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 作品数:35 被引量:96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强汪成孝邹海李星洁郑纯兴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大学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对100例ICP患者(ICP组)和10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ERα基因1号内含子XbaⅠ和PvuⅡ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1)对照组ERα基因的XbaⅠ基因型XX、Xx、xx频率分别为6%、33%、61%,ICP组分别为2%、33%、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X、x频率分别为23%、78%,ICP组分别为19%、82%,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ERα基因的PvuⅡ基因型PP、Pp、pp频率分别为18%、42%、40%,ICP组分别为12%、53%、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P、p频率分别为39%、61%,ICP组分别为39%、62%,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ERα基因的XbaⅠ和PvuⅡ组合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α基因多态性与ICP发病无关。
- 张力刘淑芸时青云陈强邹海邢爱耘
-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
- CYP1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CYP1B1基因外显子2密码子119(G-T)和外显子3密码子432(C-G)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技术和人工修饰双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diASA-AMP)法,对100例ICP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孕妇CYP1B1基因外显子2密码子119(G-T)和外显子3密码子432(C-G)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1CYP1B1基因密码子119多态分析表明ICP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ICP组基因型GG、GT、TT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野生型(GG)相比,ICP组GT基因型和TT基因型增加ICP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2.435和3.600);2CYP1B1基因密码子432多态分析表明两组均未检测到GG突变型,基因型CC、CG频率和等位基因C、G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1B1基因外显子2密码子119多态性可能与成都地区ICP易感性有关。
- 王晓莉谭欣张力欧容清颜爱华陈强邹海
-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CYP1B1基因遗传多态性
- 构建中国人HLA单体型纯合子诱导多能干细胞库的评估
-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在临床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中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全球范围正在建立iPS细胞库。本文评估从中华骨髓库挑选HLA纯合子志愿者构建iPS细胞库的细胞数量及其HLA型。方法根据中国人HLA-A,B,DR...
- 陈强毛松李星洁王珏赵桐茂
- 文献传递
- 改良顶底法在脐带血有核细胞分离中的优化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索使用改良顶底法分离脐带血有核细胞,减少分离过程中白膜层的位移扰动,提高分离效果。方法 在顶底法的基础上,采用两块透明板材,中间使用螺丝连接,离心时将血袋夹在中间,离心完成后带装置整体取出放入分浆夹中进行分离,优化分离参数,形成改良顶底法,并与传统富浆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 改良顶底法使用夹板可以有效避免离心后白膜层位移,较好地解决了液面扰动问题。改良顶底法只需一次离心,与富浆法比较,离心分离时间由(29.12±2.79)min降至(14.91±2.12)min(P<0.05)。改良顶底法的TNC回收率为(89.04±5.19)%,虽较富浆法有小幅提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顶底法RBC去除率为(55.56±22.57)%,HCT为(0.48±0.09)L/L,较富浆法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低体积段中的差异更大。结论 改良顶底法对顶底法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脐带血分离效率和质量。
- 吴春燕张杰谢顺忌邱谧陈强赖真阳
- 我国公共脐血库提供的脐血进行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分析我国公共脐血库提供的脐血用于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我国公共脐血库脐血的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12月因恶性血液病接受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sUCBT)治疗的409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各脐血库脐血在冷冻前、复苏后的总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细胞回收率与移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9份脐血分别来自我国7家(8个)公共脐血库.409份脐血TNC在冷冻前、小管复苏后及大袋复苏后的均数分别为18.5×10^8/L、16.34×10^8/L和15.86×10^8/L,小管复苏后及大袋复苏后的TNC数量较冷冻前均显著减少(P=0.000).