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作品数:17 被引量:45H指数:4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伊蚊
  • 7篇白纹伊蚊
  • 5篇抗药
  • 5篇抗药性
  • 3篇菊酯
  • 3篇宏基因组
  • 2篇代谢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溴氰菊酯
  • 2篇蚊幼
  • 2篇蚊幼虫
  • 2篇面部
  • 2篇菌群
  • 2篇菌群失调
  • 2篇抗药性调查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学
  • 2篇宏基因组学

机构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佛山市顺德区...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广州市职业病...
  • 1篇深圳市龙华区...

作者

  • 2篇周美凤
  • 2篇赵伟峰
  • 1篇司友琴
  • 1篇潘惠娟
  • 1篇王致
  • 1篇何思华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年重庆市白纹伊蚊抗药性及解毒酶活性调查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区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白纹伊蚊解毒酶活性水平,为当地蚊虫防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在重庆市8个行政区采集白纹伊蚊,用幼虫浸渍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双硫磷和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计算抗性倍数(RR)。用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各行政区白纹伊蚊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活性水平。结果重庆市8个行政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RR为21.00~64.50,其中南岸区呈高抗水平,其余行政区均呈中抗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的RR为8.00~17.25,其中沙坪坝区、北碚区、九龙坡区呈低抗水平,其余行政区均呈中抗水平;对氯菊酯的RR为7.83~30.83,其中沙坪坝区、北碚区、江北区呈低抗水平,其余行政区呈中抗水平;对双硫磷的RR为1.20~5.00,其中大渡口区呈低抗水平,其余行政区呈敏感水平;对残杀威的RR为1.58~2.26,均呈敏感水平。大部分行政区白纹伊蚊CYP450、GST、CarE活性高于敏感品系。结论重庆市城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产生一定程度抗性,对双硫磷和残杀威敏感。该市城区白纹伊蚊解毒酶活性普遍高于敏感品系。
杨雪琴王俊丹袁思祎齐白钰李华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解毒酶
白纹伊蚊幼虫摄食量影响生长发育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幼虫摄食量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生长发育及其对溴氰菊酯(DM)抗药性的影响,从而为蚊虫抗药性测定中幼虫饲养的食量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将白纹伊蚊实验室抗性品系幼虫分为3组,分别按照高、中、低3个食量标准进行饲养。每组500只幼虫,其中1~2龄幼虫每天分别投放100、50、25 mg食物,3~4龄幼虫每天分别投放500、250、125 mg食物,记录幼虫发育时间、化蛹数及羽化数,并计算化蛹率和羽化率,同时测量成蚊体质量和翅长。此外使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来测定蚊虫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结果不同食量组幼虫在发育时间、化蛹率和羽化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虫的发育时间随食物摄入量的增加而缩短;高食量组和低食量组的化蛹率(χ^(2)=16.282、7.440)和羽化率(χ^(2)=4.093、6.977)均低于中食量组;成蚊体质量和翅长均与摄食量呈正相关(P<0.05)。溴氰菊酯对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110、0.072和0.064 mg/L,成蚊半数击倒时间(KDT50)分别为97.404、68.964和65.005 min,作用24 h后成蚊死亡率分别为12%、16%和19%。结论幼虫阶段的摄食量会影响白纹伊蚊的生长发育及其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因此,规范幼虫摄食量将有助于不同实验室之间抗药性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王颖邓雯洋吴超梅田世焕李华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溴氰菊酯
酒渣鼻患者鼻部皮肤蠕形螨寄生对局部微生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酒渣鼻患者鼻部蠕形螨寄生与鼻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收集酒渣鼻患者与面部健康对照者各14例,酒渣鼻患者中早期8例,中期6例。采集受试者鼻翼和鼻唇沟皮肤微生物样品,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蠕形螨及微生物reads数的构成比反映菌种相对丰度。计算Shannon指数评估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基于菌种相对丰度的主成分(PCA)以评估β多样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蠕形螨与微生物含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酒渣鼻组鼻部皮肤蠕形螨相对含量(1.647%±0.389%)高于健康组(0.448%±0.089%,t=2.92,P=0.007)。