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4,023 被引量:3,335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向峰吴玉杰刘巍高楠毕宝魁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59篇期刊文章
  • 16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61篇文学
  • 384篇文化科学
  • 298篇语言文字
  • 212篇艺术
  • 150篇历史地理
  • 148篇哲学宗教
  • 99篇经济管理
  • 91篇社会学
  • 42篇政治法律
  • 10篇建筑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76篇文学
  • 280篇小说
  • 178篇文化
  • 153篇艺术
  • 122篇诗歌
  • 113篇叙事
  • 106篇审美
  • 90篇女性
  • 89篇文艺
  • 78篇汉语
  • 77篇代文
  • 77篇美学
  • 68篇作家
  • 59篇媒体
  • 58篇社会
  • 58篇写作
  • 55篇文学批评
  • 54篇新闻
  • 50篇语言
  • 47篇学史

机构

  • 2,925篇辽宁大学
  • 38篇沈阳师范大学
  • 28篇北京师范大学
  • 25篇东北大学
  • 23篇沈阳大学
  • 15篇鲁迅美术学院
  • 14篇鞍山师范学院
  • 1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0篇渤海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9篇上海师范大学
  • 8篇辽海出版社
  • 7篇齐齐哈尔大学
  • 7篇辽宁省作家协...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内蒙古民族大...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5篇沈阳工业大学

作者

  • 189篇张立群
  • 108篇王向峰
  • 89篇高楠
  • 86篇吴玉杰
  • 63篇胡胜
  • 53篇刘巍
  • 47篇宋伟
  • 47篇熊明
  • 39篇赵毓龙
  • 34篇李树军
  • 33篇王纯菲
  • 32篇徐迎新
  • 32篇毕宝魁
  • 30篇宋玉书
  • 30篇谢纳
  • 28篇涂光社
  • 28篇邵凤丽
  • 28篇魏宝涛
  • 25篇于景祥
  • 25篇汪银峰

传媒

  • 199篇辽宁大学学报...
  • 107篇社会科学辑刊
  • 89篇沈阳师范大学...
  • 89篇沈阳工程学院...
  • 62篇艺术广角
  • 56篇当代作家评论
  • 55篇文艺争鸣
  • 48篇记者摇篮
  • 42篇唐山文学
  • 35篇渤海大学学报...
  • 31篇辽宁师范大学...
  • 25篇中国图书评论
  • 24篇芒种
  • 23篇文学评论
  • 23篇河南广播电视...
  • 23篇佳木斯职业学...
  • 22篇汉字文化
  • 22篇理论界
  • 19篇新闻传播
  • 18篇戏剧之家

