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农学院苦丁茶研究所 作品数:49 被引量:292 H指数:12 相关作者: 潘学峰 郭燕 翟丽艳 曹嵩晓 罗轶奇 更多>> 相关机构: 海南医学院药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用RAPD技术探讨冬青属苦丁茶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与分类地位 被引量:26 2004年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 2 2份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4 0个 10 bp的引物用于多态性检测 ,从中筛选出了 2 7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 2 7个引物对上述 2 2份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 ,共得到 4 45条DNA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4 32条 ,占 97 0 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并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 :2 2份供试材料分成 4类 5组 ,第Ⅰ类为Ilexpentagona (分为A、B两组 :A组为新变种var mashanensisG .M .L .;B组为原变种var pentagona) ,第Ⅱ类为I kudingcha,第Ⅲ类为I latifolia ,第Ⅳ类为I cornuta ;第Ⅱ ,Ⅲ ,Ⅳ三类各有一组材料组成。物种的差异、亲缘关系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在起源地域上的差异均可从系统树中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资源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 张凤琴 刘国民 周鹏 徐立新 郭安平关键词:冬青属 RAPD分析 冬青属苦丁茶叶总黄酮含量测定与资源评价 被引量:15 2014年 应用超声提取、络合反应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5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总黄酮的含量。就5批次栽培材料总黄酮的平均值而言,苦丁茶冬青(3.96%)>五棱苦丁茶(3.67%)>霍山冬青(3.63%)>枸骨(3.04%)>大叶冬青(2.64%);低温干燥放置2月后的叶片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栽培苦丁茶冬青成熟叶片所含总黄酮含量平均值要高于野生成熟叶所含量;就所有个体总黄酮含量而言,霍山冬青最高(7.39%);幼嫩叶的总黄酮含量具有较高的水平。结果表明霍山冬青是一种良好的种质资源,另外利用幼嫩叶加工成苦丁茶具有其科学性。 田建平 李娟玲 胡远艳 刘国民关键词:总黄酮 资源评价 苦丁茶冬青6种不同器官试样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ABTS法和DPPH法测定了苦丁茶冬青植株之雄花、嫩芽、果实、茎、根以及成叶等6种不同器官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以明确其不同供试部位在抗氧化产品研发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结果表明,6种供试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值大小依次为:雄花>嫩芽>成叶>根>茎>果实;尤其是雄花样品,表现出了极强的抗氧化活性。但从原材料来源、生产成本及抗氧化活性强弱等方面综合考虑,作者认为,以苦丁茶冬青的成叶最具开发利用潜力。 赵峰 郭燕 柳贤德 刘国民关键词:抗氧化活性 木犀科苦丁茶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木犀科苦丁茶植物物种间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为木犀科苦丁茶的物种分类、鉴定和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包括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Roxb.)Blume]、丽叶女贞(L.henryi Hemsl.)、日本女贞(L.japonicum Thunb.)、日本毛女贞(L.japonicum Thunb.var.pubscens Koidz)、女贞(L.lucidum Ait.)、序梗女贞(L.pedunculare Rehd)、牛矢果(Osmanthus masumuranus Hayata)和川滇蜡树(L.delavayanm Hariot),共21份种质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不同种质材料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并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个引物共获得427条谱带,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7.7%,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1522~0.832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466,木犀科苦丁茶各物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基于RAPD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图可把供试材料完全分开并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论】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木犀科苦丁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研究;日本毛女贞与序梗女贞的亲缘关系在所有的供试物种中最近,而与日本女贞的关系较远。作者据此认为,日本毛女贞是否应该划分为日本女贞种下一变种或是可以独立划分为一个种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RAPD的分析结果支持紫茎女贞(L.pururascens Y.C.Yang)归并为粗壮女贞。 郑道君 梁远发 刘国民 鄢东海 令狐昌弟 田永辉关键词:木犀科 苦丁茶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RAPD 鹧鸪茶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中的引物筛选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为快速和准确地对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提供有效引物。[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利用99个ISSR引物,对来自海南岛境内的10个居群中共20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以筛选出适合于所有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结果]从99条供试引物中共筛选出15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的有效引物。