小管复苏后和大袋复苏后的TNC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5%和85.9%,各脐血库间回收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冷冻前与小管复苏后的CD34^+细胞数均数分别为11.18×10^6/L和8.68×10^6/L(P=0.000),小管复苏后CD34^+细胞的平均回收率为80.75%,各脐血库间的CD34^+细胞数回收率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409例受者移植后42 d粒系累积植入率为95.4%,植入时间中位数为17 d(11~38 d),移植后120 d血小板累积植入率为84.6%,植入时间中位数为36 d(14~93 d),移植后60 d红系累积植入率为92%,植入时间中位数为22 d(9~60 d),各脐血库脐血在移植后粒系、血小板和红系累积植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P=0.0002).移植后100 d受者Ⅱ~Ⅳ度和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分别为28.63%和15.7%,各脐血库脐血在移植后aGVHD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9,P=0.68);409例受者移植后3年白血病复发率为15.89%,总体存活率(OS)为66.7%,无白血病复发存活率(DFS)为59%,无GVHD及白血病复发存活率(GRFS)为54.3%,各脐血库脐血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OS、DFS及GRFS的差异
- 李建军刘会兰朱小玉汤宝林宋闿迪郑昌成耿良权童娟张磊张旭晗魏伟陆薇周峰吴洁莹陈强余亚圣蒋中法杨俊晔孙自敏
- 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库
- 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HLA-A* 02等位基因分布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HLA-A* 02等位基因分布,分析HLA-A和HLA-B、-DRB1的单体型。方法在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8934名四川汉族造血干细胞志愿者4508份HLA-A* 02阳性样本中随机筛选110份,采用PCR-SBT分型技术对HLA-A* 02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用χ2检验比较四川骨髓库汉族与亚洲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美国亚裔人群A* 02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并采用最大似然法计算HLA-A、-B和-DRB1的3位点单体型频率。结果共检出5种A* 02等位基因,A* 0207(49.59%)是优势等位基因,其余依次是A*02 0101(25.62%),A*02 0301(19.01%),A*02 0601(4.96%),A*02 05(0.83%)。同其它6个亚裔人群的相比,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的HLA-A* 02等位基因分布与台湾人群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香港,北京,美国亚太裔,日本,韩国等人群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A* 0207-B*46-DRB1*09是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最常见的单体型。结论四川汉族人群HLA-A* 02等位基因的分布符合南方汉族人群的分布特点,但更为集中。
- 郑纯兴罗玫王珏李星洁纪欣陈雪黎陈强
- 关键词:等位基因单体型
- 最大似然法和方根法计算HLA三座位单体型频率的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在不同样本量条件下,方根法和最大似然法计算HLA-A-B-DR三座位单体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00例有家系资料的个体,以方根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计算其单体型频率,并与家系分析结果相比较。从四川骨髓库中选择8 933例无关个体,比较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单体型频率。结果在标本量分别为100例和8933例时,2种方法得到的最常见单体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根法计算结果中有大量单体型频率为负值,频率为正的单体型累计频率>1。结论总体来说,最大似然法比方根法更加准确,但2种算法得到的最常见单体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王珏罗玫邹海甘静李星洁陈强郑忠伟
- 关键词:最大似然法HLA单体型
- HLA-A,-B,-DR全相合的同胞间HLA-DPB1错配模式研究
- <正>目的分析HLA—A,-B,-DR全相合的同胞间HLA-DPB1等位基因的错配情况及错配模式。方法从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重庆血液中心筛选同胞间HLA-A,-B,-DR全相合的移植家系901个,用聚合酶链反应/直...
- 王春艳王珏纪欣欧国进陈强刘忠
- 文献传递
- 构建中国人HLA单体型纯合子诱导多能干细胞库的评估
- 陈强毛松李星洁王珏赵桐茂
- 改良脐带血分离方法的质控样管复苏回顾研究
- 2023年
- 目的对比改良脐带血分离方法(改良方法)与传统富浆法(传统方法)对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体积段改良传统脐带血分离方法,对近年来复苏的脐带血质控样管进行回顾研究,对比方法改良前后一年,两种制备方法获得产品的各项质量参数。结果使用改良方法后,分离后体积由传统方法的(25.68±2.03)mL下降至(22.53±4.24)mL(P<0.05)。红细胞(RBC)去除率由(75.87±11.84)%上升至(82.94±8.68)%(P<0.001)。复苏的质控样管在总有核细胞(TNC)回收、CD34^(+)细胞回收、CD34^(+)细胞活率等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集落形成能力检测中,改良方法组的粒单核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回收率为(60.00±32.52)%,较传统方法组的(46.97±28.12)%有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脐带血分离方法提高了RBC去除率,减小了冻存体积,复苏脐带血干细胞具有更好的CFU-GM形成能力。
- 吴春燕陈阳李星洁王自波陈强赖真阳
- 关键词:脐带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