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液科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2H指数:8
- 相关作者:范小红王雪莲韩秀华范小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LKB1调控PTEN/PI3K/AKT通路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 2024年
- [目的]探讨LKB1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构建LKB1敲除细胞系,比较敲除和未敲除LKB1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 8266和U266的增殖水平、凋亡水平、PTEN/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在RPMI 8266和U266 LKB1敲除细胞系中过表达LKB1野生型(LKB1 WT)或LKB1酶活突变型(LKB1 K78M)后检测凋亡水平。PTEN抑制剂和激活剂、PI3K抑制剂和激活剂、AKT抑制剂和激活剂处理后,检测LKB1敲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的凋亡水平。[结果]LKB1敲除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 8266和U266的增殖水平上升(2.67±0.10 vs 3.46±0.08,P<0.05),凋亡水平下降(15.74%±3.17%vs 6.68%±1.34%,P<0.05)。相比于LKB1野生型,LKB1 K78M的增殖水平上升(2.15±0.10 vs 3.51±0.08,P<0.05),凋亡水平下降(36.98%±3.36%vs 6.05%±1.32%,P<0.05)。敲除LKB1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 8266和U266中p-AKT、p-PI3K的表达水平上升,PTEN水平下降,而AKT和PI3K的水平无显著变化。PTEN激活剂、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能使处理后RPMI 8266和U266 LKB1敲除细胞的增殖水平和凋亡水平恢复到LKB1未敲除的状态(6.88%±1.42%vs 15.39%±3.21%,P<0.05)。[结论]LKB1通过调控PTEN/PI3K/AKT通路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 孟亚红范小红孙丽华
- 关键词:LKB1PI3K多发性骨髓瘤激酶活性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68和CD34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D68和CD34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确诊的67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68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特征DLBCL患者CD68、CD34的阳性表达及共表达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7例DLBCL患者有40例CD68表达阳性,35例CD34表达阳性。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4分、有骨髓侵犯DLBCL患者的CD68和CD34阳性率,以及二者的共表达率明显高于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Ⅱ期、IPI评分为0~2分、无骨髓侵犯DLBC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和CD34阳性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CD68和CD34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68和CD34阳性表达与DLBCL患者的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骨髓侵犯及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关系,且CD68和CD34阳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
- 王雪莲孙丽华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CD68CD34
- 改良PAD方案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硼替佐米剂量的PAD方案(硼替佐米+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AD方案治疗的3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d 1、d 4、d 8、d 11)+表阿霉素20mg静脉滴注(d 1~4)+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d 1~4、d 8~11)治疗20例(PAD 1组);硼替佐米1.6mg/m^2静脉注射(d 1、d 8、d 15)+表阿霉素20mg静脉滴注(d 1、d 8、d 15)+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d 1~2、d 8~9、d 15~16)治疗12例(PAD 2组)。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化疗3~6疗程。比较两组MM患者完成3个疗程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PAD 1组总有效率为80.0%,PAD 2组为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D 1组带状疱疹(30.0%vs 0%)患者多于PA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 1组与PAD 2组胃肠道反应(20.0%vs16.7%)、周围神经炎(25.0%vs 16.7%)、粒细胞减少(15.0%vs 16.0%)、血小板减少(10.0%vs 8.0%)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硼替佐米1.6mg/m^2每周1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治疗与硼替佐米1.3mg/m^2每周2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疗效相似,且硼替佐米1.6mg/m^2每周1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不良反应更少,更为安全。
- 邹健孙丽华孟亚红范小红王雪莲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疗效安全性
- 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体外巨噬细胞极化模型;提取外泌体,以加外泌体的DLBCL细胞作为外泌体组,以未加外泌体的DLBCL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检测外泌体粒径与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泌体传递;采用CCK-8法检测人DLBCL细胞系U2932细胞增殖;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U2932细胞迁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U2932细胞侵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2932细胞凋亡。结果外泌体水平为(5.27±0.36)×10^(10)particles/mL,平均粒径为121.69 nm,单峰,呈正态分布,直径50~150 nm,其密度约为(1.15±0.03)g/mL。与对照组比较,外泌体组在人DLBCL细胞和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中的传递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泌体组人DLBCL细胞系U293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泌体组人DLBCL细胞系U2932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促进人DLBCL细胞系U293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其凋亡,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在人DLBCL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韩笑王雪莲
