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作品数:66 被引量:119H指数:5
- 相关作者:周之翔施素珍聂磊杨红华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刘蓉的学术与事功被引量:2
- 2010年
- 刘蓉是晚清"中兴名臣"之一。他对程朱理学非常推崇,且形成自己的治学风格和特点,既讲"内圣之功",又讲"外王之道",强调"义理之学"与"经世之学"相结合,带有较强的事功色彩。他以学术为治术,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军政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胡忆红
- 关键词:学术思想事功
- 1909—1910年湘鄂米禁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晚清湖北向赖湘米接济,其救灾颇倚重湖南。1909—1910年两省同遭灾殃,湖南拟采用限制性米禁政策,兼济湘鄂民食,然而,遭到列强的抵制。在中外交涉过程中,清政府在条约范围内循规蹈矩,惧外欺内;湖北无视湖南同样灾重乏粮的事实,落井下石。湖南在内外夹击下,难以及时禁米出境,最终酿成湘鄂米案。
- 胡忆红
- 关键词:条约
- 宋代湖南粮食输出刍议被引量:1
- 2020年
- 有宋一代,湖南粮食大量输出,但区域分化明显,澧州、鼎州、潭州、衡州、永州为湖南粮食主要输出地。受朝廷政策和贸易导向的综合作用,湖南粮食主要流向京都、荆襄、邻州邻路还有鄂州、建康等地,流通范围较广。但其中朝廷征粮占主要部分,纯粹的商品粮比重较小。宋代湖南粮食能够大量输出,主要得益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及粮价合理。
- 王毓伟周方高
- 关键词:宋代
- 新泉书院与王、湛心学的合流
- 2023年
- 新泉书院是湛若水官居南京期间最主要的讲学场所,也是甘泉心学学理发扬和学脉传承的基地。“由王入湛”而“卒业于湛”的甘泉门人史际以一己之资奠定了书院规模。湛若水主讲新泉期间,为因应阳明学说对自身心学理念的冲击,在讲学中大力提倡“随处体认天理”说,终使新泉书院成为抗衡阳明学的一大据点。然湛氏致仕南归后,书院逐渐被阳明后学占据,所倡导的学旨也由“天理”转变为“良知”。此种嬗变与湛若水本人强调王、湛二学共通性,忽略学派后续发展的书院讲学取径密切相关,更折射出湛门弟子疏于自身学派构建的问题症结。在湛若水讲学的影响下,新泉门人致力于王、湛二学的调和,却导致了逆向的“不守师说”。调和之心生而争胜意识退,自身学说传播与学派传承环节处于缺失状态,导致甘泉学的传播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其学派辨识性也不断丧失,最终被阳明学所同化。
- 肖啸
- 关键词:心学湛若水阳明后学
- 1912年以前湖南的疫灾流行与防治
- 2010年
- 湖南是一个灾害频发的省份,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除水旱灾害之外,当数传染病流行造成的疫灾,这是一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的灾害。民国以前影响湖南的主要有鼠疫、霍乱、天花、麻诊、伤寒、肝炎、流感、疟疾、血吸虫、痢疾等。疫灾多由水旱虫灾饥馑引发。对于疾疫的救治方式,一为积极的方式,即施药治病;一为消极的方式,即巫术禳灾。近代防疫宣传和措施在城市也许有一定成效,但对广大贫苦人民尤其是农村人口来说,他们处于贫穷和饥饿的境地,首要的问题乃是解决温饱,卫生和防疫不过是一种奢望。他们缺医少药,遇疫仍不免"修斋建醮,乞灵冥漠"。
- 杨鹏程
- 关键词:疫灾防疫
- 民国时期湖南灾民的生存状况及其心理倾向被引量:1
- 2007年
- 湖南素为自然灾害频发区和剧烈区,民国时期灾荒不断,民生窘迫。民众为苟延性命,草根果腹,辗转流徙,借贷典物,甚至卖妻鬻子,其生存状况极为惨烈。在灾荒的重击之下,广大灾民萌生了“祈天祷灵”、悲观绝望及自我弱化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心理,从而导致了灾民在灾害条件下其行为方式的消极与变异。
- 欧阳铁光
- 关键词:民国时期灾民心理倾向
- 第五届中国灾害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8年
- 杨鹏程
- 关键词:灾害
- 通省落后与失衡分布:清代湖南武进士考论被引量:1
- 2020年
- 清代重武科抡才,湖南省武科不兴,相对于全国而言实属落后。由于兵祸与分闱等因素的影响,清代湖南的武进士分布不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长沙府处于领先位置,湘西和湘南武进士人数稀少,常德府武进士又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由于武科仕进较为困难,湖南省武进士取得高位者甚为缺乏。湖南省武进士的地理分布映射出清代湖南省情的嬗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 王毓伟
- 关键词:清代
- 斯巴达王的宗教权力
- 2007年
- 王在斯巴达城邦的宗教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的身份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他们负责主持城邦的公共祭祀,也是斯巴达城邦与希腊宗教圣地德尔菲的联系人,并且他们还能利用其所掌握的宗教权力服务其政治目的。
- 周李
- 关键词:斯巴达宗教生活政治目的中心地德尔菲
- 湖南谘议局与长沙抢米风潮被引量:3
- 2008年
- 清末湖南水灾频仍,粮食减产失收,粮商却将谷米外运牟利,造成粮价狂涨,社会恐慌。1909年秋成立的湖南谘议局多次向当局告警,建议妥筹良策解决粮荒。当局对形势估计不足,导致了长沙抢米风潮。王先谦等劣绅与巡抚乘机拆台,谘议局则企图做些"补天"的工作。事后追究官绅的责任,谘议局始终为士绅辩护而与清廷龃龉日深。清廷本来对谘议局就疑信参半,至此疑忌更甚,促使大多数谘议局议员倾向革命,充当了埋葬清王朝的掘墓副手。
- 杨鹏程
- 关键词:长沙抢米风潮