CGA能够抑制不同食管癌细胞中Notch1的表达,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CGA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采用RNAi技术敲降食管癌细胞中的Notch1后加入CGA进行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均表明,在正常表达Notch1的食管癌细胞中,经过CGA处理的细胞所形成的克隆团数目与发生侵袭转移的细胞数目远远低于对照组,而敲降Notch1之后,两组细胞所形成的克隆团数和发生侵袭转移的细胞数量未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Notch1是CGA的作用靶点之一,CGA通过作用于Notch1进而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和侵袭转移。
詹芸李瑞蒋建东韩燕星
关键词:绿原酸NOTCH1食管癌克隆形成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病理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对大鼠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和低、中、高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脑组织血流量及脑血管反应性,Niss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及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结构,Klüver-Barrera染色观察脑白质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可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导致的大鼠认知能力下降。与慢性脑缺血模型组大鼠比较,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大鼠在训练期和空间探索实验中到达平台的时间均缩短,中剂量组尤为明显(P<0.05);低剂量和中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储备功能降低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各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还可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导致的脑部损伤,改善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数目减少及形态和分布的异常;低剂量和中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可显著减轻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脑白质病变(P<0.05,P<0.01);高、中、低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均可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王月华贺晓丽杨海光秦海林杜冠华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病理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26例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国血友病A(HA)患儿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及转归以及抑制物对HA患儿出血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445例HA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抑制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研究的445例HA患儿中,重型患者82例(18.4%),中间型患者269例(60.5%),轻型患者94例(21.1%)。抑制物阳性26例(5.8%,失访3例),低滴度抑制物9例,高滴度抑制物17例,其中重型、中间型患者各13例。高强度替代治疗是抑制物产生的危险因素[P=0.030,HR值为4.435(95%CI1.150~17.094)];抑制物产生后2例患者接受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清除抗体治疗,其中1例联合免疫耐受治疗3个月。出血时65.2%(15/23)的患者选择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8.7%(2/23)选择制动、冰敷、抬高患肢等保守治疗措施,26.1%(6/23)选择间断输注小剂量FⅧ治疗。未接受抗体清除治疗的患者中,87.5%(7/8)低滴度抑制物转阴,抑制物中位持续时间为3(1-3)个月,84.6%(11/13)的高滴度抑制物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未进行抗体清除治疗的情况下持续12~48个月仍未转阴,7.7%(1/13)的高滴度抑制物2年后转阴。抑制物产生前后患儿关节年出血率、非关节年出血率、白发年出血率、创伤性年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序替代治疗县HA患儿抑制物产牛的危呤因素:抑制物并不能增加HA患儿出血频率。
刘葳薛峰张磊刘晓帆陈云飞黄月婷付荣凤杨仁池
关键词:儿童血友病A抑制物
完善科研管理方式 营造科研诚信氛围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营造科研诚信氛围,提升医学科研人员的诚信水平。方法对医院近年来加强科研诚信管理的方式和措施进行总结和回顾。结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科研诚信管理和教育体系,达到提升单位医学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水平的目的。结论通过完善科研管理方式,营造息好的科研诚信氛围,促进推动医学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张雪燕杨鹏跃朱蕾
关键词:科研管理科研诚信
microRNA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及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microRNA(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抑制目的mRNA的翻译或是直接降解目的mRNA来实现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耐药等重要病理过程。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至今仍不可治愈。miRNA的发现使人们对MM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藏美蓉(综述)郝牧邱录贵(审校)
关键词:MICRORNA多发性骨髓瘤
共8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