蠕形螨的相对含量与细菌相对含量呈负相关(r=-0.95,P<0.001),与真菌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0.76,P<0.001)。酒渣鼻组鼻细菌、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0.91±0.17、1.261±0.045)显著高于健康组(0.47±0.12、0.549±0.071,t=2.17、8.48,P<0.05);两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示,仅细菌群落显著不同(t=2.32,P=0.029),而真菌群落无差异(t=0.82,P=0.461)。此外,中期酒渣鼻患者蠕形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早期(t=6.56,P<0.001);早、中期患者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示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蠕形螨在鼻部皮肤的寄生可能影响鼻部皮肤微生态群落结构。
钟彩梅何思华赵伟峰钟建能周美凤邓裕华
关键词:红斑痤疮宏基因组学蠕形螨微生态菌群失调
内脏脂肪指数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内脏脂肪指数(VAI)与体格指标的相关关系,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为有关慢性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广东省大学生1 256名,其中男430名,女826名。测定身高(H)、体重(W)、腰围(WC)、臀围(HC)、上臂围(UAC)、肱三头肌部皮脂厚度(TSF)、肩胛下角皮脂厚度(SSF)和腹部皮脂厚度(ASF)以及VAI;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VAI与体质指数(BMI)、WC、HC、UAC、TSF、SSF和ASF等体格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法)检验这些指标对VAI的影响。结果男大学生的VAI与年龄(A)、W、BMI、WC、HC、UAC、TSF、SSF、ASF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女大学生的VAI除A外,与其余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对男大学生VAI的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是BMI、SSF、A;对女大学生VAI的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是BMI、WC、SSF。结论 BMI、WC、HC等与VAI有极强相关性,可以通过BMI、SSF等的测量间接反映VAI,从而用于代谢性疾病以及部分慢性病发生风险的预测,帮助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来减少VAI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
卫婧奚玉娥卢晓翠
关键词:体质指数皮脂厚度腰围多元线性回归
2017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解广州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水平及变化,本研究于2017年在广州市10个行政区的11个采样点采集幼虫和蛹,带回实验室饲养(F1~F3代),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筒法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进行监测。羽化3 d的雌性成蚊分别接触0.05%溴氰菊酯、0.75%氯菊酯、5%马拉硫磷、0.1%恶虫威和4%DDT药膜,分别计算KDT_(50)、KRR_(50)和24 h死亡率。结果显示,监测点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KDT_(50)为34~62 min,KRR_(50)为1.79~3.26,死亡率为46%~77%;对氯菊酯的KDT_(50)为36~77 min,KRR_(50)为1.33~2.85,死亡率为60%~87%;对马拉硫磷的KDT_(50)为29~65 min,KRR_(50)为0.97~2.17,死亡率为99%~100%;对恶虫威的KDT_(50)为45~166 min,KRR_(50)为1.67~6.15,死亡率为9%~86%;对DDT的死亡率为7%~54%。实验结果显示广州市区范围内白纹伊蚊除对马拉硫磷敏感外,对溴氰菊酯、氯菊酯、恶虫威和DDT均存在抗性;与2014年调查结果相比,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抗性程度升高,对DDT的抗性水平仍在继续升高。
彭丽兰解锐历言慧苏兴华李君何珮清王向东陈晓光李华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抗药性
Jupiter-B微波消解仪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微波消解技术作为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消解能力强、消解速度快、空白值低、样品不易被污染等优点,已和多种检测仪器联用,应用价值高,如今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Milestone公司生产的Jupiter-B多通量型微波消解仪为例,讲述微波消解的技术原理、常用酸碱、应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旨在为微波消解仪的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张第梅李芳菲陈若谷陈纳川姚一菲李华叶菊风
关键词:微波消解