年份

  • 73篇2024
  • 99篇2023
  • 108篇2022
  • 116篇2021
  • 140篇2020
  • 169篇2019
  • 166篇2018
  • 206篇2017
  • 225篇2016
  • 179篇2015
  • 172篇2014
  • 163篇2013
  • 125篇2012
  • 176篇2011
  • 188篇2010
  • 168篇2009
  • 132篇2008
  • 39篇2007
  • 18篇2006
  • 13篇2005
4,0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前志怪小说的整理与辑释体的创立——评李剑国先生《唐前志怪小说辑释》
2015年
唐前古小说,抉异呈怪,不仅历代好之者甚众,且于小说史也大有价值,故搜求整理者代历代不乏。但考察前代的搜求整理,却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李剑国先生的《唐前志怪小说辑释》,在借鉴《古小说钩沉》与《唐人小说》体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辑释体,创制出了一个古小说整理乃至古代典籍文献整理的科学体例。
熊明
陇西方言的三个持续体标记“着勒”“的”和“下”
2019年
甘肃陇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秦陇片,其持续体的表达手段丰富而特殊。研究从持续体的表达方法出发,重点分析三个持续体标记,即用在句尾的“着勒”,用在动词之后、宾语之前的“的”和“下”,并且分析他们的语法功能和句法条件,指出了它们的相同与区别之处。
张蕾蕾
关键词:持续体标记
称引:《西游记》经典化的通俗文学路径被引量:1
2020年
《西游记》问世以后,明清世情小说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经常称引该书情节、角色、名物,甚至原文。与在批评领域占主流地位的"证道类"评点相比,这些称引行为更接近当时《西游记》以公共形象在读者大众中传播的实际情况。叙述称引者在《西游记》传播和经典化过程中扮演着次级中介的角色。他们更早注意到《西游记》作为"游戏之书"的公共经典性质,在叙述中称引小说,以拉近与期待读者文化经验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修辞效果。其称引行为会产生示范效应,加深、强化读者大众对《西游记》"游戏之书"性质的认知,在日常交际中引为谈助。反过来,世情小说家又将这些行为以"场景"形式再现于文本。叙述称引是反映《西游记》在公共流通领域实现经典化的一条通俗文学路径。
赵毓龙
关键词:《西游记》通俗文学
为梦想而奔跑
2016年
列车在疾驰。为了求学,这趟往返于家乡与省城之间的火车我已经不知乘坐过多少次。车窗外,依旧是那熟悉的村庄与农田。忽然,我的视线被土地上一小块极为鲜艳的色彩牵引了去,那是什么呢?哦,是坟冢,是农家人的坟冢,是清明节刚刚被祭拜过的坟冢。这坟冢让我想起了妈妈的外婆,我的太婆,一个裹着小脚的旧中国妇女。此刻,在千万里之外的山东农村,她也同样安睡在自家的那片农田里。
李阳
关键词:奔跑名字妈妈
人生最是值得:责任、理想、温情——从人物形象看《人世间》的人生哲思
2022年
好的作家总是能够反映时代的发展,好的作品总是能够代言人民的心声。梁晓声的《人世间》以人物日常生存图景和国家宏观发展形成互喻,以个人成长史同构社会发展史与国家发展史,全面映射普通人在宏观历史长河中的生存法则。理想主义的追求、伦理道德的弘扬、人文主义的关怀是梁晓声竭力追求的文学效果,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理想,就《人世间》人物塑造的价值导向而言,创作中兼具冷静审视和温情包容的理想主义追求——对伦理传承、自我实现、以及国民性温情基底的哲思。
孙桂芝张慧林
关键词:温情
《现代》派小说叙述模式的变革
2015年
"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文坛上,现代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存在着。而《现代》派作为具有鲜明的烙有现代主义印记的流派,在艺术上以新鲜、奇特、怪异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而从叙事学的角度,辨析传统小说与现代派小说的叙事技巧,可以突出现代派小说的创新之处。所以本文试图从视角、时间、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来捕捉这种与传统小说迥异的新小说给人们带来的新感觉,探索其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变革。
于娇
关键词:叙事结构叙述语言
《诗大序》历史地位再评价被引量:7
2002年
本文认为,《诗大序》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发生发展有过特定的贡献,但在理论上具有极端化的、政治功利的倾向,它背离《乐记》的审美取向,承袭《荀子》的基本主张,其所阐述的诗教观表现出对政治的皈依。这也是其击败三家诗而独行于世的根本原因。对《诗大序》的理论观点与历史地位的评价还需深化。
许志刚
关键词:《诗大序》三家诗诗教观政治功利承袭历史地位
历史合理性中的伦理不合理性——中国文学女性历史主体位置失落的文化原因
2007年
中国女性历史压抑的实质是伦理性的。它的复杂在于它源于历史的自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在男权话语的历史性强化中走向反面。历史乃至当下的各种政治性救助,均无力解除女性的伦理压抑。伦理的历史成为遮蔽女性鲜活的自然生命的历史。中国女性伦理宿命被深深镌刻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形成中国女性命运的艺术见证,在这一点上中国女性文学形象与西方女性文学形象具有根本区别。
王纯菲
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超越性
2008年
历史文化散文所涉历史都已成为共鉴的文本,而王充闾以之为创作题材,必有陌生化的超越、生命体验和历史重构的方式进行审美意蕴的创造,方能显示出足有的文本超越性。
吴玉杰
关键词:历史文化散文陌生化审美超越
东方意象生态视角的审美建构被引量:1
2007年
在中国生态文学的创作中,其创作规模和模式都在探索之中。贾平凹的《怀念狼》以其鲜明的生态主义立场、本土化的创作范式为中国生态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笔者运用生态主义视角,从生态空间的建构、东方意象的意蕴,以及生态危机意识的文学转换等方面,总结和归纳了这种生态创作向传统回归的艺术价值和趋向。
隋丽
关键词:生态文学生态危机意象空间
共29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