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心学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功能
  • 1篇中国有无哲学
  • 1篇儒家
  • 1篇儒家心学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伦理学
  • 1篇内在论
  • 1篇理学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学
  • 1篇类概念

机构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篇陈嘉明

传媒

  • 2篇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在论:儒家心学的一种新诠释——兼论“中国有无哲学”被引量:1
2012年
儒家心学的内在论表现在,它是一种以心灵为本体,通过心有"同然"的预设,以"类"概念构成论证的逻辑前提,由此来达到"以一知万"的目标。它通过一种类比性的辨识和推论,用某种有限意义上的一致主义的方式,来确证忠孝仁义之类的道德原则的普适性。儒家心学的内在论的突出表现,是把事物的"理"看作是心灵所赋予的结果,这类似于现代哲学的"意义投射"的解释。"良知"本身以及"行"被用来作为认识的准则。不过以这种类比的方式来推论道德原则的普适性,导致论证上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如何从个别性的对象中推出一般性命题、如何从他人不可显现的内心情感活动中得知其具有"恻隐之心"。使用"内在论"等西方哲学的概念来诠释儒家心学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我们了解它的哲学形态,从而有助于反驳"中国没有哲学"的论调。判定哲学的标准不应是其叙事方式,而应以思想与教化的功能来界定哲学。
陈嘉明
关键词:内在论儒家心学哲学功能
事实与价值可分吗——以生态伦理学为视角被引量:7
2011年
"价值"这一概念只是对人而言的,没有人也就没有价值的问题发生。撇开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语境而单纯地谈论事实与价值问题,只会陷入一种简单的"是或不是"的二值逻辑。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是多样性的,既有单纯的事实存在,也有关联着价值的事实存在。对语言在认识世界中的中介作用的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填平在事实与价值之间被人为划定的鸿沟。应当区分开认知、意向和评价三类动词,以及相应的三类判断。有关某个事实的判断是否涉及价值,这在根本上取决于判断者的主观取向。通过对有关事实的思考,人们可以从中引出价值判断。认为事实与价值二分的观点是不恰当的。价值观念的得出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经由对事实的反思而得出,如李奥帕德的生态伦理学的观念;另一种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与观念的演绎而得出,如罗尔斯的正义理念。
陈嘉明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