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评价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实施效果,探究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2月5-25日,调查了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3个区的12家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480名就诊居民。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签约情况、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以及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满意度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就诊居民总体签约率为51.9%(248/478), 40岁以下患者签约率最低,为23.l%(27/117)(P<0.05)。签约居民对生长发育检查、孕产期保健和慢性病防治指导的利用率均高于未签约居民(P<0.05);签约居民对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医疗费用及就医便捷性的满意度高于未签约居民(P<0.0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离退休)、慢性病是影响居民签约的重要因素。结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情况良好。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有利于提高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利用率、健康服务接受率和满意度。同时,家庭医生制度仍需在年轻群体中加强推广。
郑嘉臻孟冰瑶司友琴刘开航彭永革李华
关键词:家庭医生影响因素
胡椒碱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性作用及发育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胡椒碱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性作用,为绿色杀虫剂的研发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观察不同浓度(5、10、20、30 mg/L)胡椒碱处理对白纹伊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记录发育异常的幼虫形态、幼虫的化蛹数、羽化数和死亡数,计算化蛹率、羽化率和死亡率。利用不同浓度梯度(5、10、20、25、30 mg/L)的胡椒碱处理48 h后观察白纹伊蚊幼虫对应的死亡率,进行回归分析,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95%CI。结果胡椒碱作用初期,白纹伊蚊幼虫活动正常,1 h后发现幼虫活动频率降低,高浓度(20、30 mg/L)胡椒碱处理组的幼虫活跃度较低浓度(5、10 mg/L)明显减弱;12 h后各浓度组均有幼虫发生死亡,部分幼虫反应迟钝,但用细玻璃棒轻触刺激后可做出逃避反应,并浮出水面;死亡幼虫多数沉于水底,表现为躯干局部发黑,虫体萎缩僵直;部分死亡幼虫浮在水面上,触动后下沉。经胡椒碱处理的存活幼虫化蛹后进入蛹期,部分在蛹期发生死亡,死蛹主要表现出两种形态,蜕皮后尚未形成新表皮的裸蛹和已发生色素沉着的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不同浓度(5、10、20、30 mg/L)胡椒碱处理的白纹伊蚊幼虫化蛹率(χ^(2)=25.185、63.602、241.359、322.105)和羽化率(χ^(2)=5.046、14.203、68.629)均依次显著降低,死亡率依次显著升高(χ^(2)=37.600、84.050、272.046、291.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胡椒碱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LC50为10.068 mg/L,95%CI为6.108~13.930 mg/L,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3.301x-3.310。结论胡椒碱对白纹伊蚊幼虫具有毒性作用,通过影响化蛹和羽化这两个发育关键环节达到杀灭效果,可作为潜在的白纹伊蚊绿色杀虫剂。
袁思祎王颖齐白钰邓雯洋李华
关键词:白纹伊蚊发育胡椒碱
干扰白纹伊蚊羽化激素对C6/36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观察干扰羽化激素对白纹伊蚊C6/36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白纹伊蚊羽化激素基因设计RNAi干扰序列(EH-siRNA),转染白纹伊蚊C6/36细胞48 h后,用qRT-PCR检测细胞EH基因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并检测细胞内糖原含量。结果 EH-siRNA干扰后,白纹伊蚊C6/36细胞EH基因的转录水平下降26.7%(P<0.05);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磷酸甘油变位酶和烯醇酶基因的转录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58.6%、55.4%和46.2%(均P<0.05),柠檬酸循环中的柠檬酸合成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的转录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白纹伊蚊C6/36细胞糖原含量为12.27 mg/10^(4)cell,与阴性对照组(21.38 mg/10^(4)cell)和空白对照组(27.66 mg/10^(4)ce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纹伊蚊羽化激素对C6/36细胞的糖代谢起调节作用,羽化激素干扰可降低C6/36细胞糖酵解关键酶的表达以及糖原的含量。
蓝天李君古灵满雷悦诗媛李华
关键词:白纹伊蚊糖代谢基因RNAI
基于1 H-NMR的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代谢组学研究
白纹伊蚊作为登革热、寨卡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其抗药性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抗性机制尚不明确。代谢组学作为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补充,可从基因表达的"下游"反映细胞的功能水平,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采用代谢组...
黄莲芬解锐历彭丽兰罗晓涛李华陈晓光
关键词: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药性NMR代谢组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