用筛选出的15条引物对66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286条DNA谱带,其中23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0.7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1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15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鹧鸪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李娟玲 刘国民 宫庆龙 翟丽艳关键词:ISSR标记 引物筛选 石斛兰“绿色星辰×出水芙蓉”杂交种子无菌萌发与组培快繁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石斛兰"绿色星辰×出水芙蓉"杂交种子无菌萌发与组培快繁。[方法]以"绿色星辰"为母本、"出水芙蓉"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其杂交种子进行了离体培养和组培快繁。[结果]石斛兰杂交种"绿色星辰×出水芙蓉"的F1代种子在改良Knudson培养基上(附加1.00 mg/L 6-BA、1.00 mg/L NAA和10.0%熟香蕉泥)可获得理想的无菌萌发效果,且原球茎在该培养基上也能较快增殖。以1/2MS最适合于该杂种石斛兰F1代无菌实生苗的组培快繁;8种供试培养基用于增殖培养的效果为:1/2MS>MS>1/3MS>1/4MS≈N6>改良Knudson≈B5>H。NAA用于杂种石斛兰"绿色星辰×出水芙蓉"F1代无菌实生苗的生根壮苗效果要优于IBA;NAA的推荐浓度为2.00 mg/L。[结论]为今后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育种材料。 符岸军 李娟玲 李劲松 张勇 刘国民关键词:无菌萌发 组培快繁 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冬青属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 seng)与5个近缘种和一形态居间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气孔器均位于下表皮,每种植物均有正常气孔器和大气孔器,气孔器类型均以环列型为主,其次为双环列型。(2)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差异性体现在叶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形态和气孔外缘角质层纹饰等方面。(3)霍山冬青叶表皮微形态与华中枸骨存在着较大区别。(4)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与叶表皮特征,形态居间物种类型应为五棱苦丁茶的变种。研究认为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分类学意义,能够为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的划分提供可靠的依据。 田建平 李娟玲 胡远艳 刘国民关键词:近缘种 叶表皮 微形态特征 分类学意义 冬青科苦丁茶抗氧化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冬青科苦丁茶的物种及部位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冬青科苦丁茶6个物种的功能叶和苦丁茶冬青植物器官6个部位的乙醇提取物,通过测定苦丁茶样品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DPPH和ABTS+值来分析它们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其他5个物种;苦丁茶冬青的花、芽、功能叶抗氧化能力高于根、茎、果。苦丁茶冬青的功能叶作为苦丁茶的副产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朴伶华 柳贤德 郭燕 刘国民 姜圣男关键词:苦丁茶 抗氧化能力 功能叶 利用单因子和正交设计双重实验方法优化广藿香ISSR-PCR实验体系 被引量:16 2011年 为了建立广霍香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选定其各影响因子比较适宜的浓度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广藿香ISSR-PCR反应的5种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广藿香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最终确定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DNA模板40 ng,Mg2+浓度为2.5 mmol.L-1,引物浓度为0.3μmol.L-1,TaqDNA聚合酶用量为1.5 U,dNTPs浓度为150μmol.L-1。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按94℃变性45 s,52.7℃退火45 s,72℃延伸90 s,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4℃保存。 曹嵩晓 李娟玲 刘国民 王艺 戴景关键词:广藿香 ISSR-PCR 单因子试验 正交设计 Primer Screening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Mallotus oblongiolus by ISSR Molecular Marker 被引量:7 2009年 [ Objective] To provide effective primers for the rapid and accurate ISSR analysis of the germplasm materials of Mallotus oblongiolus (Miq.) Muello-Arg.. [Method] The modified CTAB method was used in the extraction of the genomic DNA. 99 ISSR primers were used in the ISSR-PCR amplification for 20 germplasm materials from 10 populations in Hainan Island, so that some primers, which were suitable to all gerplasm materials of M. oblongiolu, could be selected. [ Result] 15 effective primer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rich polymorphism, clear bands, and good repeatability were selected from 99 test primers. The 15 primers selected were used in the ISSR-PCR amplification for 66 germplasm materials of M. oblongiolus. From all of which the abundant and distinct DNA fingerprintings could be obtained. 286 DNA bands were obtained, and of which 231 bands were polymorphic, which amounted to 80.77% of the total bands amplified. And 19.1 bands could be obtained with each primer, averagely. [ Conclusion] The 15 primers selected could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ISSR analysis of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M. oblongiolus. 李娟玲 刘国民 宫庆龙 翟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