- 关键词:巨噬细胞外泌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增殖迁移凋亡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化疗肿瘤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化疗的肿瘤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rhEPO 10 000 U/次,皮下注射(s.c),每周3次,持续8周;治疗组2:rhEPO 20 000 U,1次/周,持续8周;对照组:不给予rhEPO,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rhEPO治疗后2周Hb增加分别为(10.2±5.3)g/L和(10±5.9)g/L;治疗后4周Hb增加分别为(21.2±7.8)g/L和(20.8±5.8)g/L;治疗后6周Hb增加分别(26.2±6.4)和(23.7±6.8)g/L;治疗后8周Hb增加分别为(30.3±8.8)和(29.0±7.9)g/L。治疗组1(每周3次)和治疗组2(每周1次)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从第2周开始平均Hb水平即稳步升高(P<0.05)。结论:rhEPO能有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中贫血,保障化疗正常进行。每周3次与每周1次相比,提高化疗中患者Hb水平,两者差异不大。
- 邹健孙丽华孟亚红范小红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肿瘤贫血化疗
-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初诊MM患者和2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结果:与健康献血者比较,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P>0.05),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19^+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MM的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MM患者血清中的β2-MG浓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异常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
- 邹健孙丽华孟亚红范小红王雪莲程韵枫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
- 人参皂苷Rh4调控ERK和AKT信号通路对T-ALL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h4调控ERK和AKT信号通路对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T-ALL细胞系Molt4在梯度浓度Rh4下培养,计算抑制率,Molt4细胞分为对照组、Rh4组、Rh4+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探究Rh4通过PI3K/AKT通路对T-ALL的作用。将Molt4细胞分为对照组、Rh4组、Rh4+U0126组和U0126组探究Rh4通过MEK/ERK通路对T-ALL细胞的影响,比较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及AKT或ERK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h4可剂量依赖性抑制Molt4细胞,42.75μmol/L时抑制率约为50%。与对照组相比,Rh4组细胞增殖率和p-AKT/AKT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与Rh4组相比,Rh4+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细胞增殖率和p-AKT/AKT显著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Rh4+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4+U0126组和U0126组细胞增殖率和p-ERK/ERK显著低于Rh4组而凋亡率高于Rh4组(P<0.05),而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h4可通过抑制AKT和ERK通路抑制T-ALL细胞系Molt4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王雪莲孟亚红孙丽华
- 关键词:AKT通路ERK通路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reg细胞、Th17细胞及相关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l7细胞)的比率及其相应特异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Treg/Thl7平衡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MM患者分为初发组(n=20)、平台期组(n=16)、复发/难治组(n=10),以健康体检者(n=20)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细胞、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及Treg/Th17比值的变化;RT-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及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变化。结果: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Treg细胞比率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组患者升高(P<0.05);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h17细胞比率与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reg/Thl7比值高于平台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外周血及骨髓中Foxp3和RORγt mRNA的变化趋势与Treg/Thl7一致。MM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与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Thl7比值变化一致。结论:MM患者活动期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Thl7平衡向Treg倾斜,Foxp3表达水平升高;血清中IL-6、CRP水平与Treg/Th17比值变化趋势一致,可用于预测MM患者预后。
- 邹健孙丽华范小红孟亚红王雪莲化范例程韵枫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辅助性T细胞17RORΓTMRNA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Bcl-2和NF-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7年
- 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08)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病最多、恶性程度高的一个亚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弥漫性大B淋巴瘤的生成与调控机制极其复杂,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
- 孟亚红孙丽华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BCL-2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造血系统NF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治的43例DLBC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中MTA-1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TA-1和VEGF表达蛋白之间及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 MTA-1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8%(30/43),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中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8,P=0.009)。VEGF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5%(20/43),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中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9,P=0.039)。DLBCL组织中MTA-1和VEGF表达水平与LDH、分期、IPI评分有关(P<0.05)。DLBCL组织中MTA-1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1,P=0.018)。结论 DLBCL组织中MTA-1和VEGF的高表达与DLBCL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 王雪莲孙丽华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