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
- 作品数:55 被引量:114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根明马长蕊王军超刘纪生王继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长灯芯依旧 为霞尚满天——写在陈绍蕃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 2018年
- 像蜡炬燃成灰,却挥洒熠熠光芒;像春雨润穹庐,而无声渐染芳青。师者内心深处,始终燃着一支红烛,春雨编织了他们灵魂的外衣;暮色苍茫中,那不熄的火晕染了浩渺的天穹,一位提灯老者,指引一辈又一辈莘莘学子昂首向前。陈绍蕃——如果没有他,我国钢结构事业可能滞后发展若干年头。从青丝到白发,先生把毕生的光和热永远留给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从青年到泰斗,先生把一腔热血贡献给了他深爱的钢结构事业。作为一位开拓者、奠基者,先生毕生钻研学术,立志振兴中华,严谨钻研、孜孜以求的态度为后昆留下佳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张志昌
- 关键词:钢结构开拓者春雨
- 第一节 近代陕西高等教育与《秦中官报》
- 2010年
- 文化传承远,诗书继世长。倘若要追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陕西作为重要的源头的确名副其实。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安,古称长安,代表着中华民族古代文明最高水平的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时间长达一千一百余年。自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干百年来,这里一直是诗书之地,礼乐之乡,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谱写了不朽的华章。
- 王继武易同民
-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华民族文明史文化传承省会城市
- 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被引量:6
- 2005年
- 网络的出现已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的社会现象。为了应对网络给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以网络手段解决网络带来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观点,并结合工作实际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叶淑玲陈宇玺邱必震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建设
- 重构西部划转院校本科教学 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
- 2009年
-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调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布局结构,将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的367所普通高校中的近250所划转省级政府管理,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由此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划转院校。划转前的部属院校大多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学科专业较为单一。
- 高明章刘晓君郭振宇
- 关键词:院校划转本科教学高校布局结构计划经济体制
-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被引量:9
- 2009年
-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保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高校学生与教师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冲击等外部、内部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队伍、方法、考核等五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高明章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 拓宽选人渠道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 1999年
- 关键词:党外干部队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培养选拔党外人士统战理论
- 第三节抗战时期陕西国统区高等教育发展与《国立西北大学校刊》《西北农专周刊》等报刊
- 2010年
- 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陕西,由于沦陷区高校的迁入,其高等教育发展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境况。这一时期,全省国统区的高等学校11所,这些学校所办的报刊,既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也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 王继武易同民
-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抗战时期国统区报刊周刊校刊
- 浅议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
- 2001年
- 统一战线是我党的重要法宝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实际 ,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本文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进行了重点论述 。
- 高洁王军超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
-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被引量:9
- 2007年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针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高校的重要历史责任。高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着眼于夯实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创新教育方式,以大学文化建设为载体,建立机制保障和评价目标。
- 王秉琦王成文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携手文物藏品 搭建交流平台——寻求博物馆藏品沟通公众的途径被引量:1
- 2014年
- 博物馆是根植于现在、保存与沟通过去的鲜活机构,将民众与其文化紧密相联,让现在和未来的人们相互理解并关照历史。面对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个博物馆都必须认真思考自身的使命和定位,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改进传统的藏品展示方法,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与公众保持紧密联系。文章从藏品展示、藏品教育、藏品流通三方面对博物馆藏品沟通公众的途径予以探寻,指出挖掘文化内涵、融入观众语境;培养潜在观众、拓展想像空间;激活文化基因、创造智慧活力是博物馆与公众及社会交流、对话的有效途径。
- 孟欣高必征刘冠锋温升杰
- 关键词:藏品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